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2015-08-05罗婷婷
罗婷婷
对学生而言,教学中的阅读是一个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的过程。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
(一)教师未能深入理解文本
当前,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学参考资料种类繁多,这对教师而言是双刃剑。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既要“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要“跳出来”,站在教学的角度,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才属上策。
(二)教师未能很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这两种教学理念。有的教师单纯重视课堂讨论工作,课堂上,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便要求学生开展讨论。导致讨论活动看似轰轰烈烈,但整个讨论过程,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唱一段、舞一曲、演一出,单纯的以新奇的形式取悦学生,虽然形式新颖,令人眼花缭乱,但却脱离了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失去了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三)教师未能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从而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导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制约了学生对文章字、词、句的掌握,使学生无法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四)教师未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感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的策略
以课文为基础,围绕课文中的名家名篇、优美词句以及学生优秀作文,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刻领悟课文情感。严格把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优秀诗文和课外阅读的背诵阅读量,落到实处。同时激发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名家名篇,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理。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一是要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二是有效提问,提高参与兴趣,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抓住文章的题眼,抛砖引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通读整篇文章,要明确文章重点,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回答不够准备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反复地提问与回答中开展互动式教学。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要逐渐将教学思想由“师本位”向“生本位”转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自觉地把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有所思考,有所进步;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由阅读的应试教育向全面提升的素质教育进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