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害人害己
2015-08-03汤重南
汤重南
日本通过1868年明治维新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大国。崛起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不仅与西方列强为伍,欺压东亚弱小邻邦,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跃登“东洋霸主”地位后,日本军国主义竟炮制“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侵略铁蹄践踏了东亚、东南亚各国,入侵我台湾,吞并琉球、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更妄图与德、意法西斯分霸全世界。
曾几何时,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及世界人民的沉重打击下,于1945年8月迅速崩溃败亡,留下很多教训,值得吸取。然而,今日之日本,右翼思潮泛滥,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妄图借尸还魂,令人不能不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以史为鉴,警示未来,有必要回顾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和覆灭的历史。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根源
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渊源于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武家当政及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产生于八、九世纪,并于11世纪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相继建立的镰仓、室町和江户幕府时期,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并逐渐发展和形成了武士道,即武士精神。它既是武士的人生观、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义务和职责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精神、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思想亦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日本古代,就已有关于神功皇后的神话传说。到16世纪末,日本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首次提出征讨朝鲜、进占中国、印度,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并于1592、1596年两次出兵侵朝,利令智昏地声称,朝鲜京城已被攻陷,自己“将直捣大明国”,让其养子丰臣秀次准备迁都北京,自己则“居守宁波府”,以便“占领天竺(印度)”。丰臣的扩张思想和侵略野心之大,集日本统治者之大成,达到空前程度,堪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鼻祖。
丰臣之后,日本统治者及许多思想家,不断鼓吹其计划、宣扬其思想,致使日本对外侵略思想在300多年間延绵不绝且日益猖獗。日本经世学家及维新运动的先驱者,如林子平、本多利明、吉田松阴等代表人物,都大肆鼓吹对外扩张思想,特别是“明治维新的先驱思想家”吉田松阴,公开提出:失之于欧美,补偿于满鲜(中国东北与朝鲜)的战略。这些人对明治领导人影响极大,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的主要
原因
一是明治维新改革的不彻底。政治上,近代天皇制集皇权、政权、军权、神权于一身,而政府各部门则由封建武士出身者掌权,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成为维新领导人向日本国民,特别是向军队和学生灌输的伦理规范。经济上,地税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家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二是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却迅速发展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近代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是以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和武装侵略为重要手段的。故除具有早期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的典型外,更具有封建军国主义的特点。
三是日本国内外均无制约和阻遏军国主义发展的形势和力量。日本国内曾有三次民主运动高潮,即自由民权运动、大正民主运动和护宪三派斗争、反法西斯斗争,但均遭失败;日本对外侵略时,不仅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制约、反对,反而得到其他列强的纵容和支持;东亚其他国家,也无力量制约。日本军国主义屡屡冒险却均较轻易得手,更刺激其向军国主义道路狂奔。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的过程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大体从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是日本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10年。明治政府上台伊始便确定了“与各国对峙”的目标。天皇在1868年发表的《宸翰》(御笔信)中宣布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871-1873年日本岩仓具视使节团(48人及59位留学生)出访欧美12国,历时20个月,完全接受了西方列强“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的理论观念,为日本军国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明治维新“三大政策”中的“富国强兵”,主要措施就是尽力建立和扩充军队,其常备军不称国防军而称“皇军”,强调效忠天皇。在这10年中,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对外侵略扩张,对内残酷镇压体制的构成,标志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孕育形成。
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大体从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签订《日英新通商航海条约》,发动侵朝、侵华甲午战争的1894年。其间,1881年建立宪兵制度并发布《军人敕谕》,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1893年军部的形成等均为其标志。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
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大致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就不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
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特点及危害
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其发动的侵略战争具有五大特点。
一是不义性。军国主义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战争无一例外全都是侵略战争。二是冒险性,即是所谓“以国运相赌”的赌徒。三是野蛮性。甲午战争时所进行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和侵华战争时的南京大屠杀,即是典型代表。四是掠夺性。每次侵略战争均大肆掠夺,还逼迫弱小国家割地赔款,如甲午战争后,迫使中国赔款2.3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国库收入的四倍半。仅这次从中国掠夺的战争横财,即使日本“朝野之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日本“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五是欺骗性。日本军国主义总是对外进行欺骗宣传,其狡诈性及颠倒黑白手法可谓登峰造极。
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危害世界和亚洲,特别是对中国、朝鲜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为历史上罕见、令人发指,也给日本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在战争后期,日本首都东京80%以上住宅被炸毁,仅1945年3月10日一天空袭就炸死15万人以上,除京都、奈良外,几乎所有的日本城市均被空袭,到处是废墟。尤其是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一瞬间,十几万居民惨遭伤亡,造成人类史上空前悲惨的情景。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使日本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经济倒退了25年!战争更使日本人精神创伤深重,可以说已是“精神全面崩溃”了。人们思想极为混乱,传统道德观念均被破坏。
日本军国主义覆亡的教训
首先,近代日本国家战略的错误是最致命的。日本帝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总目标、总纲领中已埋下祸根。“与各国对峙”“宣扬国威于四方”等国家战略目标,表明了对外扩张的野心;特别是在迅速崛起过程中:1874年便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6年便把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强加给朝鲜,1879年吞并了两属的独立王国琉球,划入日本版图称为冲绳县。在1894年7月16日与英国修改不平等条约成功后,次日就召开御前大本营会议,部署挑起甲午战争,九天后的7月25日,即发动了侵朝侵华的甲午战争。国家战略的这一根本性错误,是日本帝国败亡的根本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教训。
其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日本招致灭顶之灾的必然。只有根除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形成、发展的几个成因,才能避免和防止军国主义滋生、发展。一是进行彻底的全面改革,防止改革的半途而废和不彻底,补上政治民主化的缺失;二是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历史传统,特别是剔除、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对外扩张侵略的传统思想及武士当政,以军事立国等等。
第三,推行以“强兵富国”为主导的政策,是日本帝国败亡的又一重要原因。一味强兵、发展军事,最后不能富国而只能败国、亡国。“富国强兵”在日本图强过程中逐渐转变成“强兵富国”政策。日本军国主义之父山县有朋在1880年11月给天皇的奏文中曾明确说道:“兵强,国民志气始可旺,国民自由始可言,国民权力始可论,交际平行始可保,互市始可制,国民劳力始可积,然后国民之富贵始可守”,说“兵之多寡”重于“国之贫富”,强兵、扩充军备乃“燃眉之急”。推行强兵富国政策的逻辑,更具体化为所谓“大陆政策”,即从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台湾、东北入手,进而侵占全中国,最后侵略东南亚,称霸亚洲。正是推行这一错误的政策,使日本帝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地从战争走向更大的战争,终招致彻底崩溃。教训何其深刻!
第四,妄图以对外侵略战争实现强国梦,只能是走火入魔。明治初期图强之时,是以改革促发展;而从明治中后期开始,已转变为以战争促发展了。日本帝国的发展,其工业化的实现、产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均与侵略中国、朝鲜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导致日本国民经济,直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均被纳入了军事、战争轨道,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战争—经济军事化、国家发展强大—更大的战争—经济更加军事化、国家更发展强大,发展为强大的军国日本—直至发动侵华战争和挑起太平洋战争……这部战争机器不停地运转,只有到国民经济和军国日本彻底崩溃才被迫停止下来。以战争促发展,只能使日本帝国彻底崩溃,使现代化成果悉数丧失。
日本帝国崇尚、迷信“弱肉强食” “强权即公理”的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终于自食其果,招致灭顶之灾。在走上国际社会与国际接轨时,日本派出了访问欧美的岩仓使团。使团在考察德国兴起发展和强大原因时,于1873年3月15日拜会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向他请教小国如何富强之道。俾斯麦说:“方今世界各国,虽皆声称以亲睦礼仪相交往,然此全系表面文章,实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法虽号称保全列国权利之典章,然而一旦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变动;若与己不利,则幡然诉诸武力,固无常规也。小国孜孜省顾条文与公理,不敢越雷池一步,以期尽力保全自主之权,然遭其簸弄凌侮之政略,则每每几乎不能自立。是以(普鲁士)慷慨激奋,一度振兴国力,欲成为以国与国对等之权实施外交之国。乃振奋爱国心,积数十载,遂至近年始达成所望。”俾斯麦这番“强权即公理”的话,“极大冲击”了岩仓使团,副使大久保利通对俾斯麦佩服得五体投地,称其为“誉满全球的俾斯麦大先生”,认为“治理新国家必须像他那样。”回国掌握日本大权后,大久保利通确实照俾斯麦所言而行,他亦被称为“日本的俾斯麦”“铁血宰相”。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更进而提出脱亚入欧的战略主张。日本最终走向了法西斯,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抗击下,最后覆亡。
“让历史照亮未来”。回望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最终覆亡的历史,总结惨痛教训,是为了东亚现在和未来的和平与发展。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正确把握未来;如果歪曲或否认历史,必将误导未来。战后日本70年的历程也充分说明,和平发展才是正道。以改革促发展,则能真发展;以战争促發展,则发展终将失败。“聆听历史是一种智慧”。我们期望和相信聪慧勤奋的日本人民也能总结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之路,决不允许日本重蹈历史覆辙,为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