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2015-08-06黄修杰

南方农村 2015年3期
关键词:广东

黄修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迅速,在其规模、数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增长,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仍然存在着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仍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效率不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推进缓慢等问题。针对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强化示范区组织管理、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标准化示范区;广东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3-0004-0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人民对农产品消费的需求也随之转变,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传统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我国的农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成了政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有效的手段。1993年9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随后1996年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大任务,也是农业部门的重大责任。因此,如何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提上了各级农业政府部门的首要地位。

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概述

(一)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通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标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农户,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王乐青,1991;杨欢欢,2002;刘婷婷,2010)[1-3]。学者们对农业标准化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发现农业标准化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桥梁和纽带(胡秉安,2003)[4],对食品安全、农业产业化和国际贸易等都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农业标准化从源头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有助于农产品品牌的培育,通过形成优势品牌,促进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张金良、范建新,2008)[5]。同时,古广盛(2002),张征、张正河(2004)认为农业标准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和规模经济,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步伐[6,7]。此外,农业标准化生产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标准化作为突破国际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是国际农产品贸易契约签订和纠纷解决的主要依据(宋明顺等,2007)[8]。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历程

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在此文件的指导下,各省组织开展了建设和推广标准化示范区的一系列工作,收到了良好的进展,如图1所示,至1995年,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计 67个,覆盖了粮食、蔬菜、水产、水果等多个生产领域。1998年,原国家质监局下达了第2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共计122 个建设项目。2001年,国家质监检总局下达了第3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计划,共计共计372个示范区。2003,国家标准委下达第4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示范区增至507个,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一步发展。2004年,国家标准委又下建设第5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任务,此次共建设示范区111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呈倍数增长。2008年,国标委下达建设第6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共建设示范区1023个。2010年,国标委下达建设第7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至2013年,共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80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107个,涉及全国2000多个县(区、市)。

可见,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省各地区都积极落实建设农业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作用

第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随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促进农业技术转化为成果,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第二,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综合运作,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一种形式,能有效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加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农药化肥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中,农产品面临着化学、物理污染,其食用的安全性存在隐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通过产前严格控制投入品质量、产中按生产流程规范操作、产后严格检查,严格控制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保障食品安全。

第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利于培养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外贸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但是由于农药化肥等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科学地生产管理,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将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外贸发展。

第五,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利于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促进当地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

三、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践与成效

(一)建设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践

1.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是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期国家先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年)以及《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1年),以粗放型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有了初步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部分企业通过生产绿色食品或是有机食品来逐步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1992年广东省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绿色食品开发工程正式启动;1997年,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水产厅联合召开了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制订了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九五”计划,并与省计生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水产厅等单位建立了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之后,广东省先后出台了《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广东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1999年)、《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广东省绿色食品管理办法》(1999年)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001年7月,广东省委第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把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推动名牌农产品战略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专家组正式成立,为开展农业标准制定申报、立项、审定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建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系会议的12个成员单位和主要职责。2008年,广东省明确将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工作列为省“新十项工程”,组织制定了《食用农产品标识》省级强制性地方标准,以推行《食用农产品标识》为切入点,开始启动农产品标识和溯源管理工作。在“十五”期间,广东省财政每年投入1050万元用于农业标准化工作;部分地市也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提升至每年1500万元,2011年起,广东省财政将该项资金追加到每年2500万元,明显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步伐,全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迅速

制定技术标准规程是农业标准化推行的基础。截止2014年底,广东省共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586个,各市、县地方标准192个以及企业标准1233个。标准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农产品贮藏和加工等农业生产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辅,企业标准为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标准体系。

标准的实施是农业标准化推行的关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指按照一定的种植或养殖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建立示范区是实施标准的主要方法。1995年3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开始着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立。随后国家又发布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1998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正式)》(2006年),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成的意义与作用、基本条件、考核验收、保障措施等方面给予了理论指导。截止2014年,广东省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19个,其中国家级118个、省级317个、市级184个。广东省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和水产品产业(见图3)。其中水果产业30个,涉及香蕉、荔枝、沙田柚、柑橘、梨等近20种水果品品种,且热带水果种类居多;蔬菜产业24个,生产多种蔬菜的综合示范区居多;水产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涉及罗非鱼、牡蛎、鲍鱼、斑节虾等13种水产品品种。

如表1所示,按地区分,广州、茂名、汕头、清远以及湛江的示范区数量最多,其中茂名是农业大市,也是广东省较早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市已种植荔枝、龙眼等近50个品种的水果达23.53万公顷,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接近40%;种植豆角、甜玉米等蔬菜面积达10.08万公顷,全部实现标准化种植;养殖罗非鱼面积近1.5万公顷,标准化养殖面积达41%。示范区辐射带动70万农户共200多万人、实现20多万公顷耕地的标准化生产,集全国最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罗非鱼生产基地于一身;而汕头示范区覆盖6000多公顷耕地和2.3万公顷水产养殖生产区域,通过实施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带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据统计,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建设前相比,平均亩产提高12.7%,亩产质增加16%,产品价格提高18%,人均年收入增收2145元,由此可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推行对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效

1.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率得到提高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为农业标准,并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将科学技术应用在实处,切实地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以及综合竞争力等。另一方面,广东省将农业标准信息普及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2002年就率先建设了农业标准全文数据库,截止2015年1月数据库共收集国内外、省级等农业标准5790条,并开始农业标准化专栏、率先实现农业标准全文免费检索和查阅,为农业标准的普及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2.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得到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广东省农业生产关注的重点之一,通过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强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从生产源头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省内21个地级以上市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在农产品主产县(区、市、镇)建立了10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以及27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推动了农业标准的有效实施。目前,标准化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规范的生产操作,生产过程记录监管完善,产品检测严格。有数据表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产品抽检合格率比示范前提高4.5%,如广州市沙糖桔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4年产品无公害抽检率达到95%以上。

3.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

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其主力军作用,把分散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其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化养殖,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平台,将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在一起,整合了资金、机械、技术以及农业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广东省农业产业的整体提升。如佛山三水乐平雪梨瓜标准化示范区自2010年创建以来,种植面积由1.5万亩扩大到2.2万亩,雪梨瓜产量由1.2万吨增长至2.7万吨,总产值由600多万元增加至1700万元,农户年人均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2.4万元,增长160%;云浮市围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起了“企业(合作社)+基地+技术+标准+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带全市74.1%共30.5万农户在6.7万公顷的面积土地上实行农业标准化的种植和养殖,使农户年均纯收入达5万余元,比非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户的年均增收9300多元。

4.推动了农业品牌化建设

广东省在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产量大、品质优、效率高、生态好的发展理念、力求打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政府主导的公共品牌“三品一标一品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得到快速发展,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与价格的提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止2013年,广东省已有“中国品牌”农产品15个,“广东省品牌”农产品67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6个;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11个,有效期内的无公害产品越2859个,其中无公害水产品及基地分为有399个和561个;拥有绿色食品产品数量约562个,有机农产品约498个。如茂名怀乡鸡、南澳桔红、阳江程村蠔、佛山乐平雪梨瓜、从化钱岗糯米糍、潮州柑、汕头蝴蝶兰、佛山三水黑皮冬瓜、南盛沙糖桔、珠海白蕉海鲈、韶关沿溪山白毛尖、梅州平远橙等都是广东省享誉全国甚至远销海外的品牌农产品。据统计,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核心示范区产品100%通过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其中地理标志产品年总产值达91.4亿元,比获保护前增长了45.6%,而农民年平均收入达6281元,比获保护前增长了30.5%。可以看出,农业标准化推动了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从而提升了农业经济社会效益。

5.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求高效益,更要求高质量,生态化、绿色和谐的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加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如中山南美白对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采取对虾高位池分级养殖模式,利用科学的方法合理排污,改善生态环境。目前该示范区带动中山市养殖南美白对虾近1万公顷,单产产量提高了356.5公斤,增长率达28%。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和虾池养殖污水的排放,而且保护了沿海生态环境,明显地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困境

(一)农业标准化总体水平仍需努力

由于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农产品长期供应不足,造成农民长期把目光集中在提高农产品产量上,导致了对农产品质量的忽视,阻碍了农业标准知识的普及,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的推进。近年来,农业标准化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仍有相当大部分尚未得到有效实施与推广。截止2014年,广东省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63.18万亩,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农用面积1710多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突飞猛进。然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还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农产品质量日益严格的要求,农业标准化面积虽大,但总体水平偏低,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标准数量不多、覆盖面窄、自主创新程度低、重点不突出,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和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业标准化一直未找到有效的途径向广大农民普及,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不强,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转变思维、把握市场需求,使得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对农民的组织培训进度缓慢,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整体建设;二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科普宣传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从业者对相关知识、技术的接受进度缓慢,使得标准化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三是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重“数量”而轻“质量”,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力度虽大、数量虽多,但缺乏“精品”,能起到较强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的示范区不多。

(二)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仍需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深受消费者重视,同时也是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症结所在。2014年,广东省农业处印发的《广东省省级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对省级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做出了新规定,切实规范和加强省级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分配和管理。尽管广东省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重视技术服务、质量检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设备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与农业标准化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广东省部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自有监测手段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全面覆盖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阶段,且产品质量监测多停留于常规项目检测,与标准化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广东省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发展不平衡,检验机构分散于各个行业部门或科研院所,不能有序运作,检测设备不能全面、合理地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三是尚未形成体系完善的监测制度,运作成本高,且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线性的监测制度不能完全匹配农产品的特性、满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

(三)组织管理体系效率不高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长的需要,直接影响其运行效率,只有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围绕标准化的核心任务,才能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目前,广东省大多数地区初步建立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管理体系,如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要求示范区必须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商品有事和市场覆盖面。种植业要求连片面积500-1000亩以上,养殖业要求年饲养3000头、家禽20000羽以上,渔业养殖水体300亩以上,林业要求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管理体系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部门冗杂,组成单位之间的分工不明确,缺乏配合,影响了示范区的建设效果和进度;二是根据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可以看出,其责任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绩效不显著。三是部门示范区建设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标准体系、监测体系、贯彻实施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示范区经费困难,影响了示范区建设进度;四是对于广东省发展良好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示范效益、工作经验、标准化成果等尚欠缺进一步地推广,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四)工作推进机制仍需完善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推进工作是整个示范区建设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能否取得成效,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关键在于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进,只有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作用和效果才能产生并体现出来。但是,随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广东省各地不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还存在着工作协调度不高、管理方式需要改进等问题,总体来说,就是工作推进机制仍不完善。

究其原因,一是投入力度不够,广东省各地区的财政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还需加强,资金的匮乏导致有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不能有效运作,相关工作无法正常展开;二是宣传力度还需加强,广东省某些地区农业标准重制定、轻实施的问题比较突出,广大农民的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普及率并不高,且由于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不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三是市场引导机制尚不成熟,农产品品质与价格之间没有形成规范的机制,缺乏效益刺激,影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推进。

五、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一)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示范区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框架。在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一是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培养相关技术人才,让农民在全产业链的整体生产过程中懂标准化、会标准化,从源头上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二是要有效搜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级标准文本,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标准要求,同时,要与国际接轨,及时研究、了解国内外农业技术最新成果和生产经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改造广东省农业,积极参照国际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使广东省农产品走向世界;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从示范区的地理、气候等资源条件出发,结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主营产品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形成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二)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监测是是对农业标准示范区化实施成效的一个考量指标,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高质量监测水平是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推进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因此,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要提高监测能力,结合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采用现代化的农产品监测手段,打造高质量的监测队伍,使农产品质量监测不仅仅停留于常规项目检测,通过严格、全面、科学的监测手段,切实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的质量;二是要从全省的高度,从农业产业结构、市场流通、消费者需求出发,建设一批有专业技术、分工明确、具有区域特色的监测机构,科学立项、统一布局、明确分工、分级管理,以国家级检测中心为核心,省级检测机构为龙头,市级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使广东省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有序、平衡发展;三是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特殊性,建立一套符合农产品特性的农业监测体系,满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

(三)强化示范区组织管理

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必须强化示范区的组织管理。一是要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建立一个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工作机制,质监局、农业局等各个相关部门协调组织、分工明确、严格管理,携手共同推动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二是落实绩效考核,促进激励机制的建设,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水平较高的示范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条件,鼓励且进一步促进示范区发展,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和推广。四是要发挥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在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实行信息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媒体、网络手段向社会报道最新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开展组织学习,切实发挥示范区的示范作用。

(四)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

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优化农业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严格贯彻执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相关要求,才能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和投入力度,广东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逐步建立一种高效的农业标准推广运行体系,以示范区为中心、企业为龙头、农户为对象,加大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宣传力度,同时,增加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工作,使农民了解标准化示范区,自觉地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规范组织和管理生产。

参考文献:

[1]王乐青.农业标准化浅谈[J].农业信息探索,1991(10):1-2.

[2]杨欢欢,潘闲春.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实现农业农村结构

调整[J].杭州农业科技.2002(1):8-12.

[3]刘婷婷,冯铁.论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J].现代农业科技,

2010(6):373.

[4]胡秉安.农业标准化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对

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3(03):139-141.

[5]张金良,范建新,周剑.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基础业农村结构

调整[J].杭州农业科技,2002(1):8-12.

[6]古广盛.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J].农村经济,2002(9):

37-39.

[7]张征,张正河.标准化对农业产业化推动机制的研究[J].世

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5):36-39.

[8]宋明顺,王晓军,方兴华.标准化在农业合作经营中的作用分

析——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4):38-40.

[9]黄少鹏.农业标准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

撑——以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效为例[J].中国农村经

济,2002(5):63-66.

[10]李青常,马明.标准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探析[J].现代

农业科技,2010(19):351-352.

[11]骆浩文,郑业鲁,洪少朋.广东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

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2(4):48-51.

(责任编辑:陈 勇)

猜你喜欢

广东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01—02合刊
视觉
广东地理(2)
“粤来粤美”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RATTAN WEAVING IN NANHAI
失落的文化自信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广东佛山雕塑院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