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2015-08-07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054000
杨 玲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 054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正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热点之一,它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不论从观念理论、制度体制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做艰苦的工作。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本人通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认真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培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素质提出一些见解和主张。
一、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步入高中以后,就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认为数学比较难学,即使记住了公式定理,在做题的时候也不一定会用,成绩上不去,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收到想要的结果。这样,时间久了,学生肯定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只学习表面上的东西,没有深入研究的动力和毅力。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在学生产生疑问时,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练。教师先把学生引到学习上来,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如果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呢?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不放弃、不抛弃学习上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样的关注和帮助,让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层次性较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又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 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如果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不能跟上的话,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非常吃力。所以,在教学之初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的培养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教学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科学地进行学习
学生步入高中以后,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学习的动力要比初中时候强很多,而且理解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仅仅想学、有学习的想法还不够,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从某些方面发映出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高中的学习非常紧张,所以学生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主动学习,克服困难。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会加深印象,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听课效率。“学然后知不足”,预习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要想快速地提高数学成绩,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就要科学地学习,不能盲目学习。
总的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掌握新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学数学,2003(8).
[2]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3]章水云.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