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2015-08-04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Z]小说敢不敢拒绝影视改编?
[Z]王彦
[HTK]自1987年出版《商州》,到2014年9月《老生》问世,27年间贾平凹共创作15部长篇小说。但其中被改编为影视剧的仅有3部,改编后成为口碑之作的更近乎为零。作为一代名家,贾平凹似乎与时下小说改编影视剧成风的潮流格格不入。
对此,有学者提出,当今文学界紧缺的恰是敢于逆流而行,让影视剧改编无从入手的纯文学性小说。
文学评论家徐兆寿举例为证:2012年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排行榜上,莫言、余华、苏童分列前三。“作家本身功底之外,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每人背后都有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经典电影。”在他看来,莫言背后有《红高粱》,余华有《活着》,苏童则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它们既成就了张艺谋,也成全了作家在海外声名鹊起。
“国内书市同样如此,书店的畅销小说半数以上都有‘触电背景。”徐兆寿说,影视与文学联姻,常常能让一些作家为更多读者认识,具有更大的阅读市场,像莫言、王朔、余华、刘恒、刘震云、麦家、严歌苓等,他们的作品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在小说热销榜上扶摇直上。
[P3]影视对文学作品的推广作用不仅中国有,国外同样早有先河。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乔治·布鲁斯东就在著作《从小说到电影》中写道:“《大卫·科波菲尔》在克利夫兰的影院公映时,借阅小说的人数陡增,当地图书馆不得不在一周内添购132册;《呼啸山庄》被拍成电影后,小说在2年内的销售数量超出过去92年的总和。”[P]
“触电”让小说流传更深广,这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复被佐证的真命题。
但真命题却叫人爱恨交加。徐兆寿旋即话锋一转:“影视剧走红了,想当编剧、当导演的年轻人多起来,而安静写作的越来越少了。”
徐兆寿的另一重身份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他一直在留心具有文学天赋的年轻人,但学生们每每志不在此。徐教授很清楚,剧本创作接触到的是声色犬马的物质世界,而真正的纯文学是孤独的精神构建,“可惜现实面前,多数人倾向于物质”。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同样用“生不逢时”来形容现时的文学环境,“20世纪是属于作家的欢歌,文学占据绝对主力。而21世纪,图像在阅读中越来越重要”。令评论界忧思的现状是,当代年轻人的座右铭不再是文学作品里的一句箴言,取而代之的是影视剧的走红台词。长此以往,纯文学恐会为剧本式写作让位,就如同诗歌曾经的式微那样,那将是文学天大的灾难。
“灾难”是危言耸听吗?王小波的一段话可作注解,他在杂文《盖茨的紧身衣》中问道:“电影时代,小说怎么写?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几十页洋洋洒洒的文字叙述,放进宽银幕后只需几秒。电影让阅读变得轻松,既然如此,何须几十页纸?几页、几行足矣。”
永远不要责怪读者变得浅薄,而要想想,是谁帮他们放低了文学门槛?
(选自2014年12月8日《文汇报》)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论“影视对文学作品的推广作用”的一项是()
A莫言、王朔、余华、刘恒等作家的作品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在小说热销榜上飙升。
B《大卫·科波菲尔》在影院公映时,当地图书馆不得不在一周内添购132册。
C《呼啸山庄》被拍成电影之后,小说在2年内的销售数量超出过去92年的总和。
D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的走红台词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当代年轻人的座右铭。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代名家贾平凹的作品因为文学性太强,让影视剧改编无从入手,被改编为影视剧的很少。
B文学虽然在20世纪占据着绝对主力地位,但到21世纪已经让位于日渐兴起的剧本式写作。
C影视有自己的叙述特点,文学作品中需要几十页的文字叙述,放进宽银幕后往往只需几秒。
D真正的纯文学是孤独的精神构建,具有文学天赋的年轻人要走上这条路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余华、苏童能跻身2012年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排行榜,主要因为都有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经典电影。
B影视与文学联姻,让一些作家不仅在国内为更多读者认识,具有更大的阅读市场,而且在海外声名鹊起。
C在现实面前,多数人并不倾向于精神,因此想当编剧、导演的年轻人多起来,而安静写作的越来越少了。
D剧本式写作放低了文学的门槛,在让阅读变得轻松的同时,也让读者变得浅薄,这将给文学带来灾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HTK][P2]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咈然去。翌日削逢圣籍。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P]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
[WB]能:亲善
B意逢圣且沮之[DW]沮:泄露
C子第去,毋忧我[DW]第:只管
D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
[DW]视:守护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逢圣少有文才,声名远播。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后来殿试考中第二名,以致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竟误传出自他之手。
B贺逢圣公私分明,立场坚定。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尽释前嫌,起草奏疏为主帅熊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决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严于律己,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匡正。
D贺逢圣处险临难,宁死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5分)
[ZZ1Z]
[ZZ1Z]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5分)
[ZZ1Z]
[ZZ1Z]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Z]摊破浣溪沙①
[Z]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8词的上阕是怎样来描绘桂花的?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ZZ1Z]
[ZZ1Z]
9“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ZZ1Z]
[ZZ1Z]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两句写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2)刘禹锡在《秋词》中借鹤以抒发自己英雄气概的名句是“,”。
(3)陆游《书愤》中“,”两句描绘了南宋军队打败入侵金兵的辉煌战争画卷。
[Z]乙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Z]乞丐与小女孩
[Z]吴志彬
[HTK]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才有了自己的地盘。没有一个乞丐敢在这条街上乞讨。
每天,在两家商店结合部的一个角落里,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脚,不远处是他唯一的家当:一个半新不旧的小铁瓷盆。不时有硬币落盆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但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蒙眬的目光穿过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落在对面的花店门前。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终于有一天,小女孩也发现了他。她问妈妈:“他是谁?”“是乞丐。”妈妈说。“什么是乞丐?”小女孩又问。年轻美丽的妈妈摸着她的头,想了想回答:“乞丐就是肚子很饿,但没有钱吃饭,很可怜的人。”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乞丐的生活没有未来,只是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等待日出日落。但这一天对年轻的乞丐来说却不同寻常,因为那只美丽的蝴蝶突然飞到了他的面前。
乞丐坐直了身子。小女孩站在他的铁瓷盆前,伸出一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枚硬币清脆地落入盆中。小女孩有些羞涩地对他一笑,转身要走。
“等等。”他叫住了她。他蹲在她面前,有种想抱抱她的冲动,但他知道不能。他从盆中轻轻拿起一枚硬币,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叔叔不能要你的钱。”“为什么?”“因为你太小,大人不能要小孩子的钱。”小女孩紧握那枚硬币,紧蹙着双眉,十分难过的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柳月。”他想起了家乡河边的柳和池塘里的月。“真好听。”“那你叫什么?”小女孩反问。“我?我叫石头。”
小女孩咯咯地笑着:“骗人,石头不是人名。”他也笑了:“可叔叔真的就叫石头。”
“那好吧,石头叔叔,你不要我的钱,那我就把这个送给你。”小女孩变戏法似的伸出另一只手,手里是一朵鲜红的玫瑰。
年轻的乞丐有些不知所措:“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再说我要它也没什么用呀。”
“你可以送给你最喜爱的女人啦,妈妈说每天来买花的男人都是送给他们最喜欢的女人的。”小女孩很认真地说。
他收下了那朵玫瑰,从怀中掏出一个贴身的小布包来,打开来里面是一块穿着红线的翠绿玉佩。他把玉佩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叔叔就用它交换你的花好吗?”
“柳月!柳月!”女孩的妈妈如箭般冲过马路,一把抱起了她:“你这不听话的孩子,谁让你来的,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女人厌恶地看了一眼乞丐,抱着孩子离去。
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大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4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两行清澈的眼泪流过肮脏的脸。
第二天一早,花店老板娘拿着那块玉佩来到街角。年轻的乞丐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上那只铁瓷盆,里面是一枝鲜红的玫瑰。
从此,再也没人见过那个年轻的乞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乞丐的人生遭际和内心世界,反映了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深沉的忧思。
B乞丐身体健壮,能够自食其力,但是嗜赌的恶习最终让他人财两空,更让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所以他“懒散地”以乞讨为生。
C小女孩长得很像乞丐的妞妞,所以他在行乞时并不关心盆与硬币,而在关注着小女孩,而且眼中还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D小女孩平等而友善地对待乞丐,不仅给他硬币,还送他鲜花,但乞丐最缺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所以他收下了鲜花,退还了硬币。
E小说结尾没有交代乞丐最终的人生走向,如此安排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构思效果,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遐思。
(2)作品中的乞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ZZ1Z]
[ZZ1Z]
(3)作品是怎样叙述乞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ZZ1Z]
[ZZ1Z]
(4)作品叙写乞丐用玉佩交换小女孩玫瑰一事的意图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ZZ1Z]
[ZZ1Z]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Z]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HTK]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直到1999年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众视野,作为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在这之前,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1926年8月16日,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1944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后来于敏发现,因为是工学院,老师讲课更强调知识的运用,而他对新知偏偏喜欢寻根探源。他喜欢沉浸在“纯粹”的理论之中,高深的物理学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于是,1946年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随后考取研究生,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很快,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这期间,于敏与杨立明教授合著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
1961年1月的一天,于敏奉命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到于敏,钱三强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经所里研究,报上级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又是唯一没有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站到世界核科学的高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他的工作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研制工作初期,于敏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他拼命学习,在当时中国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搜集国外相关信息,并依靠自己的勤奋进行艰难的理论探索。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是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苏联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而我们的设备更无法与他们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用来氢弹设计。不过,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员,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人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1965年1月,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达命令:把氢弹的理论研究放首位。这一年,于敏被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9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设计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带领科技人员总结经验,随即设计又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67年6月17日早晨,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于敏用两年八个月,研制出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比美国少用四年半。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敏说,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是因为怀抱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才让本有可能走上科学巅峰的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于敏认为自己这一生留下了两个遗憾,一是这一生没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交流;二是对孩子们关心不够。
[HTF](选自2015年1月13日《北京日报》,有改动)[HT]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于敏不仅具有物理天赋,而且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但是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28年,从未公开发表过自己的著述。
B钱三强不仅慧眼识才,将于敏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而且对他寄予厚望,委以研制氢弹的重要任务。
C虽然于敏领导的工作组设备落后,人手一把计算尺,但是他们用穷人的穷办法解决了美英等拥有先进设备国家都未能攻克的繁复计算难题。
D为了使中国赶超美、英、法、苏联等发达国家的核威慑能力,本可能走上科学巅峰的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
E在研制氢弹过程中,于敏完全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他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失去了到国外学习深造交流的机会,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培育。
(2)于敏一生中有哪两次重要的“转行”?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ZZ1Z]
[ZZ1Z]
(3)于敏为什么能用比美国少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ZZ1Z]
[ZZ1Z]
(4)于敏身上体现了“两弹一星”的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ZZ1Z]
[ZZ1Z]
[HS3][Z][HT4H]第Ⅱ卷表达题[HT]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针对盲目出国留学的乱象,留学专家尹航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出国前务必要,做严格的选择和必要的规划。
(2)叶笃正院士是我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90多岁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和思考,仍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CD#4]。
(3)中印边界谈判过后,印度一些人又开始[CD#4]地制造中印水纷争的话题,并称这是比中印边界争端还要严重的“战略问题”。
A殚精竭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B深思熟虑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C殚精竭虑处心积虑深思熟虑
D深思熟虑殚精竭虑处心积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关注原创和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多年空缺,它在2014年终于被“透明计算: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这一成果终结。
B目前,京城百姓已喝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江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表示,北京将以“喝、存、补”的方式,最大限度用好来之不易的南来之水。
C新《环保法》规定,只要排污单位和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违法一天就罚一天,上不封顶,直至罚到违法行为改正为止,可谓“史上最严”。
D在完善的支持体系作用下,小企业得以成为“美国经济的脊梁”,在过去的10年里创造出美国70%左右的新增就业,贡献出55%的技术创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P3]作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关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CD#4],[CD#4],[CD#4]。[CD#4],[CD#4]。[P]
①主要湖泊面积至少增加760平方公里
②该地区地表水至少增加849亿立方米
③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近10年来,成果初步显现
④长江、黄河年均径流量分别增加399亿立方米和57亿立方米
⑤其中扎陵湖、鄂陵湖面积分别增加约75平方公里和117平方公里
⑥干流水质连续9年达到或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A③④⑥②①⑤
B③④⑤⑥②①
C③②①⑤④⑥
D③②①④⑤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随着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乡村的景象却日渐凋敝,尤其是大批移民离开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CD#4]。于是,“乡愁”成为一个容易引人伤感、叫人唏嘘的字眼。每每岁末年初,古诗词热、家风家训热乃至《舌尖上的中国》热,都能成为一种民众瞩目的文化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热潮”以一首诗、一条家训或者一道美食为载体,[CD#4]。当传统文化热潮中的乡愁超越了家乡的一棵树、一条河,而具有了诸如家风或者美食这样的文化外在,乡愁便生了根,[CD#4]。
17下表是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实体书店图书零售情况分析表。比较图表中的两组数据,从增速角度归纳出两个结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有人说,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拟题人:姜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