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5-08-04李杰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很多高校的贫困生本身的心理状态不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何就高校贫困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工作开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思路

1引言

高校的贫困生群体的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内部各项教育的重要内容,贫困生本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生活学习压力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不佳的心里问题,再应对学习生活和自身的成长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要想真正的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必须深入的开展心里将抗教育工作,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实现健康的成长。与此同时,对于高校本身来说,其贫困生本身的心里状态和思想状态对于高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也有着十分深入的影响。因此,积极开展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其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焦虑的心理问题。对于一个贫困大学生来说,其大学期间的生活与学习费用是很高的,对于很多贫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一笔费用。很多家庭为了满足孩子的学业需求,往往举债数万、变卖家产等,希望孩子能学有所成。贫困生本身肩负着一个家庭的期望,其本身心理会面对更多压力。另一方面,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贫困生本身也会为了缓解生活压力来参与业余时间的勤工俭学,这也占用了他们的休息和正常学习的时间。久而久之,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众多压力的影响下,很多贫困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焦虑。

第二,自卑的心理问题。纵观我国整体教学现状来说,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其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学,而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随着不同城市地区教育水平差距逐渐加大,不同地区中小学阶段中,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教学过程中很多其他艺术类学科、体育学科等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诸多的限制。久而久之,一些来自于偏远地区的贫困生,其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相比于其他学生自身不具备特长,进而自身自信心受到影响,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

第三,嫉妒的心理问题。贫困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看到其他同学处于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中,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敌人一定,在心态方面出现失衡,产生一定的嫉妒心理。贫困生认为生活的不合理待遇,导致了让他们陷入艰苦的生活境地。在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疏导的时候,学生这种心态就可能更加偏激化,进而产生更多严重的问题发生。

3提升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思路

第一,通过完善资助体系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于贫困生所面临的困境,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高校要予以重视,并且尽最大能力进行帮扶。针对于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制度。学校也要积极的推进各项帮扶工作的开展,为贫困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在进行资助的过程中,也要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的奋斗精神,自强、自立的实现自身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也可以在内部设置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回报,进而让资助行为变成大学生的自助行为。这种合理的资助行为,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焦虑心态进行缓解,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前提工作。

第二,通过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要针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打造一个相对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在和谐的环境中,贫困生所存在的一些负面的心理状态可以得到有效的环节,并且其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也更加容易被清除。高校内部在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力度,并且积极开展各项心理普查和调查问卷活动,对于当前贫困生群体的心态问题进行了解。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也可以组织不同討论会、班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对于心理教育工作进行普及,给学生讲解一些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的能力。针对于学生所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教师也要加强相应的疏导和调解引导,在发现心理问题时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多关注学生,多聆听学生的需求。另外,不同的班级和年纪之间也可以积极组织一些爱心传递活动,让学生一起参与一些特定的公益活动。贫困的学生在参与帮助他人的活动中,也可以了解到社会当中存在着一些更加不幸的人,他们也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并且转移自身不良的心理状态和问题关注点,逐渐打开心扉。

第三,通过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来拓展心理教育途径。在网络时代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提高相关教育活动开展途径的丰富性。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很多学生都愿意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倾诉。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对贫困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心理咨询,就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决,通过QQ群、论坛、微博、微信、博客、电子邮件等不同形式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并且掌握一些负面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群体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点。我们要客观的对待贫困生群体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认识到贫困生自身的优秀品质。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资助体系、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及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等不同途径入手,更好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真正的将教书育人与帮扶工作进行结合,让贫困生也能在高校中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安苗.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4)

[2]陈潇.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与救助工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

[3]周超,孟祥辉,张洪彩.工科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01)

课题编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地方性高职学院贫困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4BXSZ017

作者简介:李杰,男,35岁,副教授,副科级干部,3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2年。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