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06华树明
华树明
摘要:伴随着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相比于以前,当前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方法也在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改进。在初中学习的阶段,数学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改变,“导学互动”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此,探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具备显著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导学互动;数学
一、“导学互动”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接以导学作为教学过程,应用互动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实现互动性的学习,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创新,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导入教学环节的成败在于教师问题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课堂导入教学的艺术性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授课的进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导学教学时,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科学性与启发性,这不仅能紧密衔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易过难,最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从自身生活经验中获得答案。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链锁式思考,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形成辐射作用,并能够引起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互动是 "导学互动"的第二个环节,也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与关键纽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沟通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座位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或几个大组,为每个组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对学习任务的探索。于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就以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为主要形式展开,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在互动学习阶段,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来,对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还要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对本节课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合作学习情况做出总结,通过提问法请学生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给出指导和点评,进一步巩固导学互动教学成果,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当做是教学的主体,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布置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開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有效的结合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参与积极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借助“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作为核心和主体,对学生给予综合性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内在激情,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到学习环境。“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确保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考试能力,实现成长性教育。
(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不断的思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互动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发现、分析以及解决,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的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学习, 掌握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技巧,同时从自身学习的成果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对学生的数学成长有显著的推动效果。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运用
在设计教学导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求知欲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个方面是给予简单的提示,也就是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表示出来,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其主要是将数学概念、运算法则以及阶梯思想等突出展现出来。第二个方面是认知和探究,其主要包含探究性问题以及认知性问题。在解决认知问题的情况下,需要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教学材料,并尝试着自己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在探究性的问题方面,需要采用递进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和难点知识。第三个方面主要是梳理并归纳总结知识内容。借助对知识的梳理以及反馈,促使学生反思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从而形成能力的成长。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自学“导纲”。首先,简单的提示:探索根据全等三角形理念寻找全等三角形图案,其教学难点在于按照图形准确寻找全等三角形。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思考了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则体现了思维能力,而解决问题就会带给学生自豪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可以发现其中很多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学生们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培养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对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整体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