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仁富:倾尽家财向日本皇室讨国宝

2015-08-04王丽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2期
关键词:刻石旅顺皇宫

王丽

从《旧唐书》中发现“惊天秘密”

今年73岁的王仁富毕业于大连大学中文系,是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教授,也是东北知名的刻石研究学者。

30多年前的一天,喜歡研究历史的王仁富在阅读《旧唐书》时无意中读到一段关于“唐鸿胪井刻石”的记载文字,令他大吃一惊。

713年,唐玄宗使鸿胪卿崔忻前往辽东,册封靺羯(都城今吉林省敦化市)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经过数月行走,崔忻跋山涉水到达靺鞨都城,宣读诏书。714年夏天,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途中路过旅顺都里镇时,崔忻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并在井边立了一块石头,刻上“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29个字,作为渤海归入大唐版图的历史见证。这块石头是一块重逾9吨、单体10余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史称“唐鸿胪井刻石”。

后来,王仁富又从朋友口中得知,如此珍贵的石碑在旅顺早已不存在了。更令他惊诧的是,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唐鸿胪井刻石”。王仁富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清代光绪年间,当年的“鸿胪井”已湮没,唯刻石仅存,这就更显出当年刻石者独到的用心,刻石也因此受到了后人更多的重视和保护。1895年,清军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碑亭对刻石加以保护。

这件价值连城的唐代国宝,到底是怎样“神秘失踪”的呢?原来,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占据旅顺,“唐鸿胪井刻石”很快就引起日军注意。1905年,日本特务来到旅顺考察刻石,次年写出调查报告,认为刻石是辽东一块稀有的唐代石碑,后海军司令富冈定恭中将亲自将刻石掠运到东京。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军省以日俄战争“战利品”的名义,将刻石献给日本皇宫。

1911年,日本海军在旅顺的刻石遗址上建立了搬移中国文物的“记功碑”,也就是至今存在于旅顺黄金山上的“鸿胪井之遗迹”碑。这块遗迹碑激起了王仁富的愤怒,也成为后来他赴日讨还国宝的重要历史物证。

1994年农历大年初六,王仁富在翻看一本名叫《东北史地考略》的书籍时想起了远在日本的“唐鸿胪井刻石”,这位刻石学者内心很不平静。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对这个流失百年的唐代国宝进行深入研究和追讨。

给日本皇宫写信得到回应

后来,王仁富曾向日本文物部门写信,打听“唐鸿胪井刻石”的有关情况,信件发出后石沉大海。老人不死心,几年间又先后跟日本外务省等多个部门联系,要求他们交还国宝,但对方均置之不理。

1997年,已经退休的王仁富自费跑到北京,向学术界人士求助。他通过策划“刻石回归”活动,唤起人们对“唐鸿胪井刻石”的了解和重视。在此后的十多年里,王仁富一边参与“唐鸿胪井刻石”的讨要工作,一边四处游历演讲,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了解关于国宝的历史。他在演讲中说道:“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现藏于日本皇宫。它见证了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的过程,目睹了日本遣唐使西去东归学习盛唐的往事,记载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东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从白城到旅顺,从北京到广州,从海口到西安,王仁富宣传奔走的路线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崔忻出使的里程,他们都备尝艰辛。最令他难忘的是,2000年春节前两天,他还在外地奔走宣传,直到农历二十八才买到一张无座号的返程车票,硬是在嘈杂的火车上站了一天一夜才回到家。

王仁富的工资虽然不薄,但退休后这些年花在碑刻石回归策划上的差旅费、电话费、资料费以及供养老岳母的生活费,已使他在经济上捉襟见肘。鲜为人知的是,年近古稀的他,每天花在饮食上的钱不足5元,就连买药也总是挑最便宜的。为解燃眉之急,王仁富甚至几次萌发了把自己的家产 —— 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屋抵押出去的念头。他横下一条心,宁可自己无家可归,也要接“唐鸿胪井刻石”回归故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王仁富对收藏在日本东京皇宫里的“唐鸿胪井刻石”很是担心。不久,他组织白城师范学院的学生,用“折纸鹤”的方式向日本受灾人民祈福。同时,他将一笔捐款和纸鹤连同一封信件,邮向了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皇宫。信件的大致内容是:向日本受灾群众表达慰问和祈福,表明了他为“唐鸿胪井刻石”研究者的身份,纠正了对刻石上的文字“崔忻”的错误理解,并询问“唐鸿胪井刻石”是否受到地震的影响。

2011年6月17日,日本皇宫对王仁富教授的信件做出回复,除对这位富有爱心的中国学者表示敬意外,信中还确认“地震对刻石没有造成影响”。回信的落款姓名是“羽毛田信吾”。

日本皇宫的回信深深地触动了王仁富。按照他的说法,这次回信是中日双方就“唐鸿胪井刻石”的第一次信息交流。

中国民间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最令王仁富高兴的是,他创办的中国“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会引起媒体和高端人士的关注,罗哲文、崔永元等一批有识之士相继投入到关注“唐鸿胪井刻石”等被掠中国文物的行列中。

2013年,王仁富在北京的好友黄先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唐鸿胪井刻石”流失史料的64页完整复印样本。这些史料样本正是那段历史的铁证。

黄先生和王仁富等人经过专业分析,大致翻译了这64页史料的汉字意思,为“唐鸿胪井刻石”流失到日本皇宫的过程记录,于1908年所写,第一部分为目录,第二部分为刻石搬运过程,第三部分为一些见证过刻石的日本人的描述。

此外,研究会两名副会长张永年和王维明赴日本探访“唐鸿胪井刻石”的现状时,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日本宫内厅委托中日友好协会将5张“唐鸿胪井刻石”的相关照片转交给了他们。王仁富从东京学术界友人口中得知,自从“唐鸿胪井刻石”被日本人夺走后,日本皇宫不允许任何人参观,甚至日本人也不准靠近。所以,能得到这5张珍贵照片也是非常不易的!

在王仁富多年不懈的奔走呼号下,2014年8月9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迅速归还所掠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我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被掠文物。消息传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欧洲有媒体称:“中国民间组织只是起到一个先驱的作用,出发点还是为了推动中日友好。这个问题不解决,两国隔阂可能会越来越深。”不少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也主张尽快将“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还给中国。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王锦思说,他们已通过函件方式敦促日本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下一步还将组织专家赴日本考察。如果通过民间努力不能促成文物回归,还将参照韩国讨要“北关大捷碑”等国际先例,请求政府出面。

王仁富说,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国际法早有规定。早在196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战争罪及危害人类罪不适用法定时效公约》规定:“残害人类战争罪,不论其犯罪日期,不适用法定时效,可以永远追究其责任。”

从713年至今,“唐鸿胪井刻石”已经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到现在为止,它已经“离家”100多年了。王仁富表示:“我们追讨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种国际正义;我们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诉求。”

猜你喜欢

刻石旅顺皇宫
清代皇宫的预防医学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皇宫的大门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元氏所出十六国后赵时期界封刻石小考
各国皇宫大对比
重建祖屋之刻石联
积木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