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资本破冰银行混改

2015-08-04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所有制市场化银行业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近十年以来最大的经营压力。在此经济环境下,银行开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笔者认为,在积极推动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应该客观理性看待民营资本在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银行业的混改应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负债率非常高。一旦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或者大量出现不良贷款,则很容易产生挤兑,会对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冲击。银行业务中对风险的全方位识别、管控和定价,是从事非银行业务的民营资本所不擅长的。尽管当前已经出现不少的民营资本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控股股东,其中部分也实现境内或境外上市,但是从整体上说,民营资本缺乏对银行,特别是对大型银行的业务经验,民营资本参与银行混改,在银行业务层面的作用有限。

银行实现股份制本身就是治理结构的一大进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上已上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但是由于其对金融系统的极端重要性,实质上受政府行政干预较大。比如,大型商业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的行政级别均较高,组织部门对其人事管理具有较大话语权,甚至在各地方分支机构,当地政府对银行的影响力也较大。地方性银行的一把手任免甚至也受地方政府影响。按照目前银行混改的情况看,坚持国有控股地位是前提,而民营资本的介入主要作用在于改善治理结构,逐步解决国有一股独大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避免由此引发的非市场行为,影响银行持续发展能力。在改善治理结构方面,民营资本的介入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公共部门的逐步放权。

笔者认为,混改中民营资本对银行最大的贡献是在银行内部引入了市场化的机制。近十年来,银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规模和网点快速扩张,银行在享受国家制度红利的同时,其内部的市场化进程却停滞不前。银行内部的管理更多的是延续计划考核的传统模式,事业部制改革屡屡提及却鲜有成功实践。笔者不是完全赞成银行事业部制,但事业部制背后体现的市场基因值得肯定。目前国内大型银行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所表现出的迟缓,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其内部跨部门的利益博弈,而不是专业性的原因。只有在银行内部打破大锅饭,打破官僚式的本位主义,才能真正解放银行从业人员的生产力。民营资本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在这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包括银行员工的考核激励机制、银行内部体系的去官僚化等。

总的来说,笔者支持银行在现在的时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原因有三:一是银行经营压力大,资本需求旺盛,而公共部门收入压力增大,引入民营资本可缓解资本压力;二是银行规模较大,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有较大的空间;三是银行内部的问题,需要“外人”来协助解决,特别是在银行内部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方面,需要民营资本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业中民营资本的比例将持续上升,各级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不断减弱,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也将逐步提升。当然,届时银行业利润率下降是大概率事件。(作者/杨杰,中信银行资金托管部总经理助理)

猜你喜欢

所有制市场化银行业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