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开发模式下的教学驱动与现实路径

2015-08-05朱剑萍

上海城市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慕课知识点建筑工程

朱剑萍

导读:近几年,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慕课”背景下,以任务引导的方式,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当前增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一、“慕课”背景下高职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2013年以来,伴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慕课”在教育领域迅猛发展。一时间,对“慕课”的研究和应用也席卷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慕课”的日益普及,我们发现,“慕课”的强大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在线课程的共享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在学习方式上也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方便学习者自主选择。[1]“慕课”的这些优势,尤其能满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面对异军突起的‘慕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改革!”一堂优秀、高效的慕课,应该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包含网上视频,还应该有线下的充分互动。就高职教育而言,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工作需求重新组合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的“慕课”,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核心在于强调“学”。有学者指出,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二、“慕课”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慕课”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慕课”不仅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包括讲授、参与、讨论、作业、反馈、评介、考核与证书发放),通过移动数据平台的利用,把教学内容的学习变成“移动学习”,甚至APP,使师生双方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课程互动及资源管理;传统的用教科书和课堂讲授所能做到的,在“慕课”模式下可以变为借助其他资源和学习技术,这种转变能够有效地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时间节余出来,满足个人需要。[2]“慕课”另一个突出特点还表现在对“微课程”及任务导向教学的设计上。比如,传统的在线教学以视频的形式向学习者传递教学内容,其视频时间长短不一,短则45分钟,长则几个小时,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降低了学习效果。“慕课”平台定期发布的视频常常比较短小,这些视频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视频课程切割成l0分钟甚至更简短的“微课程”,既方便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也符合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的心理学实验结果。[2]

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强调学生接受学习的同时,较多关注“知识世界”的问题,注重传递“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较少关注“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态度和情感问题。以该专业“建筑工程制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建筑工程制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之前必要的知识准备。该课程相对抽象和枯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较强的空间概念,同时运用制图原理及识图要领学习专业图纸的识读。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讲授和黑板板书,如果教材理论述说多,工程实例少,教师仅仅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讲授,把房屋建筑从基础到屋顶各构成部分的作用、类型、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讲一遍,如此往复循环,学生跟着教师机械性地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讲授必须要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否则,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教师要根据某种“已知”提出疑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塑造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三、“慕课”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的逻辑思路

“慕课”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并不是完全照搬“慕课”,而是结合具体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借鉴“慕课”平台及“微课程”的教学技术,在专业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的“微课程”教学单元。以“微课程”为基本教学单元,聚焦某一任务,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是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2]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首先,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任务设计要注重分解教学重点、难点。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尽量把课程设计录制成时长在15~20分钟的微视频。

第三,教学任务实施时,充分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多种媒体形式,结合“微课程”单元,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通过线上、线下以及课堂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第四,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最后,“任务”设计要注意网络学习与线下课堂互动课时比例的合理安排,尽量兼顾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以“建筑制识图与构造”课程总体设计为例。课程的总体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首先根据房屋组成结构和施工工艺,归纳总结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再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归入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设计以任务为引领的“慕课”授课单元。具体操作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需求,对课程内容设计提出1+3+11+1方案。教学内容以1个典型施工项目为基础训练主线进行组织,并根据知识体系把该项目整合为三个模块:建筑形体投影与表达模块、房屋构造认知模块、建筑识图模块。在上述三大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将上述知识点和技能点归入到建筑图投影、建筑施工图识读、基础构造、楼地层、墙体与门窗等11个工作任务中,最后再设计一个综合实训项目进行总结提升。每一个任务理实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按照建筑的“成长”周期进行组织,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比如,在“房屋建筑施工图识读”章节教学任务设计时,考虑到高职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渴望被关注和肯定的特点,在任务导入时,提出“学生家长想建房子,如果你是施工技术人员,如何根据图纸指导施工”这一问题引出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任务实施阶段,采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达“图纸会审”的任务书,引导学生根据任务书和小组成员分工,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结合“网上微课程”以线下学习为主,教师定期组织线下学习、小组讨论和答疑。最后以完成图纸会审任务并以小组成果展示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慕课”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的问题逻辑方式,通过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逻辑体系,探析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竹.中国大学“慕课”上线要颠覆传统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09-24.

[2]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学,2014(1).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慕课知识点建筑工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