APP下载

民主多彩高效的课程与教学文化

2015-08-08梁建华李艳蓉

广西教育·D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名师课堂教学课程

梁建华 李艳蓉

民主、多彩、高效是我校“恒本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文化。它包括课程与教学行为选择、课程与教学制度安排、课程与教学组织机构设计、课程与教学结果记录等变量。

针对课程与教学管理,我校采取的是校长领导、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的办法,设教导处、科研室负责相关具体工作:教导处负责教研组建设、教学改革及参赛、教务常规管理、教师岗位安排等,科研室负责课题管理与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

为保证课程与教学的高效实施,我校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及以下制度:一是行政听课制度,即每周二上午由教导处组织所有中层以上行政人员,分组到各学科随堂听课,督促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质量达标;二是业务学习制度,即双周三下午由校长或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或传达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教育的最新指示,或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进行教师教学业务常规巩固提升;三是教研组备课制度,即单周固定时间(语文为周二下午,数学、英语为周四下午,其他学科为周五上午1—2节课)由各教研组长组织各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四是学科教研制度,即双周固定时间,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各学科全体教师举行集体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学“五环节”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五是作业检查制度,即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各学科作业检查,主要检查作业进度与教学进度是否一致,学生的书写及完成作业的质量如何,教师的批改是否规范、及时、认真,学生有无订正错误和教师有无进行二次批改等。

我们都知道,设计与制度再完备,行动上不能落实也是枉然。在课程与教学行为的选择方面,我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智慧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我们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和周工作安排表“三表”,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较为全面的教育,确保学校的办学理念都能得到落实。我们召开高质量的行政教学会、教研组长教学会、学科教师教学会“三会”,主抓教学质量,确保做到上情下达,同时进行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并研究改进措施。我们认真落实教学“五环节”(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评改好每一次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评改好每一份单元测试卷)。行政领导坚持每周重点抽查2个班级的学科教学工作(教案、上课、作业、辅导和单元测试等),并与被检班级任课教师面对面诊断该班“后十名学生”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改进工作;对存在质量隐患的班级,行政领导还要跟踪调研,以缩短该班与平行班级之间的差距。

二、开设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艺校本课程

民主、多彩、高效是我校的课程与教学文化,它主要体现在我校各类校本课程的设置上,反映了我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宗旨。

(一)赋予学科课程以校本特色

语文课程中的校本特色:①口语交际(一至六年级隔周一节)。低年级以说优美词语、造句为主要训练内容,中年级以说成语、描述场景说片断和播报新闻为训练内容,高年级以口头作文、演讲和辩论等为主要训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②阅读(一至六年级隔周一节)。各班语文教师负责向学生推荐好书(学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每班还隔周一次到阅览室听专职教师上阅读课。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5本书,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储备。③经典诵读(一至六年级每周半节,加一节20分钟午读课)。学校把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词按难易度分成8个部分,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完成一部分(10首古诗词)的背诵任务。五、六年级以后,学生还需要背诵一些由学校精心挑选的优美古文,要求每学期3—5篇。

数学学科课程中的校本特色:数学思维/数学探究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我校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每周在各年级安排4节数学课外,还在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数学思维课,中高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数学探究课,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运用能力提供课时保障。

英语学科课程中的校本特色:英语口语课。按照国家要求,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周开设3节英语课。英语是一门语言,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教学情境下,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我校特别在低年级每周开设2节“攀登英语”口语课,中高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英语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5—0.5”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从每周5天教学时间中抽出0.5天(半天),组织学生开展有主题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我校科研室负责统筹、设计和组织各年级每周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及具体活动内容,通常同一年级同一主题,比如一年级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二年级的主题是“走进文化”,三年级的主题是“走进科技”,四年级的主题是“走进生活”,等等。

(二)开展艺术体育2+1校本课程

为了保证每名在校小学生至少拥有2项艺术和1项体育技能,我校在原有体育、艺术国家课程之外,又开设了以下校本课程:①沙锤、口琴。低年级开设沙锤课,中高年级开设口琴课,要求在每节音乐课开头或结尾用10分钟时间进行。沙锤由普通的矿泉水瓶装上三分之一的沙子制成,用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把每学期课内学过的歌曲都能用口琴吹奏流利,并会吹奏1—2首课外歌曲。②摄影。中高年级开设摄影课,要求美术教师每学期用4—5个课时教学生摄影知识和技术,并引导学生进行拍摄实践,可在每年儿童节、元旦时举行全校师生摄影作品展。③跳绳。一至六年级开设跳绳课:低年级单人跳短绳,中高年级集体跳长绳或跳花样长绳。要求每节体育课前10分钟进行跳绳训练,每学期末进行跳绳检测,并在学校“月运会”中设计不同的跳绳项目进行班级比赛。另外,从2015年起,中高年级体育课将逐步开设壮族体育运动“迪尺”课。

三、搭平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通过建章立制搭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自觉融入学校研修型教学组织,做研修型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进而享受职业幸福。

(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研究能力

我们将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以内涵发展的思路构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新举措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作为范例,细化研究目标,成立以年级组和学科为单位的共计12个子课题研究小组,由科研室负责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并组织教师以“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课例”等方式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性研究和成果表达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之后,我们再将教师们较为成熟的研究课题滚动申报为城区、南宁市、自治区级课题。如今,我们的市级总课题已滚动申报为自治区级B类课题,12个子课题中已有9个分别申报了城区级和市级课题,并获得了立项批准。

(二)让“师带徒”活动“人有我优”见实效,确保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我校共有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22名市级骨干教师,学校推荐他们担任5年教龄以下青年教师及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师傅,双方互签协议书,明确“师”“徒”的责任和义务,以两年为一个周期,不间断地开展“师带徒”活动,让青年教师向师傅看齐、向师傅学习,形成全校上下学“优秀”、赶“优秀”、超“优秀”的创先争优态势。我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民主多彩课堂”徒弟展示课活动,以确保“带徒”活动的实效。

(三)精心打造“名师工作室”品牌,不断优化名师带培模式

十年前,我校在广西首创“名师工作室”品牌——聘请区内5位知名教育专家黄亢美、徐巧英、曹艺冰、谢玉屏、展秀婷在我校挂牌成立“名师工作室”,主持我校教师的教学示范及研修指导工作;“十二五”期间,“名师工作室”照常运转,5位导师参加我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跟踪听课、说课、评课,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师们一道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我校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功底、扎实科研能力的教学中坚力量,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研究→专题报告→活动提升”名师带培模式,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创新常规教研,给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我校的教学研修打的是“组合拳”。在创新实施“主题研修”“以赛促研,研训一体”“行政听课”等常规教研之外,我校还成立了“骨干教师巡讲团”,有效地延长了教师教学研修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主题研修”每周固定半天时间、分学科组织,各学科按课型将各个教学环节细分为一个个主题,分别进行主题研修。“主题研修”的目的是确保教学环节过关,同时引领教师突破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夯实教学基本功,有效提高执教能力。

“以赛促研”是针对每年各类课堂教学比赛机会较多的实际,本着以赛促研、提升教师教研水平的宗旨举行的系列“演练活动”。具体活动过程如下:愿意参加赛课的老师自愿报名,自行设计参赛教案,遇到疑难可主动电话咨询有关专家或上网查询;个人教案出来以后,学校负责召集赛课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和全体报名的教师开会,集体研讨每份教案的可行性;敲定教案以后,再组织报名的教师集中试教,定课定人,研课磨课。

“研训一体”指的是以比赛(或展示)活动为纽带,将培训、教研、科研连成一体,将理论、活动、实践捆绑在一起,形成“实践—学习—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民主·多彩”课堂教学竞赛,学校规定上课内容、备课时间和上课班级,要求10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以自定的课堂教学评分标准为依据,评出一、二、三等奖。

我校的“行政听课”活动,既用于常规课的教学质量检查,也用于对薄弱班级、薄弱教师的专项指导,它对教师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督促和帮助,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来说是一种保障。每周二上午,是我校行政人员雷打不动的深入课堂时间,用以了解课堂教学现状,督促教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行政人员或集中在阶梯教室听一两位教师的课,或分散到教室听多位教师的常规课,要求有听课记录、有评课指导,有时甚至需要连续跟踪听某一位老师的课,直至其改正课堂教学中某些不妥的地方,达成教学目标。

我校的“骨干教师巡讲团”,用于对市内外兄弟学校间的教育教学交流。通常我们会从校内骨干教师中选拔“团”员,为的是让这些教师在职业理想、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成为我校的人才储备。该项活动得到了广西师范学院和广西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至今已经数十次到全区14个地市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五)借“5—0.5”校外主题实践活动,不分学科地培养开放型教师

我校“5—0.5”校外主题实践活动已经开展4年,4年来,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而且有效地锻炼了教师,为我校培养出了一批开放型的教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强化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同时促进了教师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

(六)与全国名师零距离切磋教学技艺

我校学生综合素质高,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已经引起各类教学活动主办方的注意,于是,大凡是在南宁举行的“名师大课堂”“名师八桂行”“绿城之春”等全国小学名师新理念课堂和教学观摩活动,通常都会到我校借班。每逢这个机会,我校总会设法安排校内的骨干教师与区内外的专家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让他们领略全国名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丰富的成长经历,不断增强探索教学艺术真谛的信心,甚至鼓励骨干教师们与全国名师同课异构。这样的教学交流活动,有效地加快了我校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

四、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培养“四个”学习方式:一是科学有效的自学习惯;二是问学精神和习惯;三是“兵教兵”的学习方式;四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学习节奏。

开展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各班在课前5分钟开展口语训练活动,由各学科教师分阶段设计好与本学科相关的口语训练的主题,每节课前由口语主持人(学生)具体组织同学们进行说话练习,从说词语、说句子、说篇章到辩论,循序渐进,逐级提升。

质量把关经验交流活动:每一次大型考试结果出来后,请经验丰富的校内外优秀教师或优秀学生介绍取得好成绩的经验,供大家借鉴、分享。

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年4月至10月举行各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听课、展示作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组织校内基础知识竞赛活动:每年5月、11月,举行两次全校性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基础知识竞赛,以赛促学。竞赛内容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如语文单项基础知识竞赛内容有拼音认读、汉字书写、词语积累、阅读、作文等,数学有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英语有单词积累、阅读等。

家校联动辅导“学困生”:定期召开一至六年级各班“后十名”学困生会及家长会,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出帮教措施,引导家长做好家校配合。要求教师采取积极措施重点辅导学困生,教导处要重点监控。

在民主多彩高效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中,我校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编印了一套(共12册)口语交际校本教材,正式出版了一本教师教育教学文集,教师中获评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的有11人、获评为市教学骨干的有18人;教师个人教学成果丰硕,如2010年钟明老师参加第八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优质课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朱晓莹、农秀英老师参加基础教育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攀登英语实验课”评比分获一、三等奖,2012年杨一梅、陈玉玲老师参加全国第十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2013年林春晓老师参加全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说课+微型讲座”比赛获特等奖,等等;学生参加2010年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3人获得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2011年三至六年级9名学生参加自治区新概念英语背诵比赛1人获冠军、2人获亚军、6人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名师课堂教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