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画开天 妙趣“水”成

2015-08-04赵珊

人民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法中国画绘画

赵珊

今年53岁的张树珉在中国艺术创新变革的道路上孜孜以求。2007年3月,他创立了中国写意雕刻艺术,填补了写意美术在立体领域的空白,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之后又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委,业内称其为“中国写意雕刻艺术之父”。经过8年的沉淀,2015年4月,张树珉在西安世纪金花时代广场展出了他的没骨水定中国画,一幅幅新作叫人眼前一亮,拍案称奇。“清新高雅,没有污秽之气,纯洁人的心灵。”“近看远看都很美,和西洋的油画有一拼。”懂行的人说:“张树珉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天地。”

生长于黑龙江的张树珉从小酷爱绘画。画笔就是他的坐骑,能带着他奔向美丽的田野、梦幻的山川和广阔的大海。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大画家。他10岁时拜山东老秀才为师,之后向笔画大师胡乃龙学习传统中国画,一套老版本《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唯一的教材。15岁时张树珉就成了远村近邻小有名气的画家,后来他又向当时被打成右派回乡教书的中央美院老师学习西洋画。中西绘画功底兼备的张树珉并没有急于展示自己的画作,甚至在25岁到45岁的20年间,他几乎扔掉了画笔,从事立体领域的研究和突破。在与美丽的大自然交流对话中,在与天然材料的默契或纠结中,张树珉脑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难题——中国画如何发展?

绘画是人类智慧、情感和能力的一种体现。纵观世界各民族各时期的绘画作品,除了文化习俗的影响之外,关键在于绘画技术的差别。从人类的能力角度看,能否精准模拟表达对象是衡量绘画技术的一把尺子。

中国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在描绘物象的技术层面走过了一条曲折之路。从远古的绘画到唐宋精致的工笔绘画,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在勾线添色、随物赋彩的技术层面达到了顶峰,步入了人类对自然物象形象描绘的一个“高原时段”。以线立骨、用线造型,一条条墨线成了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我们的古人很伟大,但后人却千年抱线吃老本。

技法是艺术民族性存在的基础。用了人家的造型技法就失去了自己民族艺术的存在价值。能否通过技法革新,使中国画既能精准造型造物,又能在意境和画面效果上超越西洋绘画的人工刻意描绘?有着中西美术功底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张树珉决定抛弃线,在传统毛笔、宣纸、彩墨中寻找突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索。偶然中张树珉发现了水的作用,水控造型成功了。那一夜他没合眼,一气呵成了八尺整张《鸿途伟业图》。

西方绘画在素描基础上,通过光影效果层层绘彩来精准造型。中国画抛弃了勾线的界定,在特殊的宣纸上很难精准造型。如果借用光影效果那就等于在宣纸上画素描、水彩画和油画。光从哪里来?深夜里张树珉苦思冥想。他为自己设定了一连串的“傻瓜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在宣纸上画画?”“为什么中国画的线用了这么久?”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回答这些问题远远超越了专业范围。张树珉曾一度放下画笔,翻看《道德经》,从传统文化经典中寻找中国画创新的密码。在无欲之“妙”和有欲之“徼”中,他突然寻到了中国画独特的光源,那就是作为隐物质化的道呈现出的生命之光。“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道能之光是万物生命之本真。中国画追求的真善美不正是道能化物的结果吗?”他豁然开朗,并写出了《道能化物》的艺术论。“艺术品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体也有其自身的道能,也具备其他生命体共有的道能聚放功能。无论是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歌舞,还是其他衍生的艺术形式,无不是在释放道能,丰富人类生活。”采访中张树珉脱口而出他画中的追求。

张树珉创造的没骨水定技法,在用墨用色上极尽简约,通过发挥水在成画中的作用,画面效果层次丰富,自然造化活灵活现,表达情感意趣盎然,使中国画再一次回归到了纸本水墨,形成了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致的视觉艺术。无论是花鸟、人物还是走兽、山水,无论是实还是虚,这种国画新技法都能自如运用。看张树珉的画是一种享受。整洁的画面、纯真的彩墨、道法自然、天趣造物。在真实与梦幻中,把人带到一个清静安宁的理想王国,成为化解现代人烦躁心的一剂良药。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馆长、世界著名东方艺术研究专家卡柔·斯密斯看到张树珉的作品后写道:“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独特的写意文化基因,而且还有一种通达人性的精神。观其作品,使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宋代的米芾、苏轼等人的文人理念。中国传统写意的理念载着现代的气息,迎面扑来,深深地震撼了我。”

“艺术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本着对人类负责的精神,聚志同道合之先行者,弘扬艺术至善的一面,才能使艺术更完美更能接近生命本质,为人类释放出灿烂的正能量。”张树珉说。

猜你喜欢

技法中国画绘画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精通拍摄技法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