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猜想

2015-08-07于海云

教育界·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袋子课外活动周长

于海云

猜想是创造的源泉,是发现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猜想,就很难产生令人惊叹的发明创造。事实证明,猜想对思维和知识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明确提出猜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一种有效的数学计算方法,培养着学生的推理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猜想,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猜想的兴趣

猜想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要创设猜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猜想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猜想是思维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情境判断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尽量不去打断学生的思维,做一个倾听者,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材料和学习用具,比如尺子、圆规、日常中常见的圆形物体、不同大小的圆形纸片等。教师在课堂上便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探究圆的周长。学生拿着手中的工具不断尝试,并和周围的同学热烈的讨论着,迸发出各种奇妙猜想。有的学生提出:“圆不好直接测出周长,我们可以先让绳子围绕它,再测出拉直后绳子的长度。”不得不说,这个学生很聪明。还有的学生这样猜想:“在圆内画上最大的一个正方形,看看它的周长与圆的周长有没有关系。”教师在得知学生的各种猜想后,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猜想,再进一步讲解圆形周长计算的由来和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把猜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灵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轻松。

二、合理引导,使学生善于猜想

猜想是一种本能,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猜想。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猜想的潜能为目的,将问题的精巧设置与相关教学知识点相结合,发挥特定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合理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与所学内容的关系,大胆地进行猜想。猜想,并不意味着毫无根据、胡思乱想,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猜想。大多数学生的猜想画面都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 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接触过类似的活动,便设计了简单、可行性高的游戏来学习这一知识点:教师事先在几个不透明袋子中放入了白色、红色和黄色的若干个相同大小的球,找出几个学生到袋子里去摸球,记住颜色后再放回。然后让另一个学生去摸球,当然,为了结果的精确性,每次摸球之前都要搅混袋子。经过几轮摸球后,学生会很快得出猜想。比如有的同学在同一个袋子都是摸出白色的球,便猜想:“这个袋子里都是白色的球”;可有的同学在另外一个袋子里摸出了白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的球,就认为这个袋子中既有红球又有黄球。教师在这时可以提问:“这个袋子里有没有可能还有白色的球?”这样的活动有效帮助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三、情感驱动,诱发学生猜想的动力

猜想的产生亦需要动力,如果学生每时每刻都在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心情也非常的压抑,很明显,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进行有力的猜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问题,创建和保持情感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比长短、高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书本上给出的例子,而是找出一个小朋友问大家:“这位同学高还是老师高?”这时一年级的同学们肯定会大声回答:“当然是老师高!”为了鼓励学生继续猜想,教师再紧接着问:“那有没有比他矮的同学呢?”学生立刻争先恐后地站出来与这位学生比高矮,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络了起来,学生也在如此轻松、活泼的环境下了解了高矮的比较方法。同样,比较长短时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和同桌的铅笔进行比较,看看谁的铅笔比较长,学生在交流和笑声中学会了猜想,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内轻松学到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猜想是动脑的过程,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动性的有效途径。猜想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非常抽象,似乎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时常常会觉得书本上的一些数学概念或习题都离他们很遥远,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内容带到课外,把生硬的书本知识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课外活动不具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猜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要重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鼓励学把在课外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在课外可行性较高的活动。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时,教材中给出“给定周长时,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展开丰富猜想。学生走出校园后,观察身边的图形,比较各种现象,猜想出不同的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便可根据课外的探究结果,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猜想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有意义,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会变得轻松有效。

总之,猜想有助于数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之一。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将猜想运用于知识构建中。在数学教学时,应创设符合学生猜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袋子课外活动周长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把手放进袋子里
课外活动类作文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巧算周长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周长小诊所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