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油茶采摘时间对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15-08-01王晶胡泽红

河南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茶籽含油率茶油

王晶,胡泽红



信阳油茶采摘时间对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王晶1,胡泽红2

(1.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8,2.固始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信阳 465200)

对信阳油茶10个野生样本不同采摘时间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以说明对油茶品质的实际影响。结果显示:相对现有习惯采摘时间,适时采摘能显著提升茶籽含油率,对茶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

油茶;采摘时间;含油率;脂肪酸组成

河南省南部的大别山区属于油茶的北方分布区,有天然分布的大面积油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存在着丰富的种质资源。近年来,随着当地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基地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油茶苗木进一步良种化,但河南省的油茶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现有的油茶林多为20世纪70年代前后实生繁殖,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品种良莠不齐,林木分化大,管理粗放,绝大多数处于靠天收的状态。同时,当地群众存在9月中旬开始采摘油茶的习惯,尤其在油茶分布的主要区域新县等地,根据周国章[1]等研究,普通油茶自开花后240 d即脂肪形成期,罗凡[2]等提出随着果实的成熟,油茶籽的含油量及茶油品质逐步提升,但当地群众习惯采摘时间对油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尚未明确,同时采摘习惯的改变也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数据明确指导,通过对信阳油茶群众实际采摘时间和达到成熟时间的果实经济性状差异进行试验分析,对当地油茶的适时采摘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油茶天然集中分布区选择10个油茶样本,树龄30~40a,树体健壮,无明显病虫害,均未采取任何抚育管理措施。

1.2 试验方法

以5%果实自然开裂为成熟期,根据历年物候调查,上述样本果实成熟时间介于9月27日至10月8日间,为便于采摘测定,本试验统一于9月30日做为果熟期进行采摘;同时参照当地群众采收时间于9月15日采摘一次样本。每个样本随机选取40颗发育正常的果实,随机选取100粒种子称量籽粒重,测量烘干状态籽仁质量占种子质量的百分比,精确到0.1%,按SN/T0803.10执行,含油率测定按GB/T 14488.1执行,油脂成分测定按GB/T 17376、GB/T 17377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籽含油率的差异

油茶做为木本油料树种,食用油利用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出油率是衡量其经济性状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测定结果表明:9月30日相对9月15日采摘的果实,干籽出仁率及仁含油率均有显著的提升(见表1)。

表1 不同采摘时间干籽出仁率与仁含油率

9月15日采摘的油茶果实干籽出仁率平均为49.21%,至9月30日达59.06%,提升了9.85%,对两次采摘样本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0.0021<0.01,差异极显著;9月15日采摘的油茶果实仁含油率平均为34.69%,至9月30日达39.06%,提升了4.37%,两次采摘样本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0.0062<0.01,差异极显著。

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迟,干籽含油率有着明显的提升,平均值9月30日较9月15日提升了5.88%,测试的样本中有9个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是也有例外,4号样本出现了略微降低的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采摘时间干籽含油率

对两次采摘茶籽含油率进行方差分析,P=0.0011<0.01,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2.2 茶油脂肪酸组成的差异

茶油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4大木本油料中是最高的,号称“东方橄榄油”,是一种高档食用油[3]。通过试验可知,两次采摘时间茶油中饱和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基本没有变化,仅在脂肪酸各组成含量间有少许差异(见表3)。

随着采摘时间推迟,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0.7%,10.6%,两者无明显差异;其中棕榈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7%、8.4%,略微下降,硬脂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0%、2.2%,后者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分别为89.3%、89.4%,两者无明显差异,其中以油酸、亚油酸含量为主,两者所占比例变化正好相反;油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8%、80.0%;亚油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7%、8.6%;亚麻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0.3%;顺-11-二十碳烯酸C20:1含量平均值均为0.5%。

3 小结

测试样本为不同时间采收的果实,在干籽出仁率、仁含油率及干籽出油率方面均有着极显著的提升,对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几乎没有影响,其中占主体的油酸比例略有提升,亚油酸、亚麻酸比例降低。此外,不同采摘时间茶油中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与油酸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这与王湘南[4]等在不同地点种植对油茶的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结果一致。

油茶含油率常用指标有鲜果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加工方面常采用茶籽进行统计,在当地群众中也习惯采用若干斤茶籽出一斤油的说法,本文采用干籽含油率指标,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根据样本测试结果,在目前大面积低产林处于各种管理措施缺失的条件下,仅通过改变现有采收习惯,采用合理采收时间,即可使干籽出油率提升达10.04%,平均从17.22%提升至23.10%,平均提升了5.88%,相对习惯采收条件下的增幅比例达36.20%,而鲜果含油率与干籽含油率有极显著正相关[4],应当说适时采收可极大的提升现有油茶低产林的效益,而相对其他科学管理措施的推广,适时采收从人力、物力方面更易实现。为指导群众适时采收油茶,需要林业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加强科普宣传,这对促进我省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表3 不同采摘时间茶油脂肪酸组成

[1] 周国章,费学谦,苏梦云,等.普通油茶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积累及物质转化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理学理讯,1983(30):42-43.

[2]罗凡,费学谦,方学智,等.油茶籽采摘时间对茶油品质的影响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87-92.

[3]庄瑞林. 中国油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98.

[4]王湘南,陈永忠,伍利奇,等. 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3):11-17.

(责任编辑:王文彬)

Effects of Picking Time on Oil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Xinyang

WANG Jing1,HU Ze-hong2

(1.Henan Academy of Forestry, Zhengzhou 450008, China; 2.Gushi County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Henan Xinyang 465200,China)

through Analysis of different picking time of 10samples,the influence of picking time on the quality of oil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habit of picking time, timely harves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rate of tea seed oil, has very little effect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mellia oil.

; picking Time; oil conten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S 794.4

A

1003-2630(2015)03-0003-03

2015-09-10

猜你喜欢

茶籽含油率茶油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那年学捡油茶籽
西藏高海拔区不同处理对6种茶籽萌发的影响
茶油飘香
茶叶树的留种及种子育苗技术
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氧化剂选择研究
茶籽多糖抗氧化性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茶油总DNA提取技术及扩增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