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2015-08-05吴杰霞
吴杰霞
【摘 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能够达到实现增强音乐审美感受、培养高尚审美观等等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注重以聆听为主的体验式欣赏教学
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上具有体验性、自发性和主动性,其教育过程又侧重于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体验性,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在音乐欣赏课中体验的关键就是抓住“听”这个重点,首先这是由音乐的物质材料决定的,而以往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做的不够理想。我们说音乐美首先是指音乐的声音美,音乐是听觉艺术,是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是依靠人的听觉去接受的,人们通过声音而感觉到音乐,所以音乐从它诞生开始直到今天,总是以音响标志着它的存在,而我们也总是以聆听去感受它的存在,无论是原始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都不例外,即使是激进的先锋派音乐,它也不可能超越音响的范围。其次,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象征性和暗示性是教师很难用传统的讲解式欣赏方式所能达到的,学生们也更希望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学生们的聆听,比教师绘声绘色地描绘效果要更好。这些音乐的感性材料所具有的这些特性都是通过“聆听”在人与艺术之间建立联系的,音乐审美体验,同时也是对审美知觉对象——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音乐作品接触时所获得的非科学形成的那些印象,应该是思考音乐的出发点,这些感受尽管是质朴的,或许还有各式各样的谬误,却是直接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感知的结果中得来的,这种感知向我们提供,至少可能向我们提供音乐作品的使符合作品条件的观点具有真理的特点的明确的知识。这些观点都认为:不能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是不可能真正获得审美体验的。另外,作为普通高校的青年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方面薄弱,在音乐欣赏课中,过多专业术语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和产生距离感,而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又正是处于情绪体验不稳定,逐渐趋向深刻和稳定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敢于幻想,很容易通过“聆听”的方式达到将音乐体验感化为自己心声的作用,所以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一种情感体验的“聆听”的氛围,抓住“听”这个重点,让学生倾听,倾听,再倾听。通过“聆听”达到拨动学生心弦,提高审美体验的目的,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听”的环境,引起学生的动机和兴趣;通过“聆听”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在反复聆听之后指导学生参与体验分析评价等实践活动。
二、立足于音乐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研讨式教学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从整个中国音乐教育来看己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各种国外先进教学理论、教学法的引进,己将过去“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永远地抛在身后,这种长期以来仅仅只重记忆,重学术,重知识的传承,显然已不适用于高科技、信息化的新时代对培养人材的要求。音乐教育改革也呼唤着新的理论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带给我们一种观念的更新,它的提出已经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影响着当今的教育改革,当然也勿庸置疑必然影响到音乐欣赏课教学,并为其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选题、自主探索、自由创造、自由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它着眼于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要,是高科技!、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事实证明,大学的基础课教育课堂并不重视“研究性”在课堂上的体现,所追求的依然是知识目标。设想若干年后,在今天的“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中成长的中小学生长大后,他们怎样适应今后的大学课堂。因此,我认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上的目的应该体现在比通识教育更广博的学科交叉的教育。每一个大学生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后都具备了相当的知识技能、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在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是更高层次、高起点地体现在学科交叉的开放和探索中的。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对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从经济、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到农村以及边远山区的学生,由于我国在上个世纪的音乐教育诸多方面的欠缺,使得他们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相当一些农村或山区的学生不能识简谱、五线谱,有的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而有些城市的学生的钢琴或其它乐器的技巧,于是音乐背景也给音乐欣赏课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因此,为什么不另辟蹊径,有意识地从相关文化和跨学科的角度入手呢,特别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专业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实就是一种多学科综合,为学科交叉所做的丰富储备,这便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以音乐入手,拓展与其它学科知识带来了无限的潜在的生机,为大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理解音乐作品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提高做好了良好的准备。音乐与文化永远是某种整体的,音乐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也不可能不受文化的其它部分的作用影响而单独地沿着独自的轨道运行。另外,《课程》中阐述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三、将多媒体教学广泛地运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
1.多媒体教学的沿革
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口语动作表情阶段、文字书籍阶段、直观教具阶段、电子技术媒体阶段。计算机不仅作为记算工具,而且成为辅助教学管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为建立新型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奠定了基础。
2.现代教学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傳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音乐虽说是听觉艺术,但借助电影、艺术等综合艺术的表现力,可以帮助人们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易于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便于让学生视听同步进入音乐世界。
3.计算机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渴求,现在高校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率几乎达到100%,计算机和网络正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对它易于接受,所以,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何科学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选择,课件中所表达的信息是否准确、新颖;课件所确立的重点难点是否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致等等。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使用"当我们已经选择确定了多媒体课件,准备将它用于教学中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设备有限,一般只能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演示模式下教学,教师以多媒体播放器的良好画面和音质完成乐曲的播放,从中教师不仅能够将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演示出来,还能便捷地省去了以前放音乐所需的繁杂工序,同时,利用声音和视觉效果达到欣赏音乐作品的目的。
4.开发音乐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当代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到课件的开发中去,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想开发出好的课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件的选题及设计应融于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要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与学生的欣赏水平、能力紧密联系。课件的设计内容,应该有与学生充分的互动与交流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热情和主动性。
数字化教学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音乐教师也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应冲出“以理论和技能传授”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要练就一双慧眼,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罗自己需要的资料,要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无疑将促进音乐欣赏课结构方面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冯兰芳.《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2]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丛书--中外以逸待劳艺术漫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