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流

2015-08-06钱文婧

中学生天地(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内芯京杭大运河鱼缸

钱文婧

“通衢烟雨待邀月,塔影留馀胜处寻。碧水会澜谁问渡,人家怀古忆梵音。”说的是京杭大运河的十处风景。长约100公里的大运河杭州段,汩汩流淌,穿越杭州市最繁华、最丰饶的区域,沿途有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

没有细细安排行程,没有一定要去看的地方,今天我只是随意在家门口的运河边走走。

从古艮山门出发,沿着运河一路向前。

沿途我看到很多古老的桥,连接起河的两岸,便利出行的人们。我想,那些单纯两点相连的古桥,对于当时交通的作用,绝对不亚于今日连通了城市每一个角落的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

顺着步道一直走到武林门码头,我发现有水上巴士,便上去搭乘。买票上船后,我坐在窗边,看河面上来往穿梭的船只,载着一批批欢愉的游客,行驶在这条河上最为繁荣的一段。

这一段我之所以不走陆路,算是一种探奇。我坐在船内静看两岸的桃红柳绿。水花打到船舷,水珠溅上船舱玻璃,折射出万千色彩。河岸上的公寓,新旧交错——人们愿意傍水而居,从古到今一直如此。

我颇有兴致地一一看过桥洞两旁画着的古时运河,匍匐的镇水神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京杭大运河,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而在居住于此的人们看来,这片水域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情怀,因而对它满怀尊重与感激。

然后,我看见已经斑驳了的拱宸桥,现在已呈朴素的灰色,人们穿梭在桥上桥下。

我在此下船,开始近距离观赏自己非常喜欢的小河直街民居,满目的白墙黑瓦颇具古风韵味,开放的院落里则撑着时尚华丽的遮阳伞。

小巷里,一个文艺青年开的小咖啡馆却叫“食堂”,一块用彩色粉笔写了字的黑板,歪歪斜斜地挂在店门口。门边还摆着一个石头鱼缸,有个小男孩正蹲在鱼缸前逗弄金鱼,缸内水面上浮着三五张莲叶,耳朵被染成橘黄色的京巴狗趴在小桌上享受着午后阳光。从咖啡馆二楼窗口垂下的常青藤,正好为隔壁茶馆边坐着喝茶看报纸的老人遮阳。

“我回来啦!”红衣女子穿过种满了花花草草的弄堂,跑回小茶馆招呼家人。茶馆前是条青石板路,路尽头的墙角种着几棵青竹。

转到吉祥寺弄里,见到一家三口开的一个面馆,里边零散地摆着几张桌子,却座无虚席,生意相当兴隆。这一带住的是桥西的老居民,喜欢这里物美价廉的面食。从前这儿有好几个纺纱厂,破旧的1路公交车晃晃荡荡,在一个个纱厂门口停靠。现在再也看不见破旧的厂房了,纱厂早已关闭。

在由厂房改造的博物馆里溜达一圈,我看到了手工扇、手工伞,还遇见一位高龄手工艺人,他一丝不苟地修补着手里的紫砂壶。如今我们只能靠博物馆里保留着的所有“老”的东西、“老”的运河文化,来遥想当年的场景了。

在运河的水波之上,不时传来船歌声,这里的人们安然地生活着,似与外界联通,却又像与世隔绝。

在这里,我看到了老杭州的影子,有太多东西无法用相机记录——那古树花开的芬芳,方回春堂里飘出来的中药味,还有街尾小窗口散发出的烧饼香,每走一步都能闻到不同的味道。

我在小巷里晃悠,走进一家家小店,看看不规则形状的陶艺作品,数数被有意保存下来的厂房顶上的木头梁……

运河是一条长河,今天所见只是区区一段。运河的南段、中段、北段有着不同的文化,彼此相生相成,蜿蜒流淌。

回首再看运河,觉得它就像河上的拱宸桥连接两岸那样,连接着不同的文化。

猜你喜欢

内芯京杭大运河鱼缸
京杭大运河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家里的小鱼缸
不一样的/i?/和/I/
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写作·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
冰立方鱼缸
My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