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5-08-07李红朝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北马冢小学050402
李红朝 (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北马冢小学 050402)
上好小学语文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和教育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色彩亮丽、声音清晰、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再现、动画演示等表现形式,变得直观而形象,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让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进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瀑布》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仅仅那屏幕上的飞天之瀑的气势、声响与壮观,就足以让学生感到震撼而叹为观止。这样,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将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而且还化静为动,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既激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多多利用鼓励赏识,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一个人走向成功,常常是从自信开始起步的。一年级新生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对于自信没有概念,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赢取胜利,进而让教师与学生都能赏识自己。为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且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与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尤其需要教师的安慰与鼓励。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十分微小的成绩,只要教师一句“你真棒”或者“回答得很棒”,也许就能将其沉睡的心灵唤醒,让其变得更加自信,使其获得更大成功。当然,给予“表扬、赏识、鼓励”有时需要吝啬,比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过分地表扬,会使其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飘飘然。
三、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好教师,往往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他们常常在导语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诱导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新知的强烈兴趣。譬如在新授《日月潭》一文时,我就根据课文的意境,设置了悬念:“同学们,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游览与观光!”学生一听游览观光,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老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呢?”接着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了大大的三个字“日月潭”,说道,“就是这个地方——日月潭!”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日月潭?在哪里?有什么可供游览?又能看到什么风光?这时,我便顺势引导:“同学们,台湾宝岛是我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物产富饶,人杰地灵,景色优美,风光秀丽,是世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而‘日月潭’就在我国台湾省境内,我们要想饱览其壮丽的景色,体会其风土人情,就要跟随作者来一番‘日月潭’的旅游与观光吧!”这样的导语,一方面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在愉快、热烈、兴奋的情绪中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
四、开拓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开拓,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要让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圈,通过多方推测、假想,寻求一种新设想的发散思维方式,并通过这样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会主动而自觉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生深入地了解了《乌鸦喝水》一文的内容后,我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我们班的小朋友一定比乌鸦聪明,肯定能想出比乌鸦更好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大家说说看!”就是这小小的一个启发,犹如一块石头丢向平静的水面,顿时激起千层浪花,经过短时间的沉默后,学生像炸开了的锅:“要是能找一根吸管,乌鸦就能像我们喝娃哈哈那样,喝到水了呀!”“乌鸦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翅膀当作手臂,把瓶子抱起来喝?”“乌鸦要是能摘下一片树叶,做成一把小勺,不就能从瓶子里舀出来喝了嘛!”……听着学生富有想象力的主意和办法,我十分欣喜。
五、猜谜识字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猜字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还能通过谜面的前后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开始的识字教学,尤其是形近字的教学,我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学生解释半天,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然而,一节有趣的低年级猜谜识字公开示范课,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我在教学“请、情、晴、清”这四个形近字时,首先用小黑板出示了这样一则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打四个字)”让学生猜一猜。只见学生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学生就猜出了谜底。就是这么一个巧妙的猜谜游戏,我看到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均表现出极大的乐趣,他们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弄清了偏旁,理解了意思。这一堂示范课,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识字教学中,引入谜语游戏,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活动来学习与记忆一些形近字,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形近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还使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得无穷无尽,这比起简单的解释、讲解效果好很多。
六、因趣利导转化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教学实践也证明,一旦学生对某一事情产生了兴趣,便一定会表现出热情,而且兴趣越浓,热情越高,热情越高,完成得就越出色。小学生生性好动、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些都是他们潜在的兴趣倾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因趣利导,采用一些不落俗套的教学方式、不拘泥古板的教学程序、颇具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地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比如,教学语文课本第二册中《松鼠和松果》一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程序: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动起来,这完全迎合了学生爱动的天性。特别是在演故事的环节,有的学生将小松鼠的神态与灵动,演得活灵活现。在谈故事的环节,让学生围绕“你喜不喜欢课文中的小松鼠?喜欢就大声说出来!”这一问题,随意地、尽情地发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种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