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到50岁

2015-08-07冉正宝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功名利禄冯仑父辈

冉正宝

贾平凹说他50岁以后周围的熟人有些开始死亡,去火葬场的次数增多,突然喜欢在身上装钱了,瞌睡日渐减少了,便知道自己是老了。话语中透着一种醒悟,更多的是无奈和伤感。可冯仑却说他50岁以后看到的东西,比20多岁时想象的更让人开心,因为这个世界更加真实了。两个人的话应该是年过半百的人独独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然没有了年轻人看山似山、看水似水的那种梦幻。

可真实为什么会让冯仑更加开心呢?就如到田地里掰一棒苞米,一层一层地剥开包叶,最终露出一截便出浆液的玉米,心情自然是大好。想象着玉米的娇嫩与香味,那种快乐是虚幻的,隐含着迷茫和担忧,而剥开包叶的玉米就在眼前时,那种快乐是真实的,包含着目的和结果。因此以往的所有岁月都是陪衬的包叶,都是为50岁能够看到真实的玉米做准备的。

可到了50岁就一定能够看到真实的世界吗?当然不会,岁月不会静等一个人的成熟,也不会无缘无故把快乐的果实塞到谁的手里。50岁可以表征着成熟,但不一定就能够成熟,一些人有如苏雪林描述的那样,年事愈高,牵累愈重,也就愈加看不开,甚至养成贪小便宜的脾气。这样的50岁只能说是越活越糊涂,越活越幼稚,越活越狭隘,最终把自己关在了自己构筑的地下室里,喘不过气来。20岁有20岁的问题,50岁有50岁的问题,50岁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走出地下室,看到真实的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星云大师开悟弟子时说过:“如果妄想是虚妄,你能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实了吗?”妄想只与功名利禄结伴,功名利禄是过眼烟云,是虚妄的源头,拿起来便遮蔽了双眼,放下去便光明一片。50岁正是一个可以舍得的年龄,开始承认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太多,懂得了舍弃一些东西是一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事情。

50岁是一个伟大的年龄,上有父辈下有子辈的两头承担,只能让我们空出双手扶稳扁担。父辈的生命已显衰败气象,子辈的未来只露出些微的端倪,此时的我们只希望一切平平安安,并不指望奇迹的出现,也不盲信运气的施舍,随遇而安,什么样的结果都能承受。不想别人来帮着扶担,做什么事情都不想求人,精力不够了,也就心无旁骛了,不想多做什么事,不想深交朋友,大不了堆起脸部的沟痕表示友好,举杯祝福,然后互留号码,最后两相遗忘。

莫迪亚诺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孩子的目光是单纯的,唯其单纯才有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50岁的人可以在心灵上返老还童,拥有孩童一样的快乐。50岁的喉咙里如果还会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那将是魔鬼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50岁的快乐是陶然内敛的,是悠然见南山的神会,是领悟草木兴衰后的欣慰,是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心里回声。50岁的人如果快乐了,那就是真的快乐。

人不能一下子就到50岁的“乐”,必须经历20岁的“盲”、30岁的“苦”、40岁的“忧”。苏雪林说得好:“孩子的糊涂是孩子幸运的庇托,青年人的嗜欲是青年人创造的策动,老年的淡泊也是老年生命的维持,颠倒了,就违反了自然的程序,而发生意外的灾殃。”因此,不着急做哲学式的飞跃,耐心品味每个年龄段的要害处,直到50岁,就可以拥抱真实和单纯,心安理得地活着。(编辑 欣然)

猜你喜欢

功名利禄冯仑父辈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对世俗文化中功名利禄认识的独创性
欠了钱怎么办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冬·发心
尊敬父辈
两只小猫
冯仑的江湖从不寂寞
人生的最高境界
冯仑装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