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浅析
2015-08-07倪杰
倪杰
进行诗词鉴赏的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现在诗词鉴赏在高考的时候分值逐渐加重,并且对于学生的考察也不再仅仅是进行诗句的背诵或者是关于常识的判断,而是在不断的加深,有了更为深入的考察。长期的语文教学使得中国诗词的教学有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从表达技巧开始,进而对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但是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难以在诗词鉴赏中或者是高考时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本文对高中语文在诗词方面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语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解析诗题,初步把握诗词内容
诗词的题目通常会对诗歌的内容进行透露,这会对诗歌的鉴赏提供很大的帮助。比如说,通过题目《春夜别友人二首》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还有《咏怀古迹》中“咏”及“古迹”则是能够说明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再比如说,进行《观书有感》的赏析时,仅通过诗面进行分析,就以为是对环境的描写,但是通过题目进行分析,就能够对中心思想进行分析了,把源头活水比作学习,只有不断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二、知人论世,了解诗词写作背景
在进行诗词鉴赏的时候,一定要知人论世,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地把握诗词中的情感,所以说应该对诗人的生平、思想、生活的背景还有平时进行创作的不同风格进行分析了解。掌握诗词作者的背景,在进行诗词的赏析时可以有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诗人的背景生平进行介绍,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拥有丰富的知识。与此同时,一定要督促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阅读时遇到的诗人的事迹进行积累。比如说,在辛弃疾的时代,他是主张抗击金朝,想要收复中原地区,但是难以被重用,因此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了情感的抒发。诗歌是诗人进行自己情感发泄的一个载体,所以说一定要清楚作者的生活背景还有生平的事迹,才能够了解诗人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准确地对诗词进行解读。
三、找准诗眼,准确练取诗词主旨
诗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通常会进行炼字,也就是说诗词中最为传神的字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这样能够更为准确地找出诗词的中心思想,使得学生在进行奖赏的时候更为方便容易。
但是,要如何才能够从诗词中找到诗眼呢?
第一,要重点关注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比如说,“江晚正愁余”中的“愁”字,第二,就是对于事物的描写非常生动的、准确的词。第三,就是要注意词类的灵活运用的地方。第四,要注意诗中非常精巧的修辞。
四、归纳常见意象,理解象征意义
意象,简单的说就是诗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不仅有人物方面的,也含有景色和各种的事物,与此同时,还有作者的各种情感。诗歌的意象主要会与不同的物象有关系。在进行诗词的鉴赏的时候,高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对诗词中经常会出现的意象进行教授,通常情况下,月亮是代表对故乡的思念,柳树代表送别,梅花代表高尚的品质。比如说,在《雨霖铃》中有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在这个里面,有“杨柳”、“晓风”等意象,通过这几个意象的使用,能够表达出伤别的情感。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加强知识的积累,这样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出发,进行诗歌内容还有其中情感的解读,在很多时候可以对诗歌解读产生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会最大程度的提高,不仅学生的自身素质有了提高,同时在高考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分数,一举两得。
五、学会积累、运用鉴赏知识解读
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诗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诗人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作者通联:江苏大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