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帽组合PC管桩复合地基在江六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2015-08-05白兰兰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工点工后桥头

白兰兰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 带帽组合PC 管桩复合地基

带帽组合单桩复合地基是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C 管桩)作为地基竖向增强体,同时,考虑到刚性桩本身刚度较大,路堤本身为非完全刚性柔性,为克服单桩桩顶应力过分集中现象和减少桩顶向上刺入垫层量,在桩顶设置桩帽,并通过钢筋笼与之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T 形桩和桩帽下的土体共同承担荷载的复合地基处理方式。带帽组合单桩复合地基是目前公路项目中PC 管桩复合地基最常见的形式。

2 适用条件及优势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对公路建设(包括新建和拓宽)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桥头路基和新旧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控制,PC 管桩以其适应处理土层多、成桩质量好、处理深度深、施工速度快、处理效果好等诸多优势,成为现在公路特殊路基处理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对于深厚软土地基和旧路扩建施工工期紧等项目,具有巨大的经济和时间优势。见表1。

表1 几种常见的深层软基处理方式造价对比表

3 灵岩河桥头PC 管桩复合地基处理

3.1 分析工程特点及软土特征

该工点位于灵岩河桥头路段,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要求,要求工后沉降不超过10 cm,桥头路基填土高度6 m,按照堤填土重度取18 kN/m3,路面结构层厚0.72 m,重度取22 kN/m3,汽车荷载换算为90 cm 等代土柱,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天然地基工后沉降为30.7 cm,远远超10 cm 规范要求标准,且路堤填土高度较高,要求路基承载力127 kPa,而浅层填土及软土承载力均不能满足要求,故需进行软基处理。该工点软土底部埋深18.5 m,超过15 m,建议该工点采用PC 管桩进行处理。见表2。

表2 灵岩河东桥头地勘断面

3.2 江苏省省内PC 管桩案例调研及总结

为更好的进行项目设计,先对江苏省高等级公路PC 管桩处理方案进行了调研,具体详见表3。

表3 江苏省高等级公路PC 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案例

从表3 可以看出。

(1)C 管桩桩间距一般在2.5~3.5 m。

(2)桩帽材料多采用灰土或碎石垫层+钢塑格栅。(3)进入持力层深度一般均超过2 m。

3.3 桩长及桩间距初步拟定

桩长要求打穿软土至少2 m,软土底部埋深18.5 m,同时保证不出现零碎桩长,故确定起算桩长22 m,根据桥头填土高度6 m,确定初步桩间距3 m。

3.4 承载力及沉降计算

考虑到公路项目主要为了控制沉降,且持力层并非完全刚性岩层,因此PC 管桩可能在某种程度的桩底刺入。因此在项目沉降计算时,加固区沉降采用桩身压缩模量法,刺入沉降采用基桩刺入变形影响系数法,下卧层沉降采用分层总和法。

承载力计算方法: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按双桥静力触探法分别采用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则》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取其中较小者。以上计算结果除以安全系数,即为单桩容许承载力,一般取安全系数K=2。

由于项目为高灵敏度软土,按照所有荷载均有桩承担进行设计,当桩间距为3 m 时,单桩承载力应达到1 143.72 kN((6-0.72+0.9)×18+(0.72×22)×3×3=1 143.72),计算结果详见表4。

表4 桩间距3 m,桩长21 m 沉降及承载力计算结果

3.5 桩长、桩间距优化调整

从表4 可以看出沉降和承载力均不能满足要求,将桩间距调整至2.5 m,桩长调整至23 m,重新进行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当桩间距为2.5 m 时,单桩承载力应达到795 kN((6-0.72 +0.9)×18 +(0.72 ×22)×2.5 ×2.5 =794.25),计算结果详见表5。此时承载为651 kN,仍然小于要求承载力,因此继续增加桩长,当桩长调整至27 m 时,承载力为831 kN,满足承载力要求,且此时工后沉降为6.8 cm,也满足规范要求桥头工后沉降小于10 cm 的要求。因此确定该工点的PC 管桩设计桩长27 m,桩间距2.5 m。

3.6 褥垫层的选择

项目区域地下水位较高,设计水位距地表仅为0.5 m,因此建议设置40 cm 碎石垫层+钢塑格栅作为本工点PC 管桩复合地基的褥垫层。

3.7 复合地基最终方案的确定

通过以上论述,确定本工点特殊路基处理方案为PC 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桩径40 cm,桩长27 m,桩间距2.5 m,褥垫层为40 cm 碎石垫层+两层钢塑格栅。

表5 桩间距2.5 m,桩长23 m 沉降及承载力计算结果

4 总 结

根据此设计方案,工后沉降6.8 cm,单桩承载力831 kN,满足道路要求,且项目已经通车运营接近两年,桥头无跳车现象,表明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带帽组合复合单桩复合地基,在处理桥头路段和深厚软土路段,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在高速公路项目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后期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1]林天健,熊厚金,王力群.桩基础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饶卫国.桩-网复合地基的沉降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方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2.

[3]王斌,徐泽中.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拼接工程软基处理中的设计方法[J].公路,20042:84-88.

[4]张浩,石明磊.疏桩支撑路堤结构基底荷载作用效用分析[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俞建霖,龚晓南,江璞.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J]. 中国公路学报,2007,(4):20-23.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S].

[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S].

猜你喜欢

工点工后桥头
高速公路勘察信息化云平台的实现与优化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评定方法
道路软土路段沉降影响因素及处理方式研究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沥再生工后抗滑性能预测模型
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桥头跳车研究
桥头跳车现象防治措施
桥头牧歌
铁路建设中的安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