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查查听知觉
2015-08-08陈建树
陈建树
“左东,马上洗好手来吃饭!”“东东,把玩具收拾好去写作业!”“东东,你怎么还没动,妈妈在跟你说话你到底有没有在听呀!”这样类似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东东和妈妈之间上演。妈妈带东东做听力测试,得到的结果总是听力正常,但东东在学校及家里的表现,却常常是没有听到其他人说话一样,总是要他人多次提醒才会注意到别人在跟他说话,内容也常常只听到部分,需要重复说许多次才能够听懂。原来东东在听知觉的整合上出了问题,才会出现这样的表现。而患有听觉障碍的孩子则经常被认为是不专心、心不在焉等等。
听知觉是什么
听知觉是大脑区辨和解读所接受到声音的能力。良好的听知觉技巧让孩子可以用来感受声音的音量、频率、位置等多种项目并将其整合成为一个讯息,进而依照讯息做出适当的反应。对于孩子语言的学习,听读表现,都有很大的影响。
听知觉包括这些能力
听觉区辨:区辨两个不同声音。听觉区辨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理解他人说话的能力,和听写、拼音的表现。
听觉完型:少听到一两个音,可以自己填上漏失的音,能理解完整的语句的能力。
听觉记忆:能够立刻,或隔一段时间,还能想起听到的声音。
听觉顺序记忆:按顺序储存所听到一系列声音的能力,并在之后能够回忆。
听觉前景背景区辨:在嘈杂环境中,能够注意听特定声音的能力。在上课时能够不受其他孩子说话的干扰,能够注意听老师在说什么。
像东东这样的孩子,对于外界讯息的输入无法进行筛选,会将重要的讯息当成不重要的,因此不会注意到该注意的声音上,经常遗漏重要的听觉讯息,才会造成看起来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形。
如何训练孩子的听知觉
听知觉记忆力训练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感兴趣、不同难度的语句让其听并仿说来提高儿童的听觉记忆力。
即时仿说。即时仿说就是孩子听完材料后立即复述。家长可以说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让孩子仿说,然后逐渐增加字句的长度,如:我
看见——我看见动物园——我看见动物园有猴子——我看见动物园有8只猴子在吃香蕉。还可以让孩子仿说听到的故事,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力。故事选择遵循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
延时仿说。即让孩子回忆并准确复述以前听到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告诉孩子一句简单的话,如“我今天到超市买铅笔和卫生纸。”隔1分钟后问孩子“妈妈刚才告诉你什么了?”当孩子熟悉这项活动后可以适当延长回忆的时间,如5分钟、半小时、半天、……再让孩子复述妈妈一开始所说的话。当孩子能将简单话语记住后,可以适当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内容的复杂性。
听知觉排序力训练
帮助儿童认识材料可以编成先后顺序的道理。教他们了解并使用一些编序的用语。如:下一个、先、再、最后。然后练习一些简单的序列句子。如:我先拿苹果,再拿橘子。
利用视觉线索引导儿童注意听觉刺激的顺序。视一听一动多种感官的结合,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听觉刺激顺序的印象。如:对照故事发展的图片来听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后,练习将有关故事的图片排成正确的顺序。
数字训练。这是儿童练习听觉编序力的一个基本方法。它包括两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顺背倒背数字,即:家长以每秒1个数字的速度说出一串数字,如3、7、4、9,念完后,儿童跟着说或以相反的次序说出。注意,数字的个数应由短渐长。
续编故事。这种办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儿童听觉的排序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故事接龙训练,可先从句子接龙开始。如家长、孩子交替说一个字,最后将句子补充完整。如:我——我有——我有一——我有一个——我有一个球。然后,再让儿童听故事续编结尾。
背文章。为儿童选择一些短小精彩的散文、童谣、诗歌,练习背诵。儿童边念边背,听觉的排序力、听觉的记忆力乃至听觉的理解力都会有所提高。另外,童谣、诗歌的押韵或平仄的组合也利于孩子更好地体察序列关系。
听知觉理解能力训练
帮助孩子建立倾听的态度。学会倾听是理解信息的第一步。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如:变化声音的高低、速度以引起注意:服从口令:指出所听话的错误等。
将所听信息与图画、动作配合起来,使意义更清楚。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配以相符的实物、动物、表情或图片等,可以使声音的意义有一些实在的寄托,因而容易把握其含义。譬如说动物,则向孩子呈现动物的图片。另外,对孩子进行听理解力的训练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如:听——做动作,找图形,填数字;配对游戏;提供线索:听从指示完成任务等。
充实孩子的词汇。孩子听觉的理解力水平与其词汇量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理解的词汇越多,听觉理解力也会越高。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读课外书(最好是大声朗读),多让孩子听故事等活动来扩展孩子的词汇。
培养儿童思维的逻辑性和变通性。听觉理解力的好坏,往往和儿童思维的联想、推理、判断以及变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训练这方面的能力,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认识概念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让儿童听句子做判断、将他人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听故事回答问题、续编故事等方法来实现。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思考的弹性,如寻找一个问题或故事的多种答案或结局等。
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