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鉴赏中比拟手法探微

2015-08-07谢先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春愁真人拟人

谢先丽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是古诗词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说起来很简单,但学生却常常在运用中发生误判:没有使用比拟的地方判断为使用了比拟,使用了比拟的地方却又看不出来或者与比喻手法相混淆。手法判断错误,对古诗词的正确鉴赏也就谈不上了。

学生在鉴赏比拟手法时常见的错误情况。

首先,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地方,因为对诗句的理解不到位,弄错主体而误判为使用了比拟手法。

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放 船

[唐] 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后人评价“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两句写得“入神”,请作简要赏析。

学生答案错例: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青峰”和 “黄”当作人来写,可惜峰峦一闪而过,知道桔柚要来了,化静为动,写出了两岸美丽的风光。

解析: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似乎各有一个主语“黄”和“青”,但其实从诗歌全文来看,所有诗句都有一个潜藏的主语 “我”,整首诗写“我”送客后的情境,我见“青”“惜”,见“黄”“知”,所以“惜”和“知”的主语是“我”,两句写的是我看到眼前一闪而过的两岸的青峰和黄色的橘柚后的感受体会,没有使用拟人的手法。

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从视觉的角度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舟行的迅疾。船上之人远远看到一片青色,还没来得及看仔细,两岸的峰峦便一闪而过;刚看到一片黄色,岸边成熟的橘柚就好像扑面而来。这样的视觉效果均于舟行之快。(2)句中,“青”“黄”互衬,“过”“来”交织,凸显了两岸风景的独特优美,使本来静止的山峦和橘柚立即鲜活灵动起来。

其次,使用了比拟手法的地方,却忽视对字句的斟酌而误判为没有使用此手法。

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晚 望

[清] 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哪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学生答案错例:“收”“出”两字化动为静,写出鸟儿飞到碧云中,翠稻里行人走出来的情景,让宁静的景物有了动感,更加富有生机。

解析:“收”与“出”的主语分别是“碧云”与“翠稻”,显然真实生活中的“碧云” “翠稻”是不会有人应有的动作“收”“出”的,所以此处应该使用了拟人手法。

参考答案:“收、出”。两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第三,诗词中明确出现“似”“若”等比喻词的地方,是明显的比喻句,但因为涉及到以人喻物,所以学生常常会误判为拟人。

示例(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元] 丘处机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注】姑射真人:《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词中说“洞天方看清绝”,请简析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表现梨花之“清绝”的?

学生答案错例:上阕用了比喻手法,把梨花比作白锦,雪,写出了梨花的洁白,暗示其高洁的品质;下阕用了拟人手法,把梨花拟作姑射真人,写出了梨花的天姿灵秀和高洁。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梨花的清高脱俗。

解析:虽然词中出现了“姑射真人”,但此处有比喻词“浑似”,是把梨花比作“姑射真人”,而非把梨花当作人来写;没有动词或形容词来描述梨花具有人的动作或情感的,所以应判断为比喻的手法。

参考答案:①以月光皎洁、花似雪明之景相映衬,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受。②比喻,把梨花比作姑射真人,(或者用典,用“天姿灵秀”的姑射真人的典故来写梨花),表现了梨花的冰清玉洁与静若处子的仙姿。③用“不与群芳同列”“下土难别”等对比,写出了梨花的孤傲脱俗。

要避免在答题中出现以上误判,首先要弄清比拟的概念。

作为一种修辞格,比拟即甲当作乙来写。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把物当作人写,物有了人的动作或情感;②把人当作物来写,人具有了物的特点;③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甲物有了乙物的情态。前一种情况是拟人,后两种情况是拟物。无论是拟物还是拟人,比拟手法的使用,都让诗歌的描写更栩栩如生,别具情趣。

古诗词中比拟手法的运用第一种情况是把形容人或其他动物的形容词用来描述某种无生命的物。

(示例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词后问题。

鹧 鸪 天

[金] 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解析:“瘦”和“肥”本不是描述“山”和“水”情态的形容词,这里直接把用于描述人或其他动物的形容词用来描述“山”和“水”的情态(兼有拟人拟物特点),让云雾散去后山的清秀和雨后水面宽阔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更有情趣。

参考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瘦”字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肥”字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第二种情况是描述人或动物的动作的动词直接用到其他不具备这种动作的植物或动物身上。比如上面的示例(二),又如:

(示例五)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词后问题。

山 园 小 梅

[北宋]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颈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参考答案: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偷眼”“断魂”是人特有的动作,用到“霜禽”“粉蝶”身上,让它们具有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它们对梅的喜爱,也更能表达出诗人对梅的喜爱。

在拟物手法中,还有一类特殊情况。拟物,是通过想象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很多时候是指把有意识有感情的人,虚拟为无意识无感情的某些事物。比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把唐玄宗与杨贵妃拟作“比翼鸟”“连理枝”,以表现两人的真挚爱情。但在以物拟物时,有的时候直接把甲物当成具有某种特点的乙物来写,这是一种不容易判断的拟物手法。

(示例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词后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春愁”本无形,主人公却卷起帘子放它出去,显然是直接把它当成了具体有形的物来写,所以用了拟物的手法。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拟物的手法,“春愁”本无形,主人公却卷起帘子放它出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在辨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时,比喻是最容易和比拟混淆的一种手法。要准确区别两种手法,就需要把握两种修辞手法的本质特点:古诗词中的比喻手法,除了少数是带有比喻词的明喻(如上面的示例三)外,通常都是借喻,即直接在该出现本体的地方用喻体代替,本体与喻体有相似处;而比拟则直接把甲当作乙来写,把描述甲的动词或形容词直接用来描述乙,甲与乙不存在相似性。

(示例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词后问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沈:同沉。 绿蚁:一种美酒

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解析:“玉人浴出新妆洗”看似在写人,实际上是把庭院里月下清新脱俗的梅花比作“浴出新妆”的“玉人”,二者相似,故为比喻;而“造化”不具有人的意识,却写它“有意”“故教”,直接具有了人的意识和动作,所以是拟人。

参考答案: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的轻盈娇美,冰清玉洁;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剔透,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美丽可爱;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的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任写两种即可)

[作者通联:武汉二中]

猜你喜欢

春愁真人拟人
朱绍昌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庚子春愁
拟人句
拟人句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拟人句
微评
学会拟人句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