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蚜茧蜂优势种控蚜效应的研究
2015-08-02李廷华
李廷华
山东省郯城县农业局
麦田蚜茧蜂优势种控蚜效应的研究
李廷华
山东省郯城县农业局
麦蚜是小麦上最主要的害虫,人们为了防治麦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因此,对麦蚜的生物防治已势在必行。笔者从郯城县黄楼村麦田对麦蚜的主要天敌之一--蚜茧蜂作了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为蚜茧蜂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1.选有代表性的麦田2块,每4天调查1次,5点取样,调查1米双行中20株上的蚜虫总数、僵蚜量,并网扑记录此面积内蚜茧蜂成虫数。计算百株蚜量、寄生率,并鉴定蜂种。
2.自麦田采回足够量的蚜茧蜂成虫和蚜虫,于三角瓶内保温饲养,测定单雌寄生量。
二、结果与分析
1.麦田蚜茧蜂种类
麦田蚜茧蜂共4种:燕蚜茧蜂(Aphidius evenae Haliday)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无网长管蚜茧蜂(Aphidius ervi Haliday)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Curtis),此前2种为优势种,占90%左右。
2.麦田蚜茧蜂寄生能力测定
由表1看出,当蜂蚜比为1:15~20时,即可对麦蚜起自然控制作用,不需再进行化学防治。
表1 麦田蚜茧蜂寄生能力测定(2014年郯城县黄楼村)
另外,由田间调查和盆内测定得知,蚜茧蜂对不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有翅和无翅蚜虫具有选择性,其主要寄主是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二者占田间总寄生量的95%以上,在同种蚜虫中,对初期若蚜、有翅蚜寄生率低,对后期无翅蚜寄生率高。
3.麦田蚜茧蜂种群消长情况
影响麦田蚜茧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主要有如下3个。
(1)与寄主蚜虫的数量变动有关。蚜茧蜂的发生与麦蚜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当麦蚜处于低密度时,蚜茧蜂因食物缺乏也处于低密度水平,在适宜条件下随麦蚜数量的上升,蚜茧蜂数量也不断增加,但由于蚜茧蜂的繁殖速度 慢于蚜虫,而表现出明显的跟随现象。
(2)与气候条件有关系。温度:早春气温回升早晚及快慢直接影响着蚜茧蜂出现的时间及田间寄生率的高低,回升早的年份,蚜茧蜂出现的早,反之则晚;另外,蚜茧蜂发生期间,温度的高低影响其活动性的强弱,过高域过低对其活动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降雨:降雨对蚜虫具冲刷作用,特别是暴雨对降低蚜虫作用更大,但对牢固附着于植株上的僵蚜及能随时隐蔽起来的蚜茧蜂影响较小,因此,雨后调查蜂蚜比、僵蚜率偏高。
(3)与田间施药治虫的关系。高浓度喷雾、喷粉对天敌杀伤力很大,但对僵蚜基本无影响,因此也导致当时调查的僵蚜率偏高,但此后一段时间会因其食料不足而蚜茧蜂量降低,亦使寄生率降低。据此,可确定在麦田僵蚜多而蚜茧蜂成虫量少时进行化学防治,有效地防治效果蚜虫保护天敌。随后由于蚜茧蜂数量相对增多,可充分发挥其自然消灭残留蚜虫的作用,不再进行化学防治。
三、讨论
1.本次研究发现,麦田蚜茧蜂对麦蚜的跟随现象十分明显,为有效地利用天敌治蚜,可在蚜虫高蜂前人工繁殖释放蚜茧蜂,同时解决好重寄生问题。
2.进行化学防治时,为减轻对蚜茧蜂等天敌的毒害,充分发挥其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建议应注意几点:
(1)适期合理用药。综合考虑蚜虫、天敌等因子,确定防治适期,当蚜茧蜂与蚜虫比为1:15~20时,可暂不防治。
(2)选择用药。选对蚜虫效果好且对蚜茧蜂等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如抗蚜威等。
(3)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高浓度喷雾、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