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云亦独思

2015-08-02袁纪超

乡音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保持一致盲从盲目

文/袁纪超

(作者为衡水第一中学学生)

60年前,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人们在做出决策或行动时是否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他给参与者两张图,让他们判断图上所画线段是否长短一样。起初应试者的答案都是正确的,看出了线段长短不同。但心理学家事先安排的几个人却坚持说线段长短一样,最终导致超过70%的人推翻了自己原有的判断。

显而易见,这个实验验证了,他人对事物的认知,会影响到一些人对事物的判断,特别是在其举棋不定时,更容易选择和他人保持一致,和意见坚定的人保持一致。

于是,“好多人”和“他们”还有“有人”似乎是知识最渊博,知道最多的人,他们总是能发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却又让人采信不疑的观点。

当“好多人”先生说绿豆能治百病时,“好多人”先生的追随者们便蜂拥而上,硬是把绿豆炒得打着滚涨价。“他们”先生说西瓜瓤之所以又红又甜,是因为往西瓜里打了色素、糖水,尽管科学数据已证实这是谣言,但依然挡不住那些拥趸趋之若鹜。正是这种一窝蜂的盲从、跟风、随大流,让越来越多的谣言有了安身之所,不断搅乱着我们的生活。

“从众”本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从众行为的评价,也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比如对公序良俗良好社会规范的服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都会从众。我们反对的是盲从,当一些人的行为有悖于道德法规,有违常理时,我们就必须坚守准则,不盲从于众。

人们为什么喜欢盲从呢?在心理学家看来,从众是一种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或“人云亦云”“意志不坚”的心理现象。深析盲目从众现象,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盲目从众者都秉着这样一种观点:众人所为或许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不失为一种保险的选择。因为对未知的事物,人们常常会产生恐慌心理,出于防范心态,往往出现从众行为,看见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太多的理性判断,即使冷静判断后也会跟随大众选择,觉得即使输了,还有人垫背,心理上会得到安慰。

可以说,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处世态度或行为方式,随大流更是中国人国民性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中国人养成一种要么不说话,要么一起说话的习惯。民间亦有“枪打出头鸟”之说,人们一般很少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反正念的都是四书五经,反正写的都是八股文,反正是法不责众,那就随着大家走吧。这种惰性思维方式经代代相传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直到今天仍有深远的影响。

而这一切,与一个倡导创新精神、创新发展的时代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要创新,就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标新立异的担当,更需要大胆质疑的勇气。

事实上,这一点祖先们也早有教诲。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学贵有疑。怀疑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怀疑意味着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探求,而不是人云亦云。

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人云亦独思,不断提升我们的判断力和认知力,从容应对各种事物,让我们的人生无惑、无惧、无忧。

猜你喜欢

保持一致盲从盲目
唱出她的新“声”
新新人类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哲理思辨
哲理思辨
The meaningof life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
浅谈初中英语中的“就近原则”
附加疑问句一致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