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积极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
2015-08-06江祝琴
江祝琴
摘要:现代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此,教师需要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加强教育,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提升,是学生发动思维,爱问,勤问。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是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问题意识是心理状态的一种,能激发我们不断地去思考,一步步解决问题。而目前在我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中学生恰恰缺乏的就是问题意识,所以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迫在眉睫。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原因
(一)受阻于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受到儒家思想中的“述而不作”影响,人们渐渐的习惯于保持思想的一致,不破坏原有的规矩,它促使人们愈发的喜欢隐藏自我意识,保持中立,从不发表自己的言论。再加上我国一向弘扬尊敬师长的思想传统,使教师的地位渐渐的“神圣”起来。因此,教师说的话就是权威,课本就是权威的任务,造成了学生的盲目的遵从。传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为“在学校努力成为优等生才是最重要的”等等。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都受到了这些问题的阻碍。
(二)受阻于应试教育
中国大多数学生都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它注重的只是将知识复制到大脑里,却把知识应该具有灵活性省略了。学生质疑精神无法培养的直接原因是,教材长期以来都是量多、高难度,学生作业繁重,并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教育观念发展的限制
学生在学习中作为主体,受到的教育却从来都是“被学习”,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学习。而教师在教学中,之所以学生没有主动的思考发言,大多是因为教师缺乏主导性,课题缺乏趣味性,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对课题的疑问当做是捣乱,因此就对这种行为非常的反感和不允许,以至于课堂上无人敢发言。
(四)学习态度存有差异
语文学科长期以来,在面对众多因素时,地位都略显尴尬。有的学生就认为语文对积累考试的和实战经验没有多大帮助,因此觉得语文没那么重要。因此,在学习态度上,就出现了问题,学习缺乏积极性,问题意识就更无法产生了。
(五)教师的问题意识不足
总结教师在此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没有理解问题意识的真正含义,肤浅的以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问问题教师的这种理解,使得课堂的发问有量没有质。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提问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罗斯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提问的关键。民主和谐的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所以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虚心地聆聽;当学生提问成功时,热情地赞扬;当学生提问受挫时,亲切地鼓励。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微笑,适度的幽默会使学生意识到教学的平等性,乐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信心。
三、通过交流反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生通过自行的筛选,舍去自己可以解决的和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的作用,又可以大大地节省课堂交流的时间,是培养学生个体自学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一步。另一方面,是可以利用早读课和阅读指导课进行生生之间的合作反馈。通过这种反馈和师生沟通交互进行,教师可以及时触摸到学生的问题状态。学生的问题得以主宰课堂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就学生在初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层层筛选和初步探究的这样一个过程,正是这种筛选和初步探究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
只有通过这种自我反馈,学生才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和不足之处;也只有通过这种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不断得到激发;同时通过这种反馈,教师才能真正确实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对学生的质疑授予技巧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经一针见血的提出。原本想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使课堂生成得以实现,力图通过此方法使教师预设色彩过重的状况得以改变,效果却往往不理想,出现冷场的状况,这是经常会遇到的尴尬。多次,我们分析了出现这种场面的原因,发现实际上,原因来自多方面,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学生不知从什么角度来问。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找到质疑的关键,教师可以授予一些基本的技巧给学生。
五、深化学生问题意识
深化学生问题意识可以通过提高问题质量来实现。要提高问题质量,应促使学生由“随意式提问”状态向“有意式提问”状态过渡,能够尽快地学会“共性提问”和“个性提问”,并且尽快地逐步实现这一过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同时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当中应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辐射式阅读的习惯,即从所学课文引申开去复习、阅读同类课文、相关课文,自行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背景知识等,学会进行探究式阅读,从而为实现上述目标创造条件。这种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六、让学生勤问的良好习惯上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久的培训,短时间里是无法取得成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一点:“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能够主动的提问,提供更多的时间,以及更为宽泛的空间,对于“放”与“收”、“提问”与“释疑”之间的关系,要妥善的处理好。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的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并打好坚实的基础,以便于学生更加主动的创新。如,在进行新课文授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并让学生在学习的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中,及时的与老师探讨,找出答案。
在中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运用问题式教学与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