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零距离
2015-08-02郭德武
郭德武
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零距离
郭德武
无棣县地处山东省最北部,濒临渤海湾,北靠津京塘,全县耕地面积83万亩,人口43万,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其中小麦、玉米面积在37万亩左右,棉花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是全国产粮大县和优质棉生产基地。
近年来,无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坚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龙头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彰显无棣农机特色的新路子,全县农机化发展提速加快,各项工作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农机总动力达100万千瓦,大型农机装备8000多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3000多台,全县农机化水平达92%,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2014年,无棣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全国棉花农机与农艺技术融洽示范区”;2015年,无棣县荣获“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项目带动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项目资金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杠杆。无棣县农机部门始终视项目为机遇,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成功组织实施各类农机推广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使项目推广的技术路径成为全县农业种植的新常态。2009至2011年,无棣县连续三年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2014至2015连续两年实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和土地深松整地及农机报废更新项目;2014年以来,全面实施小麦分层施肥和宽幅精量播种项目,深入推广秸秆还田、土地深松等技术措施,不仅使农民使用这些节本增效的农机种植新技术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而且使全县的耕地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目前,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7万亩,小麦分层施肥和宽幅精量播种达20多万亩,全县土地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耕地得到了有效改良。
龙头带动 加速农机合作化进程
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的萌生扩大,也相应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无棣县坚持因势利导,多方扶持,通过抓制度机制建设,抓思想业务教育,抓服务理念创新,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组建农机合作社,坚持在拓宽服务领域上下功夫。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县农机大户积极响应,一呼百应,心齐劲足,纷纷加入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步伐加快,龙头产业优势明显,全县涌现出很多有实力、前景好的农机合作组织,大农业、大农机、规模化、区域化种植和“十统一”农业生产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8家,成为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深入基层 找准“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实现零距离,关键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然而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找准“最后一公里”。对此,无棣县农机局高度重视,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创新实施“进千村、帮万户”工程,发动领导班子各自带队走出去,逐一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带头听,实际看,到农民群众中去寻找这“最后一公里”。先后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采取“面对面”与“背靠背”紧密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汇总农机工作中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所在,终于找准了最后一公里。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群众对增收致富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群众的期盼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虽然无棣县农机装备结构、农机技术推广都达到了一个新起点新境界,但由于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传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农机化的潜能远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现有农机技术推广普及的力度、规模、范围还有不少拓展、挖掘和提升的空间。在为农服务、开展农机化服务中,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重自身利益,轻群众利益,短期行为与群众长远利益相衡,偏重短期利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和服务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等等,都成为制约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多措并举 实现服务零距离
近年来农机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为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储备了大量资源。如何整合农机资源,发挥农机资源的作用,对农机合作组织如何运作?功能如何强化?如何组织领导?怎样加强教育培训?对农机部门是一个考验。不仅思路要转变,观念更要转变。无棣的经验是不断拓宽服务空间,开拓视野,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想农机,议农机,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把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落实到群众满意上,落实到群众需要上,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切实做到打通农机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零距离。其具体做法:
一是强化培训教育,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根基在于土地和全县广大群众的支持,在于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近几年外地来无棣跨区作业的机具少了,作业的空间被无棣农机合作组织填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水平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无棣县农机局大力加强农机合作社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思想建设,切实解决有的农机合作社轻服务和服务不优的问题,教育他们放远眼光,心系群众,宁可放弃千元也不放弃一亩,坚持不论是夏种还是秋收,不论是零星地块,还是连方大片,都要合理摆布,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不因地块零碎而放弃,不因价格低廉而回避,敦促各农机合作社在自己区域内树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威信,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统筹规划区域,提高服务效率。无棣县农业布局的特点是东部大面积棉田,中部大面积枣园,西部集中小麦、玉米,全县有300多个粮食和棉花种植村。根据这一区域特点和村庄分布,无棣县对所辖区域的20个农机合作社,打破所在镇域界限,规划农机作业服务区域,实施兼并或组合,缩短农机服务里程和路径,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农机合作社交叉服务带来的利益碰撞,减少人为内耗,不仅实现了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和服务效能的“三提高”,而且实现了合作社服务水平的社会化、多元化、区域化,形成了各合作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服务质量和水平竞相提高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村落农民群众的需求,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机服务零距离提供了保障。
三是坚持科技先行,完善服务信息组织体系。农机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加强信息化服务是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能和手段。为此,无棣县农机局积极筹划,多方运作,建立了全县农机作业指挥平台,为全县有影响的20家农机合作社安装了40套农机作业检测仪,在局办公楼设立了农机作业指挥中心,在室内既可指挥和监视农机作业的质量和运行情况。同时,与县联通公司合作开通了农机服务“一线通”,第一时间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难题,只要群众有要求,随时可调动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和农机手,真正实现了农机服务零距离、全方位、全覆盖。
四是加强领导,为强化农机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坚持把农机合作社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放在首位。不定期的进行业务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有针对性的授课、传道。在加强农机合作社硬件建设暨优化装备结构的同时,加强政治素质、为民服务理念等软件建设,同时培养过硬典型,打造文明之师,加大对农机服务提升工作的财力支持,把有限的经费优先用于提升服务所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打通最后一公里”工作持续健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