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闯入者》的记忆之殇

2015-08-07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老邓王小帅老赵

张 凡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00)

王小帅的《闯入者》用一种断裂的叙事格局来表现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揭开导演苦心营造的表象迷雾,抵达表达的真实面目。

老邓在老伴去世后独居,频频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这一情况让两个儿子很担忧,但老邓与大儿媳无法相处,也不能接受小儿子的同性恋身份,不想让他们介入自己的生活。直到遇到一个跟踪她的十几岁少年,一段尘封的回忆才被揭开。

全片统一在老邓的视角中,以两个空间的交错开篇。从老邓接到陌生电话开始,就穿插着另一个时空下混乱的房间,暗示一个犯罪现场和老邓接到的电话之间的联系。接着老邓带孙子去养老院看望自己的母亲,儿媳姗姗来迟,言语之中能看得出婆媳之间日常的争执。前往大儿子家中,老邓执意要给孙子做狮子头,不顾大儿子一家人早已做好的安排,固执地强加自己的意志。老邓穿过长长的走廊,进入一家男士按摩院,来到办公室,小儿子和他的男伴正在做饭,老邓故技重施栽进厨房,这种“闯入”更加直接,用狮子头做武器,打着母亲的旗号,理直气壮地进入儿子们的家中,捍卫自己在他们生活中的影响力。老邓的行为带有强烈的中国家长逻辑。但她的孤独在她去养老院探望母亲时也得到呈现,她对母亲说自己已预定好了自己的床位,等母亲去世自己便住进来。这种措辞更像是在儿孙处碰壁之后在更弱势的母亲面前的发泄。老邓的性格描述至此达到了一个完满的节点,强硬、固执、自我,是为本片埋下的暗线做的伏笔。王小帅企图将这个并非空巢却胜似空巢的老人的生活现状作为一个引子,勾起对如今当下中国老人生活的一次总结。与儿子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有巨大的隔阂,这不仅仅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更与老邓自己的性格缺陷有关。

一个少年跟踪老邓,犹如一个幽灵在老邓家小憩一夜。梦境中男孩躺在她的身边轻抚她,像是跨越边界的触摸,却也杀机四伏,男孩举着刀朝老邓砍下。老邓醒来后,男孩消失,警察出现。男孩在小区里犯下了一宗入室杀人案,老邓则是他的猎物之一。惶恐之余,我们几乎忘记的另一条线渐渐浮出水面,当老邓接到的那一通无名电话再次响起时,我们从老邓口中第一次听到了“老赵”这个名字。从儿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老邓当年在三线工厂借用“文革”揭发之风迫害了老赵一家,获得了进京的资格。老邓决定回到贵州的旧厂区寻找老赵一家。敲开赵家的门,斯人已逝,老赵的妻子给了这个意外来客重重的一巴掌。可直到躲在屋内的少年露面时,我们才看到了故事的全貌,不速之客就是老赵的孙儿,他为了报仇来到北京跟踪这个祖辈口中的仇人。在人人自危的年代,牺牲别人而实现私利,造成另一个家庭的不幸,直到垂垂暮年,老邓才第一次有机会为自己赎罪。从这个角度看,老邓始终是自私的,她违背法理而选择情理只是为了弥补过失,但她什么都不能补偿,反而把情况引向复杂。最终少年像困兽一般跑向楼顶,从窗口坠落,老邓面如死灰。时代的清算早已结束,人性的善恶早有定论。

看王小帅的作品,《冬春的日子》、《扁旦姑娘》或展现人的隔阂,或表现社会的动荡迷失。《青红》则首次将镜头聚焦到王小帅本人魂牵梦萦的贵州三线工厂,对那段回忆进行了追溯。《日照重庆》使用了类似《公民凯恩》的非线性叙事手法,把最激烈的劫持案件放置在父亲寻子的过程之后,突出矛盾之外的情感动机。

文学叙事中有一个“闯入者”的概念,指在故事环境之外的来客带来了新的冲突和理念,造成稳定秩序的坍塌甚至颠覆。不知王小帅是否借此题目直接表明了本片的动机,“闯入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指闯入儿子生活的老邓,其二则是闯入老邓生活的少年和他所代表的那段回忆。正是由于双重构架,本片出现了断裂的叙事节奏,一个是当下苦叹“这个家我拢不住”的老邓,一个是“文革”时期争抢进京名额伏案写检举材料的老邓,人未变,时代变。如何把两个时代的困境统一到一个戏剧情境中?王小帅选择了悬疑寻究的方式。与《我11》相比,《闯入者》更流畅、更能突出主题。但是断裂带来的错位并没有有效通过叙事弥合,前半段的故事几乎可以独立成章,却没有将反思“文革”的元素埋下。在影片过半之后才借儿子之口交代历史后景,而这个着墨不多的后景却成为了影片最终的落脚点,造成了空间的一次跳跃,这使我们不得不质疑这种构架的合理性。也许今天的我们需要以这种跳脱的视角重看“文革”。人为抹平的历史远去,能记住的只是在历史中的切身痛感,跳脱的背后是对疼痛的回避,像是一个对遗忘的警示,今天的一切都源于过去。

猜你喜欢

老邓王小帅老赵
证 据
证据
偷电证据
老赵印象
随身带着救命钱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老屋
老屋
老屋
赵会计做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