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幕后:毛泽东与江青的分歧
2015-08-07李松
1963年,样板戏的开始时间
将样板戏的开始时间确定于1963年,主要理由是,该年度江青已经开始在实践上指导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她的“样板”风格也由此开始贯彻。1967年8月22日,《谢富治在首都大专院校革命大批判现场会上的讲话》 中,谢富治指导北师大学生推行斗批改,他以江青抓样板戏为例,说明革命运动总是需要不断在修改中提高这个道理。他说:经过修改嘛,你看那些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红灯记》 《沙家浜》 都是从六三年搞的嘛……六三年春季我就在上海看 《智取威虎山》,我也不大摸底,看了以后叫好。
1963年5月,为迎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指示对 《智取威虎山》 进行再加工,并指派陶雄、刘梦德修改剧本。经上海市委同意,又从上海电影制片厂借来老导演应云卫任导演。第二稿基本上保留了第一稿的结构,指示压缩了部分反面人物的戏,加强了杨子荣、少剑波的戏。上海市委高度重视,先由市委宣传部长石西民负责,石西民调京他任后,改由宣传部副部长张春桥接手。
1963年12月25日至1964年1月22日上海举行华东地区话剧观摩演出,江青又来到上海京剧院指导排演 《智取威虎山》。
1964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报道,上海京剧院最近重新上演大型现代剧 《智取威虎山》。广大观众和文艺界人士赞扬这个戏是上海京剧界推陈出新的可喜成果之一……大家认为,《智取威虎山》 在运用京戏传统程式和发展、创造新程式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表演,都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显得合情合理,使观众通过不同行当的表演,更亲切地看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标志京剧改革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是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964年,全国第一届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举行,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推出了后来成为样板戏的 《红灯记》、《芦荡火种》 (《沙家浜》前身)、《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 等。 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总结会上,康生遵从江青的旨意,批评影片 《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逆风千里》,京剧 《谢瑶环》、《李慧娘》 等作品是大毒草。江青在大会上发表 《谈京剧革命》 的讲话,戏剧界掀起了向革命京剧现代戏学习的活动。
多方为 《智取威虎山》 提出修改意见
1964年6月5日下午,全国第一届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陆定一、康生、郭沫若、沈雁冰、周扬、江青等参加了开幕式,盖叫天、周信芳、马连良、尚小云、荀慧生等老一辈京剧艺术家也参加了开幕式。周信芳说:一个社会主义的文艺战士,必须运用自己的武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京剧工作者也丝毫不能例外。虽然我们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性,但作为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同其他一切剧种的同志一样,必须首先是个革命者,更多更好地为革命贡献力量。
陆定一在开幕式上说,京剧现代戏以革命的精神教育了观众,这是第一好。京剧演员,因为演现代戏,自己的精神面貌也进一步改变了,他们向工农兵学习,同工农兵结合起来,这是第二好。京剧现代戏,在各地上演,都有众多的观众,受到热烈的欢迎,这是第三好。总而言之,是好得很。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智取威虎山〉的修改和加工》 一文,文中说,定河老道上山的情节删去以后,我们就应该积极考虑如何另外安排新的生动的情节代替它,而不应该采取简单的方法,一删了事,破坏艺术的整体性。
1964年6月23日,现代戏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召开,周恩来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日,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江青说:京剧容易夸张,从程序出发,写反面人物容易。有人也特别欣赏,刻画正面人物不容易。千难万难,还是要树立先进的英雄人物。这方面有争论,对 《智取威虎山》,上海从第一书记起,亲自修改。是否比过去改坏了,我看是改好了。只举一个例子,定河老道砍了场戏,座山雕只减了几句话,但由于杨子荣的形象高大了,他就黯然失色了。所以上海团不用紧张,如果一个戏竟然几句话批倒了,还算什么戏剧艺术?问题在于屁股坐在正面人物方面抑或坐在反面人物方面。
江青这次公开露面和讲话展现了她关于戏改的纲领性要点:第一是解决剧本问题,第二是移植,移植既然保持京剧特色,又要注意主题鲜明结构严谨,人物突出。不能为了照顾演员唱而加戏。第三,要塑造正面人物。
1964年7月6日,《人民日报》 发表了李希凡的文章 《努力创造革命战士的英雄形象:评京剧〈智取威虎山〉 取得的成就》,文章认为,《智取威虎山》 的修改和加工,对如何改编具有传奇特色的作品,在塑造正面人物和加强剧目思想方面,做了必须肯定的探索。它的艺术逻辑是严密的。剧中正面人物少剑波、杨子荣的形象加强了,反面人物的嚣张气焰被压缩了;过分偶然性的传奇色彩有所削弱,而小分队的集体英雄主义以及人民的支援,都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1964年7月15日,剧作家曹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一场文化大革命》: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正在外面眼前进行着,那就是,京剧演革命现代戏。这是一场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一个曾经被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深深毒害过的古老剧种,从此要彻底清除这些毒害,坚决走社会主义革命大道。
1964年7月17日,毛泽东观看了 《智取威虎山》,他对该剧的指示是:戏里反面人物的戏太重,要加强正面人物的唱,不要把杨子荣搞成孤胆英雄。
据此,创作人员对剧本做了进一步修改,加强了杨子荣和少剑波的戏,删减了几个反面角色的戏。
1966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智取威虎山〉 精益求精》 介绍文章,为了把这出戏修改得更好,《智取威虎山》 的编剧、导演、演员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又去部队生活了三个月,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 《智取威虎山》 进行了较大的加工修改。新演出本删去了许多枝蔓,减少了一些人物和场次,集中力量突出地加强了主要人物杨子荣的英雄形象,特别注意运用文学、音乐手段来刻画他赤胆忠心的革命精神和光辉性格。
从此,作为样板戏的 《智取威虎山》 无论从剧本、音乐设计、导演、舞美还是演员阵容,基本确立,改编本与原本相比,已经大不一样。
毛泽东反对江青大改 《智取威虎山》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 《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为了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首都舞台上正在上演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 《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 《沙家浜》。“各个阶级都力图立本阶级的戏剧样板戏,为本阶级的政治服务。因此在戏剧舞台上,大破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戏剧样板,大立无产阶级的八个戏剧样板,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一场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粉碎资本主义复辟的斗争。”这是最早对八个样板戏的评价定调。
从1968年起,江青指令把1960年代各地京剧院团创作的现代优秀京剧 《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和舞剧 《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等八部舞台作品进行改编拍摄,移植到银幕上。
事实上,江青呕心沥血树立的革命样板,其本意不仅仅在于艺术创作,而且还把它作为在“文革”大革命中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1969年4月初,在张春桥的授意下,由上海京昆剧团,上海京剧团等单位抽调各类专业艺术人员组成了《龙江颂》 剧组。6月,江青、姚文元召见剧组主要人员,发出指令:“样板戏与小说 《林海雪原》 有质的区别,《智取威虎山》 必须改名!”
紧接着江青提出要对 《智取威虎山》 做脱胎换骨的改造,将剧名改为 《智取飞谷山》;将夹皮沟改为桦树沟,剧中杨子荣改名为梁志彤,少剑波改名为赵建刚,座山雕改名隋三刀,孙达得改名为申德华等等。于会泳还要将剧中的话白改为韵白。中共中央了解这些改动后,否定了这些做法,毛泽东批判了江青的改动。8月31日,毛泽东对江青关于京剧 《智取威虎山》 改名等问题请示信的批语写道:“牵动太大,至少暂时不要改动戏名和主要人物名字,地名暂时也不宜改动。对小说作者的批评也宜从缓。”
秋天,毛泽东在杭州接见浙江文艺界人士,有人提到是江青创造了样板戏,他说:不是,戏原来就有,是文艺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1970年8月,电影 《智取威虎山》 首映,10月1日起全国放映,连环画也开始在 《文汇报》上发表,广受欢迎,样板连环画开始向全国推广。《智取威虎山》 的剧本定稿本出版,每本定价0.25元。
1976年5月13日,《智取威虎山》 在东京的首场演出,观众有4000多人。日本外务大臣宫泽喜一弥还接见了上海京剧团团员。
“文革”结束后的两三年内,样板戏依然是戏曲院校的教学样板,传统戏和话剧仍然不是主流。但随着四人帮的倒台,样板戏的直接推动力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文革”思想寿终正寝了。从此,样板戏的命运面临着新的历史语境中人们审美趣味的自主选择。
但也并不能因为江青曾经直接插手样板戏而全盘否定这种艺术形式,何况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 等剧目在江青插手之前已经几成定局。江青指导下创作的样板戏在艺术上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但现在的样板戏重演改编不再有纯粹的政治意义的操作,而是包含了商业利益、怀旧情结以及主旋律引导等多重复杂关系。
(选自《“样板戏”编年与史实》/李松 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