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引入高中声乐教学的探讨
2015-08-07谈奕宏
谈奕宏
(乐昌城关中学 广东 韶关 512200)
花鼓戏引入高中声乐教学的探讨
谈奕宏
(乐昌城关中学 广东 韶关 512200)
花鼓戏是传统特色文化中的一种,湖南花鼓戏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的主要艺术价值是文化底蕴深厚、嗓音和表演方式独具一格。为了使它的音乐魅力得到有效展现,可将其纳入到高中的教学范围内,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将花鼓戏引入高中声乐教学的可行性。
花鼓戏;高中声乐教学;探讨;民族音乐
在湖南民族音乐中,花鼓戏是最受欢迎的,它是戏曲的一个小类,在我们国家的特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享受得到满足,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各种音乐形式接踵而至,使得这种文化逐渐被人们忽略,学习这种艺术的人日趋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去提高和培养学生对花鼓戏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创作热情,使他们了解到这种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从实际中去发扬与传承这种艺术文化,才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问题[1]。
一、花鼓戏的概述
中国的文化是经过长时间陶冶与久远文明冶炼出的灿烂文化,其文化底蕴深厚,集聚了多数民族的优秀特质。中国的戏曲是以很多音乐作为铺垫,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同希腊古国的悲惨剧以及印度的梵剧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来源于地方的特色音调,并且结合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感情表达和说唱形式,其主题主要是从历代传承下来的影响深远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其中的词语和句子都带着浓浓的文学墨香,它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流淌,在每个人的精神空间中存在,是一种影响人们内心并受到多数人欢迎的艺术形式。
花鼓戏主要来自于地方腔调,是不同地区、不同地域和民族中典型戏种的统称,包含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在内。湖南的花鼓戏被列入到我们国家的戏剧当中,主要从民歌发展而来,最晚出现在清朝嘉庆当政时,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0年的历程,也度过了几个特殊阶段,从原始的地花鼓阶段到现在的社班阶段。其唱法主要以小调、川调以及打铜锣这三种形式为主。这种花鼓戏的特点是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乡村味十足,唱法偏快,演出形式具有多样性。
二、将花鼓戏引入高中声乐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一)文化探讨
不同的社会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是我们的责任。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里斯本会议上提出了一项重要计划:从各国各地区传统音乐出发,设立各种音乐机构,传播弘扬民族音乐,打造科学合理的民族音乐体系;同时提议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传统音乐(包过产生的背景、故事、特点等)进行搜集、整理、存档,设立国际音乐组织进行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美好的传统音乐[2]。这个计划自然得到了各国的响应,近几年,我国为了这一事业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从小学、高中开始,音乐教材编写就开始对本土的传统音乐进行研究,旨在从学生入手提高人们注重民族音乐的文化意识,通过相关的音乐教育传播弘扬优质、淳朴的非物质文化。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文化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特别是一些本土文化,只能通过本土的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播,让他们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精髓,形成热爱艺术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对本土民族音乐的弘扬与发展至关重要。
湖南花鼓戏是饱含湖南乡土气息的重要文化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传承至今已有200年之久,其中寄托了几代人的生活情感,是表达湖南历史文化的最好方式。可是这么优秀的文化瑰宝随着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延伸,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湖南花鼓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开始步入困境,走向衰败,如今它已经是“危在旦夕”。当地人们如果再任由其发展下去,而不施以援手,就会将这一优秀的民族音乐扼杀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文化是浓缩了每个人的智慧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所以所有的社会群体都应该对花鼓戏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将传播弘扬本土传统音乐,构建平衡的生态文化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本土的全体师生,他们更是肩负着弘扬并发展乡土文化的历史使命。
(二)办学特色探讨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国家也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并提出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的策略,旨在以中央为监督者,督促学校根据当地的乡土乡情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特色办学改革,而不能以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对待所有的学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以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有更好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更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体系,在构建全面、开放的声乐教学体系的同时,着重考虑本土民族音乐的教学地位。本土民族音乐是本土人文气息的缩影,是本土文化的特色,当代高中声乐教学应该将这种特色转化为学生的专业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更好地起到对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作用。所以在这种社会形势下,流传花鼓戏的地方学校有义务进行花鼓戏的开发教学,本地学生有责任对花鼓戏进行弘扬传播。通过高中声乐课堂的创新性教学,使得学生将花鼓戏传播至五湖四海,这肯定能将花鼓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将花鼓戏代代传承下去。
(三)音乐文化探讨
花鼓戏是一种传承了200年的传统音乐,从最初的民间歌舞形态演变至今天的戏曲艺术形态,花鼓戏饱含了农耕时代祖先们的喜怒哀乐。祖先们抱着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几代人的智慧、热情,经过历史的不断积累、不断沉淀才形成了今天独具一格的音乐文化,它代表着祖先们美好的生活愿景。如此优美的音乐文化、美好的生活愿景需要人们像祖先一样倾注心血,这样它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壮大,悠久地流传。人们在观赏湖南花鼓戏的时候,能够透过这种独特的音乐文化深入地了解湖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如此以往,湖南花鼓戏这种蕴含当地特色的音乐文化肯定会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
(四)教育学探讨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它无处不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揭示一般教育所独有的规律的科学,是在分析总结实际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慢慢积累而形成的。所以,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历史是教育学形成、发展的根基。“中西合璧的夜莺”,这是国际上对青年歌唱家吴碧霞的称赞,她出生在湖南汉寿县,父亲是县城有名的花鼓戏剧团团长,从小耳濡目染加上父亲孜孜不倦的辅导使吴碧霞在童年时期打下了扎实的花鼓戏基础,熟练掌握花鼓戏唱腔、手法、表演技法;家喻户晓的《刘海砍樵》是我国有名的歌唱家李谷一的代表作,这位凭借熟练表演技巧以及美妙歌声深深打动观众的歌唱家其实曾经也是湖南省花鼓戏剧团的“当家花旦”;再说一说毕业于湖南艺校花鼓科的著名青年歌唱家张也,她也曾经是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数一数二的年轻演员[3]。虽然说她们不是因为花鼓戏而闻名天下,但是精湛的花鼓戏表演功底为其表演民族声乐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在观看她们淋漓尽致的声乐表演时,人们能显而易见地认识到民族声乐演唱者具有典型意义的乡土戏曲功底是何等重要。在传统的高中声乐教学中,教育者大多偏重于听觉艺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而忽视了表演方式的培养。笔者也听过一些高校学士以及硕士的专场音乐会,听过许多知名乐校的课,他们往往都是在强调科学的发声,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共鸣训练等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这些技巧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固然重要,但是却忽略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最宝贵、最精髓、最根本的是表演技法。我国声乐教育的首要任务——传播弘扬民族声乐早已成为声乐教育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学校要将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民族声乐作为第一要务也是得到教育部门批示的。在蒙古,长调已经正式成为本地的高中声乐课堂教育内容;在新疆,木卡姆也在逐渐地被本地学校普及。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花鼓戏,表现方式独具一格,美妙的发音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早已被表演者们融为一体,主要通过手、眼、身、法、步以及唱、做、念、打结合生动传神地塑造人物,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传播了当地的人文习俗[4]。地方学校将花鼓戏里原生态的唱腔以及独具一格的表演技巧引入高中声乐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校的声乐教学水平,突出本土学校的教学特色,更能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助推当地社会文化传播,传承并发展本土民族音乐。
三、结语
高中教学是整个学业生涯中是最为重要的阶段,高中声乐教学要想实现突破性的进展,还需要建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高中声乐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自己的本职,宣扬高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加强传统声乐文化的教育和建设,使得声乐教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传统文化声乐人才。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花鼓戏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发扬和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兴趣,提高民歌在其演唱中的比率,还需要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传承中国音乐文化,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我们肩负着祖国民族音乐的希望,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把花鼓戏的精华和魅力展现出来,使花鼓戏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
[1]唐青雕,李燕.零陵花鼓戏剧团的困境与出路[J/ OL].永州文化网,2006.
[2]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陈磊,谭柳生,伍少怀.湖南花鼓戏常用曲调选编[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4]卜再庭,杨天福.花鼓戏大筒演奏法[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J617.5
A
1007-0125(2015)07-0243-02
谈奕宏(1986-),女,湖南常德人,大学本科学历,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城关中学音乐教师、中学音乐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