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5-08-07黄霞
黄霞
[摘 要]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让作文来源于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让作文提升学生灵感,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达到高效。
[关键词]作文 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 反映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26
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作文教学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进行,都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呢?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才能产生作文的念头,才能写出好文章。
有些小学生很怕写作文,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灵感,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写作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们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并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动手去做,并且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想。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一次作文,内容是写一次家务。我就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帮家里做一件家务。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学生都很高兴地完成了任务,回来都抢着把自己所做的事情说给大家听。我听了都给予了他们赞许的目光,并要求他们尽量把自己做家务的经过详细地写下来。我指导他们思考,通过这次劳动,自己受到了哪些启发,写到作文中,哪怕只有一两句话也好,都能挖掘他们认识生活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新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会想把自己的这些新思考说给别人听。有了这样的愿望,教师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的作文内容就更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显得更真实、丰富了。
二、作文反映生活
学生平时多观察、认识生活,在作文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对生活实际的态度,即学生在作文时就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反映出来。学生往往是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反映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这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往进步的方面发展。例如,写一位同学,要引导学生写一些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同学,或者写一些改邪归正、奋发向上的同学,以激发自己往进步的方向发展。当然,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特长、爱好、脾气、禀性各式各样。对于同一个人,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反映在作文中也有所不同。但只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显示出个性差异,他们就能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而写出来的作文,一般是比较真实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通过观察而得来的成果。
作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还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把学生带进自然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这样,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既练了文,又育了人,这样的写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为培养一代新人这个总目标服务。
三、作文提升灵感
作文是学生的灵感,是他们心理活动的体现,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露,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作文是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是学生成长的同伴,是他们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自我生活等的缩影。写作文时,学生的感受和心灵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的感受,都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反之,特定的心理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受。从表面上看,作文是一些语言的表达,但实质上,作文是学生的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记得我上四年级语文的时候,一次作文要求是写一个人,可以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可以写老师、同学……我就引导学生去写一个他们熟悉的人,这样就更能写出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走过,两节课过去了,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了上来,我看到了他们写的有: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学生们都认认真真地把自己想要写的人写了下来。其中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教我们的老师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姓黄的老师,与众不同。她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每件都要认真地去做好,做人要踏实地做好,做事情也要踏实地去完成。她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得我们在学习上用功了,在做事情上学会了如何去做好。”像这样的作文,体现了学生的心声,体现了学生特有的心理和感受。这种真实性很高的作文就是由学生灵感而来的。
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做法,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能让学生写作的第一步走得轻松、自在而愉快。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