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尚书的脚步声

2015-08-06王海莹

中国青年 2015年3期
关键词:封侯太后学会

文/王海莹

知道进,还要学会退。

知道勇,还要学会怯。

知道直行,还要学会迂回。

知道坚定,还要学会灵活。

郑崇是西汉末年汉哀帝的尚书仆射,有纠弹百官之权。

汉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继位之初,他也曾想成就一番伟业。《资治通鉴》记载:“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当时朝中上下都认为选了一个明君,能重振汉室之兴。郑崇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因此哀帝很信任他。起初哀帝还是很愿意采纳他的意见,每次看到郑崇拖着生牛皮鞋上朝,皇上都笑着对周围的大臣说:“我能够听得出郑尚书的脚步声。”这就是成语“尚书履声”的来历,后世把它引申为“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代名词。

有一次,哀帝想要封他的男宠董贤为侯,但怕祖母傅太后不高兴,就特意先把傅太后的堂弟傅商封为汝昌侯。郑崇并不知道皇帝的心思,竭力劝谏:“以前成帝加封他的五个舅舅为侯,就已经坏乱了祖制,现在傅太后的两个亲弟弟已封侯,傅皇后的父亲也已经封侯,再封傅商为侯,这是违背朝制,违逆天意人心的。我宁愿拼了这身老命,也要阻止您给傅商封侯!”说着竟将已经拟好的诏书拿起,扬长而去,不让哀帝下诏。这件事被太后知道了,愤怒地向哀帝说:“哪有身为天子,反而被一个小臣所挟制的道理!”汉哀帝听了,觉得有理,从此便疏远了郑崇。

董贤可是哀帝的挚爱,他的官曾一日三升,与哀帝“出常骖乘,入常共榻”。有一天,董贤与哀帝昼寝,哀帝先醒了,欲起但袖子被董贤压在身下,他见董贤正睡着,竟不忍惊动,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悄然起去。“断袖之癖”由此而来。一次酒宴上,汉哀帝对旁边的大臣说:“我欲效法尧禅让舜(传位给董贤)如何?”郑崇和朝中大臣竭力反对,汉哀帝才不敢再提。但他还是想给董贤封侯,但依照汉制,没有大功无法封侯。恰好这时,有两个官员告发东平王刘云的夫人有不法之事,交刑部治罪。刘云的夫人低头认罪。汉哀帝叫两个官员把功劳记于董贤,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郑崇竭力反对。但哀帝就是任性,转弯抹角地必须给董贤封侯。因此,他心里对郑崇的积怨越来越深,他再也不是当初坐在朝堂上喜闻尚书履声的哀帝了。

因为太后和哀帝都讨厌郑崇,所以皇帝就经常借公事找茬儿责备郑崇,以至于后来郑崇脖子上生疮,想借病退休回家都不敢提。可见,他当时和皇帝的关系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尚书令赵昌便趁火打劫,对皇帝说,郑崇家里每天人来人往,怀疑他图谋不轨。哀帝就召见郑崇责问:“你家热闹得像市场一样,你究竟想干什么?”郑崇说出了一句名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听查究!”他的答话过于直白,意思是我忠君之心像水一样明澈见底,丝毫没有二心,您可以随便查!这样直接顶撞哀帝,哀帝岂能罢休,便将郑崇关进大牢,严刑拷打逼问是否图谋不轨,可怜郑崇被打得皮开肉绽,也不肯诬供。是年二月死狱中。

每读《汉史》常被郑崇的刚直不阿而震撼,但更多的是悲叹。同样是直谏,郑崇和魏征的结局则完全不同,只因所遇非人。魏征的直言对象是开创了大唐盛世的李世民,而郑崇面对的则是一个昏聩妄行最后终结了西汉的刘欣。当年孔子曾问学于老子,老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也就是说,知道进,还要学会退。知道勇,还要学会怯。知道直行,还要学会迂回。知道坚定,还要学会灵活。后来孔子亦言:“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这大概是郑崇所不具备的了。

接替郑崇的丞相孔光就聪明多了,一次董贤要去拜访孔光,听说董贤要来,孔光早就做好准备,毕恭毕敬,一步步退着走回。孔光见董贤不敢以宾客同等之礼相待,甚是恭谨。后来哀帝听说了,为之一喜,立刻封孔光的两个侄儿为谏大夫常侍。等到哀帝一死,董贤知道政敌们不会这样就便宜了自己,当天就和自己的妻子一起自杀。而此时大司徒孔光上奏,历数董贤的罪状,并借机将董贤裙带关系一律罢免,董氏家族势力在朝廷中全部被肃清。

郑崇和孔光不同的结局,大概就是直行与迂回的不同结果了。

猜你喜欢

封侯太后学会
画廊
“黄太后”驾到
马上封侯
“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未被封侯
学会分享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学会分享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