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小城镇建设 合理集约利用土地
2015-08-06李晓红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非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工业建设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是农业大国,并且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人口与土地资源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率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5.072
1 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小城镇发展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符合农村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是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开拓市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小城镇建设的作用
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小城镇企业、商业以及服务业也随之发展,因此大量劳动力得以安置,同时也解决了企业雇工难的问题。小城镇也是大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协调城市与农村发展。
2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规划意识淡薄,无序扩张现象严重
我国小城镇分布地域广泛且数量较多,其主要是由较大的自然村或几个自然村慢慢形成,因此在规划意识上还比较保守,规划还处在初级阶段,规划基础也十分薄弱,多数还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有效规划。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所使用土地面积也不断扩张,无序现象严重。小城镇周边存有大面积耕地,在其不断扩张建设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被占用,不仅影响到耕地面积的锐减,同时增强了人地矛盾,不能达到占补平衡,最终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波及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对第二、第三产业也存在较大影响。
2.2自然村落不集中
我国自然村落分布区域广,不集中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东北地区。小城镇的居民点小而且比较散乱,要缩减或者迁并比较困难。我国的城镇特别是一些自然村落,大部分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多、零乱分散的特点,受当地经济水平以及农民恋土情节、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诸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的缩减或迁并多年进展缓慢,举步维艰。
这些自然村落占地面积广,房屋废弃现象比较普遍,而这部分土地不能及时复垦,一直处于荒芜状态。针对这种现象对自然村进行合并,但是合并后土地复垦进度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土地规划上也没有跟上实际发展需求。
2.3建设与粮食安全
受世界大经济环境的影响,各个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位,第二和第三产业得到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并且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在农业与建设之间出现矛盾时,首先考虑的是建设问题,把农业放在次要位置,这对农业的发展是一种打击,对于小城镇的土地建设规划带来困难。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是当下乃至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开发建设的背景下进行肆意扩展建设,大面积农田被占用,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慢慢凸显出来,所有要做好建设与粮食安全,做好小城镇土里建设规划。
2.4小城镇土地资源的粗放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得以稳步快速的发展,建设用地总量以及人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均用地与城镇规模等级成反比。据相关资料显示,1995年小城镇的人均建设用地分别是大城市的1.6倍,特大城市的1.9倍。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要远高于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村镇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60平米,这一数值超出国家100平方米的标准,在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高于120平米的城市中,小城镇的比例较大,约占80%。小城镇的人均建设土地比例较大,但是在利用上太过粗放。出现了盲目追求大市场,不从实际出发修建宽马路,对所征用的土地没有长远规划,经常出现占而不用或多占少用现象,违法占用现象也是层出不穷,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大量浪费,没有得到合理开发,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长期规划。
2.5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从小城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上能够反映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衡量土地集约程度的重要标准。目前小城镇的建设只是注重居民住宅,其相应的公共设施建设比重较小。在小城镇用地布局上,存在着乡镇企业、村庄和小城镇布局过于分散,城镇内部道路建设不规范,功能分区不明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低,建筑物布局零乱,最终导致小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
参考文献
[1] 沈道奇.中国土地问题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 刘亚臣,汤铭潭.小城镇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
[3] 王万茂,中国乡镇规划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李晓红,本科学历,洮南市国土资源局,工会副主席,研究方向:土地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