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三板是不是革了VC的命?

2015-08-05宋奕青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转板三板天使

宋奕青

在6月25日,中国青年天使会主办的“新三板巅峰对话”中,其中主题为“有了新三板是不是就不需要VC了”的对话环节,几位嘉宾非常给力的观点堪称论坛暖男。

不用求VC去拿钱了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来,针对“创业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财税政策、搞活金融市场、扩大创业投资、发展创业服务、建设创业创新平台、激发创造活力、拓展城乡创业渠道、加强统筹协调等九大方面入手出台了具体措施,助力创业创新。

在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部分,《意见》提出,要优化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并鼓励创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加快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即新三板转板)。

有业界人士表示,新三板的分层设计思路核心就是提供流动性,今年年底将会推出成长板,未来还会推出优选板。

眼下,创新型、创业性、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对于新三板最刚性的需求是融资。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如果我上了新三板,就不用求VC去拿钱了。创业家对新三板的兴趣集中于三点,融资、转板和挂牌所带来的股份流通。尽管新三板属于场外市场,但是今年前4个月,新三板挂牌企业股票发行次数、数量、募集金额已经在总量上超过了去年全年。

火热的新三板给VC机构泼了冷水。“我们厌倦了一家一家去找VC,还不一定能拿到好的价格,搞不好还会被要求签下对赌协议。”一位已经登陆新三板的创业者说,“上板之后找来的机构太多,现在小基金自己基本不见。”

他表示自己不喜欢处于弱势状态,因为有些VC就像批评家,看自己的项目百般不顺眼,“完全是在秀他自己的逻辑,其实他所说的我三年前就知道了,我需要他来指点我吗?”

新三板上市没有盈利指标,意味着国内大量经营两年的企业都可以登陆,在巨大财富效应下,国内传统的并购标的突然消失。同时,新三板的价值发现功能使得传统的并购价格完全无法满足国内中小企业主的心理要求。新三板市场的市盈率成为这些国内并购标的心中的标杆。10—15倍市盈率的并购价格成为历史。上市公司利用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巨大价格差套利的并购模式也难以继续,新三板越来越成为新的潜在的并购标的库,上市公司并购的收益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

此外,新三板也冲击了VC机构,促使他们在立项标准、投资决策模式、估值、投资条款、收益预测和退出路径等方面必须改变,传统的VC模式越来越没有生命力,坚持传统VC方法的机构越来越没有市场,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由于市场流动性充分,新三板财富效应明显,项目竞争激烈,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缓慢的决策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市场一级和二级市场价格差缩小,VC机构对项目的投资收益预测越来越审慎。

主流VC永远被需要

由于新三板上市速度快,传统的对赌回购条款越来越不受欢迎,IPO上市、收购和管理层回购也不一定成为VC机构的执着坚持。总之,新三板使传统的VC市场正发生着宁静的革命。

在“新三板巅峰论坛”上龙翌天使投资基金合伙人周宏光表示:“从基因图谱的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主流的VC基于价值去投资永远是被需求的,只不过新三板出现的话,被投的项目选择余地多一些。”

松禾资本移盟起点基金创始合伙人屈卫东也是赶集网的A轮投资人,他表示:“新三板的推出对于VC、天使投资人只是一个利好,绝对不是说革了VC的命。我之前做A轮、B轮,这两年做天使投资,包括今年有两个项目会上新三板,以我们实际操作的经验来讲,新三板的推出给我们增加了退出渠道,另外加快了这些VC退出的时间周期,之前可能需要一轮一轮融资。VC也是接力棒一样的,等到成熟的时候周期比较长,无论在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国内可能更厉害,因为国内要求三年连续盈利的记录,新三板没有这些强制的要求,大大缩短了这个时间,增加了我们退出的渠道,肯定是好事。对增量项目来讲也并不是说新三板的推出就不需要VC了,一个企业能够达到上新三板的规模,之前需要从公司的设立,当时最早的天使的支持,甚至A轮、B轮的支持,才能到一定的收入规模,才可以满足新三板的这些投资人的要求,不是说所有的公司什么都没有就可以上新三板,从无到有还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还是需要VC的支持。”

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新三板的推出和一步步的成熟,会对VC行业产生了系统化的影响,但不是需不需要VC,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能力永远是被需要的。

创业者想从资本市场得到什么

一系列言论都在推波助澜。已经进场的人无疑希望市场更红火,而有退出压力的投资机构也打算把火烧得更旺。

关键是创业者自己怎么想。他们登陆新三板的具体目的是什么?结果是多样化的,但可以归纳为这几类:

第一类,鸡头压过凤尾。公司创办的时间不短,行业里优势也很明显,一直奔着A股或美股去,但从自己的体量来看,到达金字塔尖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他们看到新三板这个提前到来的二级市场,听说将来没准有希望转板,随之动心。

在他们看来,如果把新三板比作一个鱼塘,现在塘里的鱼还少,竞争力最强的鱼会把最好的红利都承包掉。而且,一旦真的出现转板的绿色通道,机会仍然是最大的。

第二类,拿时间买空间。这些公司处在行业竞争激烈、优势尚不明显的情况当中,它们希望利用新三板来提升品牌,提前占上优势。

有创业者无奈地发现,自己是行业老大或老二,但老三或老四竟然已经悄悄地上了新三板。竞争对手拿着更多的钱过来对打,自己的资本和资源、名望方面都处于劣势。即使对方只有资本,仍然有极大的威胁,做旅游的公司可以多开辟几块地区,手游团队也能同时研发好几款产品。而且融资之后甚至可以考虑去并购。此刻它们突然明白了当年唯品会、58同城为什么要流血上市。

第三类,心肺复苏。在发展平稳但是没有更大突破的时点,这些创业公司需要一次新的刺激,新三板也许是一个好的契机。

第四类,全身而退。这毕竟是一个流通市场,早晚有机会退出去,无论如何,“壳”仍然是值钱的。

中国青年天使会荣誉会长牛文文则表示,新三板一定是中小企业的标配和常态。除了大型制造公司之外的所有中小企业,只要努力,就会变成非公开化股权融资市场的一份子。“只要达到一亿元左右营业收入的中小企业,就有可能登陆新三板,这件事是前所未有的,它也会延续下去。”不过,牛文文也提醒市场,新三板降低了创业成功的门槛,但也拉长了创业成功的路途。创业人和投资人都要有长期的对策。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板三板天使
天使之爱
DesignER CHINA
金融学与法学结合视角下的新三板转板法律问题探析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
拆VIE,上新三板
2015新三板创新公司100强
曾经不是说好,要好做,彼此的天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