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智慧
2015-08-07张素彦河北省高邑县职工子弟小学051330
张素彦 (河北省高邑县职工子弟小学 0513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身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和探究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新课程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进一步内化。学校要立足于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智慧。
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何谓数学素养?数学家说就是忘掉所有数学公式和讲义之外所剩余的东西。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与“数学化”能力。数学素养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糊化的认知特征,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范畴。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推广应用于一切客观事物。研究人的数学素养,培养和提高人的数学素养,必须了解数学素养的特质。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其数学思维特质定会与众不同,其个性品质往往给人以精明、精细、富有逻辑的感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中提倡探究式教学,并在探究教学中要积极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素养。许多数学问题往往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有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的翻版,极具生活意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也同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有规律的学习,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事物的表象,还可以透视事物的本质。在教学组织方面,我们要把知识重点放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节点上,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这样教师的角色才会真正地发生改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合作伙伴。在探究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验数学的奥妙,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言道:“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有趣的质疑问难情境,正确把握质疑问难的规律,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而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是数学课的灵魂所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创造乐于尝试、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探究,只有探究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所以,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便会空前旺盛,思维就变得敏捷、灵活。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思维的创造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再现,应给学生以启迪,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教师要根据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应用广泛性等特点,促使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采取有效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我们坚信,只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习兴趣,那么就会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建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新知的课堂,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