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及管理现状的研究及分析

2015-08-05甘露

科教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课程设置

甘露

摘 要 公共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科学拓展,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目前,该类课程开设总体情况良好,但在课程的设置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明确公选课课程的目标定位、规范公选课课程体系、大胆改革和创新公选课课堂教学内容及管理形式、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能有效的解决公选课的科学设置与管理的问题,发挥公共选修课的育人效力,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课程设置 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07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Setting and Management Status

GAN Lu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518172)

Abstract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as a broadening of required course, it is the essential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resources. Currently, such courses 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is good, but in terms of setup and management cours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need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form, specifically targeting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standardized public elective curriculum, bold reform and innovation public elective class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of management, increase process of evaluation effort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ublic elective scientific settings and management issues, play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vocational student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employment capac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public elective; course setting; course management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其目的是配置合理优化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公选课课程的设置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校系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近年来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本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宗旨,关注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重视公选课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的作用。

1 我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课情况和目标

综合近三年我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公选课制度化建设取得突破,2012年以来学校将公选课课程交由公共课教学部管理,公共课教学部精心确定课程系列,精选课程门类,规范课程名称、内容、课时等。实现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和精品化,已开出百余门深受学生欢迎的优质选修课程。学生选课的主动性高、热情大,普遍认为选修课的设置可以有效填补知识的空白,增加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视野。

根据服务专业、改革创新的原则,我校公选课改革目标以高职院校公共选修类课程改革研究为核心,研究公共选修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新途径与新方法,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与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结合起来,开发和建立适应高职学生发展的的公共选修类课程体系。公选课课程改革接下来仍将围绕如何使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如何改革和创新公共选修类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如何开发我校公共选修类课程教育体系、如何完善我校公共选修类课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目标继续努力。

2 “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课的内容

2.1 学时、学分要求

公选课的学时为28学时,每次课2个学时,一般在14个教学周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考核成绩合格记相应学分,每门课学分为2学分,根据我校学生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公选课学分必须达到8个学分。

2.2 开课形式

公选课开课形式灵活多样,有常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体育类教学、网络教学及讲座类教学等,每个教学班人数原则上为60人,讲座类课程人数为200人。公选课部分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授课方式采取网络化教学,远程视频监控与通话、远程点播。

2.3 分类管理公选课课程资源

对公选课课程资源首次进行分类管理,八大类课程资源的开设,满足了学生文学艺术、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1)“工作价值观与道德修养”:开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在职业选择方面的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类的课程。(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设提高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我、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类的课程。(3)“身心保健”:开设旨在有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类的课程。(4)“文化艺术修养”: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社会知识修养、艺术知识修养、情感修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5)“技能拓展与考证”:开设旨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及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证书类课程。(6)“科技发展前沿与生活技能”:开设介绍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的课程。(7)“精品社团类”:以在学生处注册的精品社团为准。(8)“讲座类”: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知识面,普及法律法规,增强科普知识,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讲座类课程。

3 构建规范的公选课申报评审制度

(1)对开课教师资格进行审核,原则上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如有聘请的校外专家则需为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校外专家、技能型人才等;(2)任课教师在上一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中被评定为良好以下的,后续年度不再具有开设选修课资格,直至教学效果达到良好以后方可有资格申请;(3)所有教师开设课程应与所学专业或研究方向、兴趣相关,必须具备完整的教学大纲,有教材(含自编教材)、讲义或指定参考书;(4)申报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师,需填写《公共选修课开课申报表》,申报教师依据课程所属内容向相关二级学院及两部(公共课教学部及思政部)申报,提交申报表与教学大纲,各教学部门初审并汇总提交至公共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复审后组织学校公共选修课建设指导小组审定开课课程,公布终审结果。

4 建立选修课程监督机制

(1)加强课堂考勤与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学院教学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作息与考核;为解决讲座课考勤难的问题,开发了信息化考勤系统,大课(200人以上)课程采取信息化考勤系统,指纹信息考勤解决了大课考勤难题,该系统支持学生指纹信息初始录入、指纹信息考勤(系统根据考勤进出信息判定学生是否迟到、早退、旷课等,并进行记录、统计,学期末提供汇总信息。)目前已完成考勤系统硬件设施的安装,并已在2014~2015第一学期完成选修讲座课学生指纹信息的录入及考勤工作,与传统考勤方式相比更高效准确。(2)公共课教学部及督导室对公选课进行抽查或不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文件(含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作业、成绩记载等方面的投入与效果情况。(3)为了督促教师不断加大教学投入,保证教学效果,在学习后期,督导室负责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双向评价。

5 存在问题

(1)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一般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某些教师单凭个人兴趣与爱好开设课程,对所授课程缺乏专业、整体的教学研究与投入,导致某些课程质量不高。(2)课程中学科种类不均衡。身心保健、人文素质、技能拓展类课程资源较多,相对于其他类课程资源而言,学生更偏好选修这一类课程。这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核心能力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相违背。(3)“讲座类、精品社团类”课程在体现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的结合上操作性较弱,此类课程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教学活动实际制定此类课程的管理方案。(4)课程资源缺乏系统性。部分课程的开设缺乏持续性及稳定性,课程资源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课程资源系统性不强,课程的性质、目标及教学内容和公选课课程开设目的结合不够,对于学生的选课引导不够,学生选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公选课程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结合的作用难以发挥。(5)教学管理的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公选课选课及开班的自主性,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各院系及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部分学生仅为拿学分而学习,导致教学过程管理的难度远高于必修课程。维护课堂纪律及考勤完全依靠任课教师,同时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

6 思考与建议

6.1 明确公选课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

结合国家骨干校工程建设中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把公选课的重点放在将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嵌入至专业教学与改革中,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服务。公选课课程设置目标定位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以及师资建设的重要渠道。

6.2 优化课程模块、设置合理、系统的公选课课程体系

根据公选课开课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化现有的课程模块,设置合理、系统的公选课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公选课的地位及教学质量,形成一批成熟的公选课课程。“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首先是一种教师行为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团队建设是文化素质公选课精品化建设的基础”,①发挥资深教师的潜能,集中精力打造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精品公选课,支持任课教师持续开设在自身专业领域内有研究的课程,培养一支有专业素养且稳定的公选课教师队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为改变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教学管理部门应完善选课制度,出台选课指南,②合理的安排公选课开课时段及开课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选课、愉快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优质课程。

6.3 改革和创新公选课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

公选课应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大胆尝试,教师教学内容大量采取最新素材和讲义,选用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教学形式上鼓励教师采用网络教学形式,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多元化。完善的网络教学交流渠道,便于师生互动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比,网络教学方式延伸了教学时间,方便学生在传统教学时间外,进行课程讨论和资源共享。

6.4 大胆创新公选课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

“传统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考核上,考试方式(下转第47页)(上接第14页)单一,有的教师甚至利用简单开卷考试或不考试来吸引学生选课”。③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律性差,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不高。这一特点在公选课课程的学习方面尤为突出,因为是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班级,课堂管理的难度大,课堂纪律松散,迟到早退现象普遍,部分学生存在混学分的观念,常在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认为只要出勤率达到,再参加最后一次随堂的课程考查,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相应的考核方式,给予公选课教师更多的考核自主权,如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考核上,甚至可以考虑以平时分为主,弱化期末随堂考试的比例,公选课教师应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并在开课初交代,让学生明确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

6.5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改变现有教学管理形式

公选课应在教学管理形式上更新改变,从课程的申报、评审、学生的选课、开班、到课程的成绩、师生互评(评教、评学)等管理环节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既能够节省资源、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实现师生互动,促进学风和教风建设。

总之,课程建设工作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及付诸实践来检验。高职院校公选课课程的设置与管理也需要系统的规划和渐进的变革,只有制定符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及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才会真正实现其培养和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五批校级教研项目(JY2013211)

注释

① 盛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精品化建设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63.

② 吴湘.加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9):26.

③ 贺小凤.建构主义理论在网络公共选修课教学中的运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8.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课程设置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公共选修课的慕课模式探讨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