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2015-08-06于凌俊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语感初中语文教学

于凌俊

摘要: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并不十分常见,反而更多出现在英语教学中,语感教学的产生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出现的一种特色教学方式。然而正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感教学的忽视,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文学情感能力的缺失,这种缺失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生情感的培养、对文学的体验等。因此,强化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帮助学生培养文学语感成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感的形成来自长期、反复的语言实践,初中三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敏锐的语感,就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语感方面的训练,使其终身受用。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立足教材,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感

语言文字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无疑,加强朗读训练来品悟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听配乐朗读来理解诗情、诗理、诗味。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暴风雨将来时,暴风雨逼近时,暴风雨来临。分三部分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上的变化和语气,从节奏的变化中感受作者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像这样气势磅礴的笔触,定能给学生很强的感染。又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春回大地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让学生观看记录春天景色的图片、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体会感情,同时也积累了语言。朗读便于言语本身的记忆,能够将文章的语言转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词汇,发展自己的语言;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者还会被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所打动,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思维水平,形成良好语感。

二、敏銳地抓住训练点,培养语感

(一)在品析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细细品读,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其中“沉淀”一词重复使用,就很有韵味,它化静为动,生动地表现了紫色由浅入深最后到深紫的变化。如此的赏析,宗璞语言的魅力也会“沉淀”在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的沉重。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课文中:“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反复提到“聪明”一词,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聪明”一词,这里是反语,其实一点也不聪明,因为当时“我”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怜爱儿子的心情。“聪明”是自责的词语,这种自责的句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加感人。

(二)想象中训练,感悟语句的意境

吟诵体味、激发想象。诵读既是语感的基本训练,又是美感的经验积累。作品特有的情趣和韵味,往往难以用讲解的方式传给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可通过范读,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木兰从军前、从军途中、凯旋归来的情景。再让学生自读,通过反复吟诵来揣摩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结合二胡曲《江河水》的配乐,引导学生想象曲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人物内心世界更加细腻,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顺利自然地充实了文本内容。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促进课内阅读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单靠教材内有限的“课文”是不够的,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我们要通过大量的诵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指导他们将课堂上积淀的语感灵活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四、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多动脑思考,不仅利于增强阅读效果,而且利于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动手助读”,一是指动笔圈点、批注、摘录、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笔记等;二是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等。语文学习的社会性、实践性决定了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迅速提高语文能力,因此读书看报的习惯相当重要。阅读量是决定阅读能力的根本因素,而阅读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语感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运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包括对教材本身的二次解读和对名作的阅读。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从景物、情感两方面入手,就景物描写深入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再次深入解读文章,体会为什么老舍如此喜爱济南的冬天,在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对文章二次解读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锻炼。

培养语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在语感的领域中尚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语感的形成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训练,而是来自长期反复的语言实践。在教学中,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只要我们重视语感的培养,并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必将会探索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和运用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猜你喜欢

语感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