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2015-08-05邓科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科

【摘 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表明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意识形态的巨大反作用更是不容小视。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蕴涵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次号召下,全国上下积极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活动。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蕴涵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概论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

意识形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为维护和发展其统治而建构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它是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体性提炼和概括,在该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统治地位。马克思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统治阶级不仅是物质生产的控制者,也是思想观念生产的控制者。作为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制度化的思想体系”,是对一种社会制度合法性的基础论证,并以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态发挥作用,目的在于使社会成员认同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生活。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以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科学改造的产物。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二)意识形态的作用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受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决定和制约,但是,意识形态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性和巨大的反作用。这表现在:(1)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照镜了式的,而是能动的、辩证的。(2)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一经创造出来,就形成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念体系,依靠内在的逻辑力量吸纳或征服其他价值观念系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干预社会生活,具有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冶上层建筑的独特的生命力、功能和作用。(3)意识形态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意识形态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维护、干预、影响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是巨大的,有时对事件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相对的、有规律的,不是无限的,更不是任意的。在充分肯定和发挥意识形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能夸大意识形态的反作用,防止走向极端和片面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建构的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意识对于存在、精神对于物质的反作用的方式发挥巨大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一)引领和整合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为变化的社会提供理想目标与发展规则。世界后发国家现代化经验告诉我们,转型社会中由于社会生活迅速变化,社会思潮起伏变幻,使意识形态和原有的辨识框架受到挑战,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认同危机,具有规律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功能是在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剧变的过程中,为政府、社会和个人提供正确判断和选择的社会理想目标和基本发展规则,以便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引领社会和个人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多元的社会提供共同价值观念基础和行为准则。转型社会中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文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能否在多元的社会中建构起被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基础和基本行为准则,关系社会转型的成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包含思想理论、理想信念、精神风尚、道德准则等基本价值因素,能够有效地制约和整合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成为凝聚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基础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徐贵相.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J].北京党史,2007, (2).

[2]汪俊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伦理学研究,2010, (8).

[3]柏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结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 .

[4]牛先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解析及其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5]龙兴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目标[J].道德与文明,2009,(6).

[6]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J].江汉论坛,2009,(11).

[7]李金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9).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