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略谈

2015-08-06董玉民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学生

董玉民

摘要: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学生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在小学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基础德育教育,它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于说教式教育,把学生看作盛水的容器,只是一味地往里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试想一下,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主体地位怎么得以尊重和体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自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和要点。比如,在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章知识的时候,我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家乡的美景以及风土人情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讨论中。这样一来,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总结中,更深刻地领会到了家鄉的无限魅力和风情,激起学生心中对美丽家乡的强烈自豪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二、创设课堂教学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思想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该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出发,在课堂上创设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供充足保证。

比如,在学习“安全的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在课堂上播放以“安全”为主题的幻灯片: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交通悲剧;生活中不注意安全用火,以至于造成火灾事故……内容触目惊心,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从身边的事情中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严格遵守安全规则,从而实现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获得成长和发展。但同时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合理展开教学,实现分层次的教育和发展。

四、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学生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