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

2015-08-06张瑞超

魅力中国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张瑞超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关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两者首先在目标和任务上是统一的,其次在宣传教育本质上使相互衔接的,可以说,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之路》展览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包括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中国梦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共鸣,而且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中国梦的质疑也不绝于耳,有人认为中国梦更多的是一种话语体系,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并行的理论成果,甚至有人将中国梦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俗注解,这些言论无不贬低了中国梦的时代价值。因此,理清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两者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实现主题教育活动宣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961年,毛泽东在会见英国元帅时指出,中国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至少要经过一百年的时间,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实现的艰难性。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使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战略目标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均已实现,第三步走被进一步细化,并最终实现中国梦[1]。从上世纪到本世纪中叶的100年时间我国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可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未来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鸿篇巨制中,中国梦只是开篇之作,是盛世华章中一段华丽的篇章,只有将这段乐章演绎好才能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心凝聚力。

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任何改革、革命、建设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一条正确的道路,道路选择错误,再宏伟的目标也会变成南柯一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正确的道路为前提。中国梦的目标其实早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在一些先进人士中萌生,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百年时间里,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一百年时间里中国更是尝试了各种道路。晚晴开明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封建性质的自救道路,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封建旧制与资本主义嫁接融合的道路,戊戌变法走的是西方君主立宪道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辛亥革命后,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改革道路和思潮层出不穷,但都没有成功,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任何改良运动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2]。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如何建设更加富强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成为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大难题,中国要想从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其难度可想而知,照搬外国经验是行不通的,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思想意识错误,这也使得党痛定思痛,在改革开放之后坚持实事求是,结合时代变化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历史证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国家不断发展,也只有坚持这一思想才能实现中国梦。

三、“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是物质富有、精神富有的社会形式,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作为坚实后盾,更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无论是民族精神还是时代精神都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锻造出来的,中国人民之所以历经磨难依旧不朽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想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华伟篇章,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这两种精神,凝聚共识,促使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共同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

结语:

在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上,两者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只有把握中国梦目标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秦宣. 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兼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 探索,2013,06:22-2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李慎明,侯惠勤. 引导中国梦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6:5-15+159

[3]曹富雄,郭淑兰. 中国梦语境下马克思主義的当代形态建构——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J]. 学术论坛,2014,04:8-12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