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民歌改编钢琴曲的文化传承

2015-08-07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钢琴曲小调民歌

胡 娜

(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0)

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无疑是民歌的一种新传承手段,同时也是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由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能够保持原有民歌的色彩,不受体裁、演唱形式及地域方言的影响,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易于传播,易被接受,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成为普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良好教材。

一、民歌改编钢琴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传媒载体形式的多样化,传统形式的民歌已经很难符合当今青年的审美了。而钢琴改编民歌则可以充分发挥钢琴现代化优势的特点,使民歌文化得以传播,如克莱德曼改编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二)当今时代倾向用现代文化生活方式来取代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而民歌改编钢琴作品可以保留民歌中丰富的资源和浓郁的特色,起到传承民族精华文化的作用。纵观钢琴发展的历史,许许多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是在吸取民间音乐因素的过程中诞生的,同时民族风格也成为这些优秀音乐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题材。以民歌和创作歌曲的旋律为素材改编的钢琴曲的典型代表主要有:《陕北民歌钢琴独奏曲四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翻身道情”)、《浏阳河》(王建中)、《狩曲与舞曲》(黄安伦)、《松花江上》(崔世光)、《红星闪闪放光彩》、《南海小哨兵》(储望华)、《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周广仁)和《北风吹》(殷承宗)。

二、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能够保持原有民歌的色彩,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民歌的色彩即民歌的地方情调,由地理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人民性格气质、文化背景、语言、传统艺术及民歌自身的音阶、调式、旋法、特征乐汇、演唱、唱法、润腔等因素综合构成。色彩有物质属性的一面,也有对比和感官效应的面,色彩是区别异地民歌的标志,也是体现地方风格神韵的物质外壳,语音、语言和音阶、调式、旋法、演唱等等都是构建色彩的建筑材料。

剖析民歌色彩的构成要素,地理环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人民性格和传统艺术等是区域性文化生成的基础;语言、歌词内容、歌唱者的素质和情绪是民歌及其色彩生成的直接基础;音阶、调式是其内部结构性特征;演唱和润腔则是其外在表现特征。语言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区域性方言为基础,结合地理环境、民歌谱面和演唱四要素基本上能够体现其色彩特点,声调和语调影响曲调,语音和声韵影响演唱吐字及演唱的韵味风格,因此,各方言区在声母、韵母发音的差异,形成了各地民歌和演唱韵味风格的不同。

钢琴改编的民歌作品不受演唱的场地及演唱者的情绪和噪音的差异的影响,在保留原有民歌韵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在写作的手法上,可以充分发挥钢琴乐器的优势,采用与时代风格相结合的和声、织体语言和旋律因素,形成同一民歌的不同风韵。

三、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不受体裁、演唱形式的影响,手法新颖,影响久远

民歌按体裁区分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号子曲调流畅悠扬,开阔宽广,结构短小,上下句对仗,常有“哎嗨”、“哎吱”、“哎嗬嗬”、“嘞衣哟嗬嗬”等之类的衬词,以补充唱词结构,抒发情感。劳动的律动性,决定了曲调的律动性,多为嘹亮、髙亢、富有山野风格。山歌以抒情见长,以不同的音调、音腔和内容,抒发唱者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号子是“劳者歌其事”,山歌是“山野之曲”,小调则是“吟唱”、“民谣”、“舞歌”和“里巷之曲”,是城乡人民以事赋情创作的歌曲,有广泛的社会性,有反映农民、工人、小手工业者、商人、城市小市民生活的,也有反映宗教、民间风俗的。小调不仅广泛反映了历史题材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建国前后,在各个历史时期各地人民都运用小调填写新词演唱,强化其娱乐和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了它在宣传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体现了我国人民热爱歌唱、善于歌唱的特点,克服了形式复杂多样、种类繁多的不利因素,将我国各地常见的山歌、渔歌、小调、舞歌、习俗软曲、儿歌、劳动号子、唱诗、生活音调、宗教歌曲等十几种类型较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改编后的歌曲能够在演奏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同时也拉近了钢琴作品与民众的距离,易于钢琴作品的推广。

[1]樊华.马太钢琴演奏理论初探之一[J].钢琴艺术,2004,(4):28.

[2]陈云仙.钢琴重量弹奏法浅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81.

猜你喜欢

钢琴曲小调民歌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