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08丁丽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15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心理学信息技术

丁丽丽

摘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将心理学相关理论注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育中去,需要改变原有教师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得专业教学扩展为综合教育,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并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该论文针对心理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心理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5-0078-02

本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中,喜欢将心理学运用于课堂教学。心理学是我所喜爱的一门学科,为了能够对心理学灵活运用,我还参加了心理学培训,自学心理学。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丰富,我开始尝试着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但只要取心理学的一瓢水注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心牢牢被课堂吸引。运用了心理学知识的课堂与众不同,灵动而丰富,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下面结合我的尝试对于心理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1 心理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现在是知识社会,也是信息社会。社会生活中各类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学校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普遍使用,这些需要我们高中生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程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获取、鉴别、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从各种数据中找到关键信息,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因此学生要拥有宁静的心,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学生要有开放自由的心理品质。将心理学应用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受到学生形象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逻辑性较强且偏于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会感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难懂,即使信息技术课堂中以实验操作为主,也很难吸引学生。这种不良教学效果的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规律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将教育心理学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所掌握,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促进心里学与信息技术知识的融合,同时还将师生之间建立起心灵的桥梁。具体操作中,则要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活化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以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的形式展开,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而且还将心理学知识渗入到具体的信息技术操作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2 心理学知识在信息课堂的应用

2.1 以心理学“游戏”方式开展信息课堂教学

1)以心理学“游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育

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一位行业内信息技术评委专家说过,一节课他只要听开始的15分钟,就知道优劣。以心理学游戏互动方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来个开胃菜,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聚焦良好的课堂能量。

心理游戏原理,就是通过做互动游戏,塑造团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集中注意力,寓教于乐,学生真实体验、欢笑中学习知识。随着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中有个经典的游戏 “右手抓左手逃”,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我灵活的运用了这个游戏,产生了意向不到的好效果。那是一次公开课,我来到陌生的学校借班上课,教学课题是“for-next循环语句的综合运用”,这是一节难度比较高的程序设计课。上课一开始,我对学生说,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对我比较陌生的学生们把小耳朵竖起来想听听什么游戏?每位同学伸出左手大拇指,右手张开欲抓住旁边同学的大拇指,每位同学左右手都要和旁边的同学左手连接好。在我讲话过程中出现“循环”两个字时,右手迅速去抓旁边同学的左手,同时自己的左手大拇指要逃脱被抓。这个游戏一说完,每位学生们立即进入游戏应急状态,课堂中一片欢声笑语,被逮住的学生心甘情愿的站起来回答我的教学提问。通过这个游戏,我和陌生的学生迅速熟悉,他们喜欢上我这个有趣的老师,课堂氛围生动有趣,避免了程序设计课的枯燥无味。通过这个“抓逃”游戏调动了学生原始的智慧系统,为高难度的程序设计课做好思维开启准备。

2)发挥电脑“游戏”的心理教育功能

爱玩游戏是人的天性。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为,认知活动与游戏存在着必然联系,发动了游戏的同时,也加强了认知活动。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游戏息息相关。

运用心理学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生喜欢的电脑游戏与信息技术教学紧密相连。学生喜欢玩游戏,就顺应他爱玩游戏的天性,将信息技术知识蕴含在游戏中。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一《信息智能化加工》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玩机器人对弈游戏,玩语音识别游戏,玩五子棋游戏,整个一节课,学生通过人机对弈游戏体会人工智能化的神奇魅力。在社区教育课堂上,我让老年人学习打字,就是让他们玩打字游戏,为了练习鼠标的使用,让他们玩扫雷游戏,这些寓教于乐的游戏让枯燥的打字变得轻松有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2 运用心理学建立情感共鸣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育

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将心理学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为了与学生建立情感共鸣,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情绪,特别是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考前辅导期间,为了避免学生过于紧张,运用心理放松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1)“水知道答案”,积极鼓励学生

“水知道答案”讲的是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结晶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爱与感谢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与感谢。对待学生也应该爱与鼓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在讲课前的几分钟播放“我们都是好孩子”的音乐,通过高能量的音乐效果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悄无声息地鼓励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世界,带着爱与鼓励的音乐可以使学生能够将心静下来,静静地体会音乐中的暗示和鼓励。让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安静,没有上网、打游戏,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每次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赞美鼓励孩子们,每次电脑作品,我都带着欣赏、鼓励去评析,去赞美他们的作品。我的信息课堂融着爱与鼓励,学生们非常喜欢上信息课。

2)“情感共鸣”,积极情绪的力量

感情用事的人往往不会考虑后果,在性格上偏重于处事情绪化。教师的情绪化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懂得积极情绪的力量。在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电脑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操作演示。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教师讲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当知识被吸收理解之后,就将自己的所学交给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教育承担责任,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充分了解,知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生以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定的情感,使学生对于教师以充分信任,并积极地配合教师展开课堂教学。以教育心理学为引导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就可以将学生从任性和不成熟引向与教师配合,与同学合作学习。

3)运用心理放松术进行信息技术会考前辅导

心理放松术就是指心理学呼吸放松术。在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对于心理放松术的运用,主要应用于学生会考前的辅导。高二会考前一节课,让学生不再投入到紧张地复习中准备考试,而是引导学生抛开书本,离开电脑,安静的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安静。随着信息技术教师的引导与学生潜意识的沟通,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意图心领神会,然后信息技术教师将会考考点、重点整理出来,像放电影一样让学生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胜利冥想法,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会考考场中所有的题目都会做,感觉非常好。这种放松术应用后产生很好的效果,学生思维清晰、自信满满,会考中发挥出色,整体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3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意味着要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建立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教育实践展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从关注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永慧.浅谈信息技术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3(33).

[2] 王贤灿.心理学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09(9).

[3] 李杰.运用教育心理学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4(17).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5] 高鹏.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6] 褚远辉.教育学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心理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