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与心律失常的研究
2015-08-01何小松
何小松
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与心律失常的研究
何小松
目的 分析心律失常与焦虑心理障碍间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药物对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12例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56)。2组患者都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律失常并伴有焦虑心理障碍的患者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值得推广。
心律失常;焦虑;抑郁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多由心室早搏或房性早搏引起[1]。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而焦虑、抑郁等心理本身可以明显的引起患者胸闷、心悸等躯体症状[2],因这些心理障碍能够引起和心律失常相似的症状,因此很容易于心律失常、焦虑、心悸等疾病混淆。本次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测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同时对伴有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以期探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对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湖南水利水电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12例收治的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患者。将11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56),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30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6±2.2)岁;观察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7±1.8)岁。研究组患者均通过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112例患者临床均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通过CT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及心肌同位素显像检查排除其他脏器疾病影响,同时排除具有其他不稳定的或严重疾病的患者。患者入院时均经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初始测评[3],研究组选择两量表测评分大于14分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口服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每天早晨口服20mg氟西丁[4];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每天早晨口服安慰剂20mg。为避免患者因所服药物疑虑而影响结果,2组患者均被告知服用同样治疗的药物,具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使用少量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变化。
1.3 疗效评判标准 分别在患者接受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测试。观察记录患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3]:显效: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心悸、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心悸、焦虑症状减轻;无效: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无明显改善,心悸、焦虑症状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显效12例(21.43%),有效30例(53.57%),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显效17例(30.36%),有效33例(41.07%),总有效率为89.29%。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HAMD、HAMA评分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HAMD评分(12.96±3.52)分,HAMA评分(15.10±4.31)分,对照组HAMD评分(13.15±1.12)分,HAMA评分(16.03±1.28)分,治疗前2组患者HAMD、HAM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7.16±4.13)分,HAMA评分(8.45±4.56)分,HAMD评分(10.58±4.43)分,HAMA评分(13.15±5.53)分,2组患者治疗4周后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s,n=56)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s,n=56)
组别HAMD评分HAMA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3.15±1.1210.58±4.4316.03±1.2813.15±5.53观察组12.96±3.527.16±4.1315.10±4.318.45±4.56 t值0.2302.5250.9252.933 P值0.8190.0160.3610.006
3 讨论
心律失常患者由于所患疾病病程较长,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水平都较差,患者需要长期反复的来往医院就诊,长时间与心律失常疾病做斗争并且要承担医疗费,担心治疗效果等因素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负担,同时长期患病导致患者失去劳动能力,使患者感到自卑,担心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负担,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增加,从而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4-5]。房性早搏或者单纯室性早搏引起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目前,关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的相关报道较少[6],临床大量的实践发现心悸不一定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也可能是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影响导致,因此,准确区分这两种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7]。有研究证明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可观察到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心律失常症状和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也有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研究中当患者焦虑症状减轻后,其心律失常症状也明显减轻。本次研究显示2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上述观点,综合性分析认为心律失常并伴有焦虑心理障碍的患者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王丽娜,周郁秋,赵岳.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12-14.
[2] 李莉.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的临床诊治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6):1142.
[3] 刘政疆,周矗,薛克栋,等.伴发抑郁、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0):98-101.
[4] 汤小漫,张晓刚.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24-26,28.
[5] 黄伟,杨军,苏建华,等.伴抑郁及焦虑负性情绪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对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845-5847.
[6] 徐茂凤,李永杰,马莹,等.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焦虑或抑郁症状的评定及其心理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95-3296.
[7] 刘政疆,周矗,薛克栋,等.伴发抑郁、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0):98-1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12
湖南 410000 湖南水利水电医院(何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