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认识了解、传承发展通东民歌

2015-08-07徐叶飞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海门唱词号子

徐叶飞

(江苏省海门市文化馆 江苏 海门 226100)

在实践中认识了解、传承发展通东民歌

徐叶飞

(江苏省海门市文化馆 江苏 海门 226100)

通东民歌,是指千百年来流传在江苏省南通市的海门北部通东地区民间的传统音乐。由于通东民歌的历史久远,其在通东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普及。独具的音乐特点,以及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价值使通东民歌被海门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而又被南通市政府确定为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目录来看,通东民歌属于传统音乐大类下的民歌子目。

通东民歌;传承;文化

一、通东民歌的历史渊源

海门的通东民歌主要流传在海门北部讲通东方言的四甲、货隆、王浩、树勋、余东、正余、包场、刘浩和东灶港等乡镇,还包括通东人迁居开恳的永隆沙、江心沙等地。通东民歌还流传在启东的北部、通州的东部,以及如东、大丰沿海等有通东人开垦迁居的地方。

海门通东地区是海门市历史最悠久的地方,特别是海界河以北,从唐朝开始,通东人就在这里开辟耕作。由于气候适宜、文教昌盛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通东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余东古镇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它也是南通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通东民歌来源于通东人民的劳动生活,是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自然抒发,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近百种音调。从民歌的音乐曲调上讲,在民歌的目下还分为好几个小子目,包括号子、山歌、小调、民间器乐曲等等;从民歌的唱词内容上讲,它包括了劳动、生活、爱情、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几十年来,海门文化部门非常重视通东民歌的搜集整理和传承演唱活动,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多次深入通东地区各个乡镇的村组进行通东民歌的采访,搜集了大量通东民歌的文字音像资料,并发现了许多通东民歌手。在多次到村野田头的采访活动中,笔者才真正感受到原生态通东民歌是那样的淳朴清真,特别是那些原始的传统唱词既形象又生动。那具有独特民族风格调式的音乐,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香,又如散发出的阵阵芬芳,让人陶醉,让人回味无穷。

二、通东民歌的音乐曲调

通东民歌的音乐是真正的地方民族音乐,与苏南或北方的音乐完全不同。以五声音阶1、2、3、5、6为主的通东民歌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它是最原生态的中国民族音乐之一,许多曲调是四声音阶(就是1、2、5、6四个音),唱起来非常感人。曲子体现了地地道道通东人民的劳动风格。

劳动号子是通东民歌音乐中最丰富、最生动的部分,因为它直接来源于劳动生活,所以每种不同的劳动有不同的号子:如,车水号子,有挑粪号子、挑泥号子、木匠号子、锄草倒耥号子、打连枷号子、拉船号子、抬杠号子、夯宅基号子,以及渔民打鱼时哼唱的拉船号子等等。它的音乐豪放有力,节奏与劳动形式紧密相连,特别能振奋精神。

通东民歌中的通东山歌与劳动号子不同,通东民歌的劳动号子的具体唱词少而衬词多,而通东民歌中的通东山歌都有具体的唱词内容,而且唱词的内容非常精彩生动。从句式上讲,通东山歌有短山歌和长山歌之分,短山歌即四句头基本山歌,如《樱桃好吃树难栽》、《一把芝麻撒上天》等;长山歌即叙事山歌,它是带有具体人物、情节的山歌,有的长达数百句,如戴云兰等唱的《红娘子》、《撑船山歌》等等。

通东民歌中的小调,更是通东民间随口即哼的小曲,如男女青年用最爱唱的《小郎依儿来》、《打牙牌》等歌唱对生活的向往,还有在建房时唱起的通东利市调《脚踏楼梯步步高》是颂扬劳动的成就和理想的。

通东民歌中的东灶港渔歌,是渔民在长期的海洋捕鱼劳动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渔歌,它有出海、摇橹、测水、盘车、拉网、担鱼等多种形式的渔歌号子。

通东民歌中的民间器乐的音乐,更是五花八门,特别是在通东地区,几乎天天可以听到民间艺人还在演奏《串金杯》、《星上寿》等曲目。

三、通东民歌的唱词内容

通东民歌中有男女对唱的盘歌、各种生产劳动时喊唱的号子山歌,还有表现日常生活、男女爱情、风俗礼仪等的歌曲。最简单的唱词就是衬词,可以随口、即兴而唱。最短的规整唱词是四句,如:

一把芝麻撒上天,

我唱山歌万万千,

南京唱到北京去,

回来还要唱二三年。

以此形容通东民歌的数量之多。

长山歌的唱词从几十句到几百句,如《撑船歌》、《莳秧歌》等。还有唱词长达近千句的歌曲,如《十里亭》等。

通东民歌中的说利市真是精彩动人,每逢春节或结婚建新房,通东的民间艺人就会走进门来说利市:

送福来,送寿来,

福禄寿喜一道来,

八宝堂上喜双槌,

月里婆娑蟠仙桃。

新年新岁新年好,

新人新事步步高。

情歌在通东民歌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如有一首情歌这样唱道:

山前唱歌山后应,

山后妹妹表真情;

真情哪怕高山挡,

唱起山歌心连心。

千百年来,通东民歌真实记录并唱出了通东劳动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向上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通东人,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种精神,激励着当年的通东人,建成了四面有城门的余东古城;这种精神,激励着当年的通东人,筑起了阻挡长江潮水的海界河;这种精神,激励着当年的通东人民,高喊着气壮山河的通东号子,开挖了江海平原上最浩大的通吕大运河。进入新时期,通东人民又以这种实干苦干、开拓进取的精神,使通东的每个乡镇桃红柳绿映高楼,欢歌笑语云天外。

四、通东民歌的传承发展

通东民歌在通东农村盛行,人人都会哼唱,解放以后,各级文化部门也非常重视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和传承演唱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61年,海门县开展了搜集工作,余东乡河南大队文艺队在1964年就把通东民歌唱到了南京军区大会场,在红旗招展的年代,通东的号子山歌被填上新词后唱遍了通东乡村,并唱到全县的现场会上。七十年代,海门好多的通东民歌节目在南通地区的文艺会演中获奖。1978年,通东农民歌手崔立民演唱的通东民歌《说利市》在江苏省文艺会演中获奖;第二年,赵秀芬演唱的通东民歌《八月桂花香喷喷》,从南通唱到上海,并于1980年元旦由上海电视台向全国播放。1982年,近十首通东民歌编入《南通地区民歌集》,其中《秋后黄金堆满仓》等通东民歌入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1983年,山歌剧团的冯军,以她明亮厚实的嗓音,首唱了通东“采鲜桃”调的《穷村变富气象新》和沙地山歌调的《小阿姐看中摇船郎》,这两首歌曲入选了江浙沪文化厅组织的二省一市民歌巡回演唱会,在杭州、嘉兴、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1985年起,海门连续举办了六届海门民歌(山歌号子)会唱,通东许多乡镇新创的通东民歌节目在全市历届的民歌会演中亮相获奖。其中,崔立民演唱的《建筑工人号子扬》荣获一等奖。1999年,由余东镇50人排演的大型通东民间歌舞《丰收乐》被选入全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大型广场演出。2010年,通东民歌《拉网号子》唱到了上海世博会城市广场周周演,接着通东民歌《东灶港渔歌》又唱到中央电视台《中华情》的舞台上,并向全世界播出。

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我们在海门通东地区还发现了许多演唱原生态通东民歌的优秀民间歌手,如:余东镇的崔立民、戴云兰;正余镇的张会田、张美芝;刘浩镇的徐少熙、张国珍;货隆镇的姚素珍;东灶港镇的王水生等。在历年来的群众文艺演唱活动中,还涌现了不少演唱通东民歌的年轻歌手,如赵秀芬、冯卫琴、李浩、张林等。崔立民作为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已在海门的正余小学建立了通东民歌传承基地,编出了全市第一本非遗民歌的校本教材,并为全市几十所中小学和乡镇文化站作传承演讲,教唱通东民歌,编排文艺节目,并利用多媒体播放通东民歌并使其在学校里传唱。除此之外,崔立民还先后应邀为南通大学音乐系的全体师生,以及为全市群文工作者作通东民歌传承与创新的演唱讲座,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政府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通东民歌编入了专业的书刊,并由报纸、电视、电台进行宣传。自2013年以来,根据海门市文广新局的安排,通东民歌传承人崔立民又不辞辛劳,连续到通东地区的各个乡镇、村组田头,寻找和采访通东的民间歌手,并进行摄录和记谱,编辑出版了海门民间文化丛书——《通东民歌集》(合计650页),此书于2015年正式出版公开发行。

通东民歌是南通地区通东劳动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劳动方式已不复存在,耕地不用牛、挑泥不用担、打麦不用连枷等等,除少量通东民歌外,大部分的通东民歌已无人传唱,年轻人更不知道连枷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古老的通东民间音乐正在逐步消失。所以,保护、传承、弘扬通东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我们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订出实实在在的保护规划,增加投入,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进一步搜集、整理通东民歌;建立通东民歌的展示馆或讲习所之类的传承基地,设立一整套的文档资料,在中小学校开展规范性的传承演唱活动;每年在通东地区或全市举办民歌演唱会;在通东民歌已成为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基础上,在2014年,它又被南通市推荐为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门市不但将原生态和新创的民歌节目推向全国,而且与省内外有关单位开展民歌的学术研讨和演唱交流活动,进一步扶持通东民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东民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1]海门市文化局等编.中国海门山歌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J642.2

A

1007-0125(2015)07-0075-02

猜你喜欢

海门唱词号子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唱起号子走汉江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海门赞
海门打开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川江号子(重庆)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