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气候变化的玉米栽培技术

2015-08-08赵允玲周福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玉米

赵允玲 周福红

摘 要:皖东地区气候变化比较明显,高温、干旱、洪涝、大风等气候性灾害频发,导致玉米高温热害、干旱、渍害、倒伏、烂粒等气候灾害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技术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栽培、病虫草害防控、完熟收获、烘干籽粒等技术措施,可以规避或减轻气候灾害风险,促进玉米产业稳产增效。

关键词:玉米;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技术;皖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54-03

皖东地区自然地理位置处在北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变化比较明显,高温、易旱易涝、大风等气候性灾害频发,造成玉米气候性灾害频发,主要有高温热害、干旱、渍害、倒伏、烂粒等气候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很大危害。每年都有种田大户,因为气候原因,损失惨重。需要调整玉米生产技术,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明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玉米振兴计划和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开展了玉米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集成技术研究,实践证明可以通过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秸秆还田、科学施肥、种肥同播、机械化起垄栽培、病虫草害防控、完熟收获、烘干籽粒等技术措施,规避或减轻气候风险,促进农民稳产增效。

1 推荐应用良种

为应对气温升高和降雨不均衡的现象,明光市积极做好玉米振兴计划主推品种筛选推介工作,要求符合5个条件。一是玉米种子合法,必须是经过国家审定或安徽省审定、认定、同意引种,且适宜本种植区域种植的品种;二是种子质量合格,质量指标符合国家大田用种质量标准(GB4404.1-2008)或企业承诺的质量标准即标签标注的质量指标(超过国标);三是夏播生育期小于100d;四是高产、稳产和安全,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明显缺陷,没有明显的易感病害,对环境没有特殊的敏感性,抗倒伏、抗渍害等抗逆性较强[1];五是经农业部门组织大田示范2a以上。明光市农委每年从社会征集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示范,从中遴选抗旱、抗涝、耐高温、抗倒伏等抗逆性较强的玉米稳产、安全的品种,作为推荐品种。按照企业自荐,乡镇推荐,农户调查,结合历年玉米品种展示和大田示范,再由农业专家组统一评审的筛选推荐。明光市2015年玉米主要推荐品种有西由50、隆平211、联创10、皖玉708、隆平206、蠡玉16、济单7号、蠡玉88、益丰29、宿单9号、登海605等12个。

2 合理安排播期

2.1 合理安排春播时期,减少粗缩病发生 小麦收获后,灰飞虱侵害苗期玉米,容易发生粗缩病。5月中下旬播种的玉米在小麦收获时正处于苗期,抗病能力弱,容易受灰飞虱侵害,发生非常难治的粗缩病。春播玉米在5月10日前播种比较安全,在小麦收获时,玉米苗较大,抗病能力较强,再在叶面喷施防治灰飞虱和病毒病的药剂,一般不会再发病。

2.2 合理安排夏播时期,避开高温热害 高温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幼穗生长发育、降低玉米花粉活力、妨碍玉米吐丝,造成花药败育、雌雄穗发育不协调,导致花期不遇,致使不能授粉受精,结实率下降,形成空秆、秃顶缺粒现象。皖东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常会出现35℃以上高温和干旱。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的玉米正处于孕穗至抽雄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对温度和水分反应最敏感时期,容易受到高温热害和“卡脖子旱”,不能正常授粉,雌穗生长受阻不能形成果穗,从而形成空秆。夏播玉米在6月10日以后播种比较安全。但不宜播种过迟,否则影响产量。例如,2013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明光市就出现了高温干旱天气,35℃以上气温持续时间较长,5月25日至6月10日播种的玉米高温热害严重,普遍出现空秆和秃顶缺粒现象,损失严重。

3 秸秆还田

3.1 旋耕灭茬秸秆还田 小麦收获时可用带粉碎机的收割机收获,留低茬15cm,秸秆均匀平铺在田面上,切忌碎草成堆;小麦收获时用不带粉碎机的收割机收获,要留高茬,然后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铺好后,按高产施肥要求,施足基肥,有腐熟剂的,按照腐熟剂30kg/hm2的用量加适量泥土拌和均匀后立即撒施到铺好秸秆的田内。用67.14kW以上的反转灭茬旋耕机进行机械灭茬,将秸秆深翻埋入耕层土壤内,耕地深度20cm。播后一定要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以利于发芽扎根,防止吊根死苗现象发生。其他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参照高产栽培要求正常进行。旋耕灭茬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大大增强,吸水率可提高10倍[2-3]。

3.2 玉米免耕种肥同播秸秆覆盖还田 这种模式适用于砂壤土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收获时可用带粉碎机的收割机收获,留15cm,秸秆均匀抛洒在田面上,切忌碎草成堆。用种肥同播机,免耕播种。玉米行距60cm,其他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参照高产栽培要求正常进行。平茬直播,减少跑墒,可以提高抗旱能力。秸秆自然覆盖,保水保墒,减轻草害,并可成为下茬有机肥。秸秆还田,夏季高温时地温可降低2.5~3.5℃,提高土壤相对含水量32%~45%,减少杂草40.6%~24.9% [2-3]。

4 测土配方施肥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锌肥配合,施纯N 210~240kg/hm2、P2O575~90kg/hm2、K2O105~150kg/hm2,锌肥15kg/hm2。全部有机肥、磷钾肥、锌肥和氮肥的50%作基肥。或者用测土配方肥(18-12-15)50kg/hm2作基肥。苗肥,氮肥的15%在苗期(播種后25~30d)追施。穗肥,氮肥的35%在大喇叭口期(播种后40d左右,苗高90~100cm)追肥,促其壮秆、大穗。后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优质叶面肥,防止脱肥。测土配方施肥可提高抗干旱、渍害、倒伏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和增效,并减少了化肥应用和对环境的污染,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1]。2008-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平均增产5.13%~8.86%,增收345.0~475.5kg/hm2,增效607.5~798.0元/hm2。

5 精细播种,保证全、齐、匀、壮苗

5.1 处理种子,提高出苗率 播前选择晴天,晒种2~3d,多出苗,出壮苗。选用包衣种子,如不是包衣种子播种前要进行药剂处理,减轻病虫害发生。

5.2 适宜播量,合理密植 紧凑中穗型品种留苗60 000~67 500株/hm2,大穗型品种留苗52 500~60 000株/hm2。密度过大,可能出现空秆现象。

5.3 选用适宜播种方式,确保一播全苗 对于两合土、砂土等质地为砂土、壤土的土壤,可采用免耕种肥同播技术,用种肥同播机平茬直播。对于淤土和马肝土等质地为粘土的土壤,重点整好地,采用足墒旋耕起垄技术,垄宽70cm左右,也可采取双行起垄行距50cm、80cm。播深3~5cm。种肥同播,有保墒作用。雨水较多的年分或地方,建议全部采用起垄栽培。例如,2015年6月23日至7月8日,明光市降水达到245.9mm,种肥同播出现较重渍害,严重的出现死苗现象,而起垄栽培苗情普遍较好。

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6.1 化学除草 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播种后出苗前施用,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1 800mL/hm2兑水450~750kg/hm2,均匀喷洒地面。土壤墒情好时,药效明显,除草效果可达98%以上。播后封闭除草,可以防止苗期连续阴雨造成草害严重。玉米出苗后有草,可选用出苗后除草剂,但一定要注意使用安全期。

6.2 防治病虫害 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粘虫和蓟马等。采用包衣种子,防治苗期病虫害。如没有采用包衣种子,也没有进行药剂拌种的田块,玉米出苗后,可用2.5%的敌杀死800~1 000倍液,于傍晚时喷洒于玉米行间地面,或配成0.05%的毒沙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10%吡虫啉300~450g/hm2或25%吡蚜酮300g/hm2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和稻飞虱。用5.7%甲维盐150~300g/hm2防治粘虫。大喇叭口期,玉米螟用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

7 加强田间管理

7.1 三沟配套,能灌能排 玉米苗期怕渍害,要清沟沥水。抽雄至灌浆期怕干旱,出现干旱时可以通过三沟洇灌。

7.2 及时间苗、定苗,保证苗匀、苗壮 一般3片叶间苗,5片叶时定苗。间苗、定苗时,去弱苗和过大苗,留壮苗和匀苗;去病残苗,留健苗,以达到合理密度,降低空秆率。

7.3 及时中耕,除草保墒 对未进行化学除草的玉米田,在5~7片叶时及时深锄,可消除杂草,促根下扎,蓄水保墒,增强抗倒能力,无灌溉条件的田块中耕尤为重要。

7.4 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 开花授粉期间遇阴雨大雾天气,可导致花药破裂,不能正常授粉受精,形成空秆、秃顶缺粒,及时人工授粉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明显提高结实率,提高产量。

8 玉米完熟机械化收获

8.1 适期晚收,增加收入 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完熟收获,就是在所有叶片和包皮枯死、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色层出现时进行收获,一般千粒重提高15%~20%,增产玉米750~1 500kg/hm2,收获后及时晾晒。

8.2 广泛应用机械收获技术,提高玉米机收率 因地制宜选用机收技术,主要是应用机收棒子模式,也可应用玉米籽粒和秸秆还田一体化机械收获。

8.3 烘干 玉米成熟收获时,遇到阴雨,如果籽粒含水量高,2~3d就会腐烂。如果采用烘干设备烘干归仓,就可以避免损失。明光市已建设烘干线10条,每天可烘干65hm2的玉米。若收玉米棒,可放15d以上,给烘干留下更多时间。

9 玉米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集成技术应用

2010-2014年,明光市建立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全面应用玉米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集成技术,按照统一品种、统一起垄栽培或种肥同播、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六统一”要求开展工作。示范区玉米出苗整齐,苗壮而浓绿,后期玉米大面积长势均衡,整齐度较高,种植密度比较合理,大部分田块密度符合技术要求。杂草除治效果较好,病虫害发生较轻,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2013年,明光市“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667m2产685.4kg,其中产量最高的地块696kg/667m2。通过玉米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集成技术应用,随着“万亩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将进一步推动玉米产业的科学化、標准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严晓路,陈思英.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技术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41-1642.

[2]赵允玲,周福红.沿淮农作物秸秆还田形势、问题与应用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5(14):49-51.

[3]张琨.淮北市小麦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4(03).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玉米
北极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的玉米送给你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最饱满的玉米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