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培养小班幼儿的讲述能力
2015-08-07方婷
方婷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力和思维能力。而讲述教学,是幼儿园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展观察力,发展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口语表达力等,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那么,怎样运用多种方法让小班孩子的讲述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呢?
一、直观材料,让孩子乐意讲
通过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处处留心,时时注意。
有一次,带领孩子参观了圣诞节的大厅布置,围绕圣诞老人,礼物孩子都兴致勃勃说了起来,“圣诞老人戴了眼镜。”“好多礼物,我妈妈圣诞节也送给我礼物的。”“圣诞老人的帽子红彤彤的,真好看!”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叽叽喳喳,快乐地像一群飞翔的小鸟,可热闹了!原来,在漫不经心中,孩子已经找到了他们讲述的材料。
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并提出要“倾听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画书、动画片等”。因此,每讲完一个故事,我都把图书放在“快乐书吧”,让幼儿自由地看、自由地讲,这是提高幼儿讲述的一个好办法,孩子们很感兴趣,每每开心游戏的时间他们都能自发地对图片观察、讲述、交流,并把新发现告诉老师。好多幼儿还能在下午放学时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家长们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由此可见,教师把图书放在区角不过是举手之劳,可余兴未尽的孩子们却会有不少收获。
这些直观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点——色彩鲜艳。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很短,色彩鲜艳的物品往往能延长他们的注意时间。所以在选择直观材料时,以色彩搭配合理,画面清晰、形象生动有趣为佳,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吸引他们注意。
二、文学材料,让孩子模仿讲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验有限,因此要让他们有话讲,就需要不断丰富幼儿的讲述经验。我们充分利用午睡时、餐前活动、离园活动让孩子听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儿歌等,并引导孩子进行复述。在这样的模仿讲述中,积累丰富的词汇,帮助幼儿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如学习儿歌《圆圆圆》后,孩子们会在教室里寻找圆形的物品,与同伴、老师说“小熊的眼睛圆圆”“玩具汽车的轮子圆圆”等。而幼儿最爱听老师讲故事,讲完故事后,创设出简单情景,让他们来表演,学着复述一些对话、简单句。如在表演《小兔乖乖》中,他们学会了说:“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不回来,就不把门开。”在表演《小熊醒来了》中,他们学会了说:“小熊醒来了”、“我睡得多香啊!”……而且我还鼓励小朋友自由发挥想象,相互讨论,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想想他们还会说什么。
很多故事都有明确的角色让孩子演绎。在孩子初步了解看图讲述内容的基础上,提供相关道具,引导孩子开展情境表演,即使是能力弱的孩子,由于他们好奇心强,爱模仿,还特别喜欢角色扮演,也同样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凭借这一舞台,让孩子戴着头饰,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模仿人物之间的对话,能更进一步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创造性的故事表演。
三、操作材料,让孩子有序讲
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才能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与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经验搭起一座桥梁,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知识经验。我想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讲述活动。
看,我们在“快乐书吧”提供了草地、天空等多幅背景图以及动物图片,让孩子根据自己摆放出的效果进行讲述。在过程中发现,能力强的孩子不止能描述出xx在xx做什么?还能在同一背景图中摆出多个动物形象,讲述许多个“xx在xx做什么”。这样的摆一摆,说一说,让孩子在摆玩后能有序地进行讲述。而针对个别说话口齿不清,不会讲完整的一句话的孩子,通过启发和提问孩子“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以此构成简单的叙事情节,然后通过猜测来描述出他们会说什么,使孩子们的讲述更生动、有序。
为了让幼儿能更有序、更生动的讲述,我们还注意幼儿回答问题之后的回应,回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言语行为上的深化、拓展、表扬、鼓励,可以是动作行为上的点头、抚摸、拥抱、微笑。如在进行图片讲述时,我们在小卡片上记录孩子说的话,并结合孩子讲出的内容进行分享,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孩子讲述的积极性、条理性,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讲述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述活动中,言语行为的评价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即使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智慧的火花、有灵感的创造,但是教师应该在幼儿全部讲述完后再做评价,避免及时反馈破坏幼儿思维的连贯性,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孩子内心的满足感。
通过耐心的引导,孩子们讲述的主动性提高了,讲述的兴趣与日俱增:许多孩子讲得津津乐道,一些丰富的词汇脱口而出;许多孩子会在集体面前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讲故事,他们都觉得讲述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