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养老,路在何方

2015-08-08罗屿

小康 2015年15期
关键词:乐龄燕京福寿

罗屿

如何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将社会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进而完成持续发展,是目前困扰很多居家养老机构的首要问题

7月14日,宋燕京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条消息:“给这些花朵加油,你们真棒!”配合文字的,是几张老人们,也就是宋燕京口中的“花朵”,在社区空场练习瑜伽的照片。

2009年,宋燕京开始在养老领域的探索,2013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者共同成立“福寿百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主要在北京大栅栏地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与常规养老服务思路不同,“福寿百年”并非传统的看护与照料,而是致力于建造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即成立社区内部“老人互助社”,以 “小老”帮“大老”形式开展日常工作。宋燕京等人构成的 “福寿百年”核心团队,则主要负责团队建设、护理辅导及公益讲座,帮助社区老人通过运动、饮食、起居和情绪管理的调整,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身心和谐程度。

宋燕京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福寿百年”所坚持的是,爱是最高法则。

互助实现低成本照料

如果亲自参与“福寿百年”活动,确实能感受到老人间相互传递的爱与能量——清早,大家一起晨读晨练,喝营养粥;上午,有健康培训以及志愿者陪伴等;下午,老人静坐冥想;晚上,泡脚下棋,结束一天生活。为帮助老人每天按部就班完成这些环节,“福寿百年”还为他们每人提供一份随身“日用卡”,用精简明了的语言,提醒他们“健康生活,一日流程”的具体步骤。

在“福寿百年”公众微信号里,一篇名为《爷爷奶奶去哪儿》的文章,则更为详细地解释了宋燕京团队为社区老人构建出的理想一天——“从清晨到日落,我们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用以指导生活、管理情绪。我们在专家指导下,以运动康复身体,以吃饭代替吃药,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生活。我们自己组织开展健康管理、老年剧团、养生厨房等丰富活动内容……”

“福寿百年”所设计的一日生活,抓住的恰好是老人内心最强烈的需求——对健康身体的渴望,以及想要排遣内心孤独空虚的需求。因此,社区老人借由“福寿百年”提供的丰富活动,经过1到3个月的共同学习和活动,逐渐形成黏度较高团体。按照宋燕京的说法,这样的“朋友圈”,便是“福寿百年社区互助社”。

老人们之所以抱团,宋燕京觉得,这是人性的需求。“从小到大,人都在群体里生活,直到退休才渐渐离开。但人是需要群体的,这也是为何老年大学一票难求,不是他们非要学东西,而是他们需要有一个生活圈子。”“福寿百年”所做的,就是让社区中相对封闭的老人,慢慢建立联系与互通。

抱团之后,也就体现出“互助”二字的含义——请身体条件相对较好的老人,以志愿者身份照顾附近生活不便的高龄老人,为他们代购物品、送餐、拿药、挂号、干家务、生活护理、谈心聊天、排忧解闷……宋燕京认为,从志愿者和接受服务者的比例上看,这基本是以“社区全人群的90%服务10%”。而志愿服务又接近零成本,因此“福寿百年互助社”实现的是一种低成本照料服务。

“当然,这些提供志愿服务的,也是老人,他们不可能解决居家养老中的所有问题,但是他们有人数上的优势,有地缘和情感上的优势。” 宋燕京说。

据悉,“福寿百年”目前在9个社区开展服务,有200名本社区老年志愿者队伍,可以为社区内2000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但是,如何调动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宋燕京团队和社区老人逐渐达成共识——每个人都不是等待救助的弱者,而是乐于助人的社区建设主力。因为付出,并且乐意付出,互助社中的每个人都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和切实的被需要感。就像这些志愿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老人,被宋燕京亲切地称作“小太阳”。“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不把老人当作被照料的对象,而是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唤醒他们自己的生命能力。”

而“小太阳”们内心的幸福感,潜移默化间往往会提升自身生活质量。

在今年6月2日举行的剑南春“第三届中国社会创业家年会暨社创之星年度总决赛”上,作为参赛者的宋燕京,特别请来几位社区老人为自己助阵。其中一位老人表示,因为心态转变和各种活动调剂,她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最具说服力的还是数字。在当天决赛现场,宋燕京表示,经过对社区老人实名统计,参加互助社后,他们99%的慢性病得到控制,或者指标变好,人年均节省医药费15000元以上。

然而,以上这些并非“福寿百年”互助养老的所有内容。宋燕京强调,成立互助社后,还要对其进行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最后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建立服务站,提供针对性服务。

据宋燕京观察,现在做互助式养老的项目并不多,而像他们这样,特别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就更少。“老人内心会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往往是因为独居而更加害怕死亡。越是孤独,恐惧的小火苗就越烧越旺。老人处于极度恐惧和无法预知未来的情绪下,是很难熬的。人一辈子,最后却是那样一种状态,其实非常遗憾。”

宋燕京就曾目睹过那种遗憾与难熬。几年前,父亲患病,他用两年时间陪伴父亲,直到老人2008年离世。这期间,宋燕京不停想,“人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有的人会走得那么痛苦”。正是这些思考,促使他开始涉足养老。他希望每个老人,都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得到更好的陪伴与心灵慰藉。“我们为他们重新建立起社会属性,帮助他们摆脱最根本的孤独,以及由孤独引发的恐惧,而这些深度的需求他们通常不会主动表达。”

对“福寿百年互助养老”模式,宋燕京充满信心。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正在筹备公益学院,他希望3年内能建成和培养100个社区服务站和数百名优秀从业人员与大批志愿者。让更多有爱之人掌握方法,加入社区养老事业。

但宋燕京也坦言,目前他面临的困难,或者说,从迈入养老行业后,他所面临的困难,从没少过:需要身份认可,需要同行者,更需要资金维持机构运营——现在“福寿百年”的核心团队,还有很多人是以非专职形式提供无偿服务,这就造成组织很难进一步发展扩大。

如何招募到一批真正热爱老年事业并想投身于此的朋友;如何把“福寿百年”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下去,都是目前宋燕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专业化队伍让老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和宋燕京一样,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艳蕊,同样也会考虑如何吸纳人才,以及完善机构造血功能。

在“乐龄”最近刊出的一则招聘信息中,品牌传播、社区项目管理等岗位,都急需人才。当然,这与“乐龄”今年的发展规划有关——将有几个新的服务站点启动,这意味着,在人员投入增加的同时,资金投入亦如此。“去年,我们在收支上基本保持平衡。今年因为拓展,增加投入,一切还不敢说。压力很大。”

做出与“老人”打交道这个决定时,王艳蕊还很年轻,只有27岁。之前,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她,相继在律所、NGO、政府部门工作。正是以往的工作,让她有机会接触老人,并体会到“随着年龄增加,老人的社会参与能力不断下降,他们正在被社会所‘隔离”。她想让老人更多地参与社会,在社区里享受快乐的老年生活。

2006年,王艳蕊发起民间公益机构“乐龄合作社”。乐龄这个词源自新加坡,指退休后的老人应过上更积极快乐的生活。

最初介入社区时,“乐龄”的做法和“福寿百年”类似——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推动他们展开沙龙、茶社、互助服务。如2007年3月,“乐龄”在石景山天翔社区试点,建立了天翔社区夕阳红乐园,在周一至周五下午开展唱歌、保健、棋牌等五个兴趣小组,社区老人自选小组长,自己制定管理规则,开展活动。而兴趣小组,也成了乐龄如今在多个社区开展服务时,持续至今的保留项目。

“乐龄”第二步,是帮助老年贫困妇女,为她们提供培训,学习制作一些手工艺品,由“乐龄”代销,以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最初,那些手工制品无人问津,多数被王艳蕊自掏腰包买下。王艳蕊的目的很简单,在她看来,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脱节,觉得自己无力、孤独。“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慢慢的,手工艺品有了销路,和兴趣小组一样,支持老年贫困妇女开发手工艺品,同样成了“乐龄”的保留项目。

随着各种兴趣小组的成立,“乐龄”开始逐步试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最初,它尝试由社会招募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为居家老人提供有针对性上门服务。如居室卫生清洁、采购日常生活用品、上门做饭、代缴费用、代理购物,法律咨询等。社区老人只需在家中拨打“乐龄”服务电话,就可得到相关服务。

2011年,一直困扰王艳蕊的“乐龄”身份问题终于解决——是年10月,乐龄终于拥有了民非资格—乐龄中心注册成功。在此之前,王艳蕊曾自己出资十万元,为“乐龄”进行了工商注册——乐龄老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王艳蕊看来,那只是权宜之计。而民非资格的取得,王艳蕊认为,是“乐龄”用多年的努力换来了政府的信任。

2013年,“乐龄”的探索更进一步——启动“托管服务”和“老年餐桌”项目,并逐渐完善模式,成功拿到政府购买项目。

“托管服务”,是从之前“乐龄”目前的“日托服务”发展而来。2011年,“乐龄”启动日托服务。在此之前,王艳蕊团队通过调查发现,在老人的传统观念中,养老院并不是他们喜欢的选择,他们还是乐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养老。而“乐龄”所服务的,大多是石景山区老旧社区,这样的话,日托对一些失能老人而言,仍不便利。“比如,他住在六层,没有电梯,如果日托,失能老人早上要被家属背下楼,晚上再背上去,对家属而言基本不现实。”

基于此,乐龄的24小时“托管服务”启动。目前,其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托管服务,大约十几张床位,人员配备上,包括一个站长三个护理服务员,同时还有一个社工。另外,“乐龄”的托管服务还包括子女出游时的老人短期入住,以及针对出院老人的特别护理。

“‘乐龄托管服务的定价是每月3000元左右,包括吃、住、洗澡、护理。出院老人的特别护理,则根据级别而定,大约一天150元左右”。在王艳蕊看来,不算高的价格,既能让他们维持机构运营,又能支持到更多老人。“居家养老不是让子女或亲属放弃自己的生活质量去照料,而是应当交给专业化队伍,让老人更有尊严地生活。”王艳蕊说。

居家养老,谁来买单?

目前,“乐龄”在石景山地区有三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有几家正在筹备。王艳蕊明显感觉比以前更忙。需要她沟通协调的事情更多了。比如,她会定期把“乐龄通讯”送到相关部门,“让政府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加强沟通”。

另外,王艳蕊也要核算各种费用,包括人员、水电、部分房租。目前乐龄的收入,一部分来自老人自付,一部分是社会捐赠,还有就是政府补贴。“我们要持续往前走,基本上得要保证收支平衡,至少不能亏损。”

但在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博士看来,类似乐龄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从全球经验来看,是不该操心钱的问题的。“政府应该提供资金支持使社会组织全心把服务做好。同时政府在埋单之前应首先形成评估体系,在评估体系形成之后才考虑埋单问题,决定给谁买不给谁买。”乌丹星认为,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上,应是政府维持秩序,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服务商,主要竞争力来源于将服务做好,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唯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职业化与专业化?乌丹星认为,首先与顶层设计有关。

“乐龄”这种提供“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机构,会和很多养老院面对相似问题,就是当老人身体出现突发状况时如何处理,是否会与家属发生纠纷。王艳蕊说,他们的做法是,老人送来会和“乐龄”签订相关协议,更重要的是,“乐龄”在所服务的街道,积累了长期的良好口碑,因此目前并没有和“托管老人”家属发生过纠纷。

但乌丹星觉得,之所以强调居家养老的顶层设计,就是强调要有法律作为保证,“你到每个老人家做服务,跟老人发生问题,和社区组织、社区管理者发生矛盾,你应当有法可依。而现在做居家养老的机构,完全是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的一种摸索。“我们看发达国家,职业首先通过立法进行保障,然后对职业进行界定,职业的资质、培训、继续教育所有这些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还包括职业操守。”

在乌丹星看来,现在还是满足刚性需求的“养老1.0时代”,即服务对象是最不愿意花钱的出生于上世纪“20”“30”“40”年代的人,“如果进入‘养老2.0时代,为‘50后‘60后服务,如果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上不去,专业度不够,很可能被淘汰。”乌丹星介绍,在国际上很多国家,比如日本从1987年颁布针对养老行业的《社会福利士法》、《介护士福利士法》等法规,并成立了“社会福利士及介护士”资格认定制度,对从事照护服务的专门人才而言,既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又使其受到法律约束。

为什么强调居家养老?“因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是最经济的公共消费政策”,乌丹星说,而涵盖了活力老人、半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所有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又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配置:第一,有家政服务;第二,有社区活动中心;第三,有上门服务;第四,有日间照料中心;第五,可以入住;第六,有医院作为医疗支撑。“居家养老要想走下去,专业度和职业度是关键。职业化体现在整体素质,专业化体现在照顾技能,这个是最核心的”。

(链接)

“小规模多机能”日本社区养老模式

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艳蕊曾在2011年3月对十家日本养老行业进行考察,回国后,她在《日本社区养老考察之旅》一文中写道,日本在构建“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养老”机构时有许多细节之美,比如每个房间门口老人的名字上都做了个小花簇;养老机构一进门就会有一个放拐杖的盒子,老人们进门换鞋的时候可以把拐杖先放这里,进到房间,每个椅子后面都有一个可以放拐杖的卡口,不会让老人因为找不到放的地方而麻烦。

除此之外在她看来,日本养老产业,在政府政策、民间倡导、企业参与等方面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比如,老人在接受养老护理前,必须要经过专家严格的认定程序,具体程序如下:

1.被保险者先向市町村政府管理部门(相当于我们的区县老龄办)提交护理申请书。

2.市町村派出认定调查员对申请人进行访谈调查,开始认定工作程序。工作小组通过家庭访问调查,将身心状况等详细询问内容输入到电脑里,推算护理所需要的时间和等级。同时,结合市町村委托有关医生对被申请人进行的体检情况,提出审查意见。

3.市町村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根据上述两次调查分别做出二次认定。审查委员是由保险、医疗、福利等5个专业人员组成。认定结果分为四类:重新调查;有自理能力,不能接受护理服务;要支援,但只能接受居家护理服务,不能利用老人护理设施;要护理,并根据轻重程度分为轻度护理、中度护理、重度护理、最重度护理和特重度护理。每三年会对护理保险进行一些调整,目前是分七个等级,包括要支援1级2级,要护理1级-5级,护理5级为最高级别。以最低的要支援1级举例,享受日托服务可享受护理保险提供22000多日元的费用,个人负担10%,居家服务可享受护理保险提供40000多日元的费用,同样个人负担10%。

4.原则上每隔6个月必须重新接受一次专家认定。

另外对于老人具体应该选择何种方式设计自己的护理计划,在日本有专门的护理经理,他们都经过专业资格训练和认证。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病人和其家属选择最合适的综合服务方案。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服务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实施。《条例》第三条,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为八大类,包含了老人用餐、医疗卫生服务、家庭护理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精神慰藉等。八大类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统筹、企业参与,本着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的原则向老年人提供。在具体实施上,政府部门会出台一些扶持和补贴政策。

2.12亿

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00万,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000万,对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猜你喜欢

乐龄燕京福寿
忆燕京门下
乐龄之心
拌嘴
面向“乐龄”人士的开放包容社区精神的营造
——以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为考察对象
“乐龄”与“生态养老”理念下的嵩口古镇老年协会活动中心改造设计研究
千年回望福寿沟
功过 朱福寿
燕京理工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燕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