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中显爱心,自省中见人性

2015-07-31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郑振铎虎子养猫

胡善恩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在三次养猫之后再也不养猫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去读他养猫的故事。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年),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著名学者。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科院文学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郑振铎的一生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翻译、文物保护等方面都贡献极为突出,不幸于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作为一篇写实短篇小说,作者秉承“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从对待猫这一独特的视角观照社会,审视人性的多面性,具有创新性。阅读这一篇文章,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整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描绘了家中所养的三只猫的经历,三只猫构成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悲剧史。每个故事都遵循“引入对象——叙说事情——抒发感慨”的思路构思行文,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连在一起,就有了文章情节的三起三落,波澜起伏。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这三个猫故事又并非平均用力,前两者写花白猫、小黄猫稍略,第三只猫写得比较详细,篇幅占到整篇文章的一半以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者中前两者是为写第三只猫作铺垫的,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对比而设置的。正是因为这种铺垫式推进,第三只猫的死才更能牵动情思。这种结构,让文章既有推进,又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文章开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一句总领全文,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句收束,两句又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结构严谨。

二、巧用对比,突出主题。阅读这篇文章,还要注意写作手法的探究。文章为突出第三只猫的悲剧意义,巧用了对比的手法。这种对比,既有外形特征的对比,又有情感态度的对比。文章写第一只猫,侧重写它的毛色和性格,“花白的猫,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明显带有作者的情感。第二只小猫对外形和性格虽没有具体描绘,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一句,读者就能想象得出小猫的可人,而且这只猫还捉到了“肥大的鼠”,自然全家对它更加喜爱。这两只猫的亡失作者是辛酸,是怅然,甚至是“愤恨地”“咒骂”。第三只猫与这两只相比,在外形上“并不好看”,而且“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甚至我还怨苦了它。然而就是这只猫,它的死亡,却让我“良心受伤”,内疚、痛苦。正是这种对比,突出表现的是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自省精神。

三、情感多样,发人深省。作为一篇写实性小说,如果忽视作品主旨的挖掘,仅停留在对小猫形象描绘的欣赏,是浅层次的阅读。要真正读懂本文,还要进一步开掘出养猫背后作者寄寓的情感。第一只猫“很活泼”,“我”看着三妹逗猫玩的融融泄泄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当猫无故病死后,“我”“可怜”并为之“酸辛”,流露出的是爱心,是善良的个性;第二只猫是在邻居冷漠的观望中被那些“过路人”捉走的,我为此“怅然”、“愤恨”、“诅骂”,显然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更具有情绪化的影子;第三只猫因为“芙蓉鸟事件”,“我”不仅“妄下断语”,还“怒气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的还不够快意”,揭示的则是人性中面对弱小的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明白这只丑猫并非是罪魁祸首后,良心受到了谴责,就开始对人性的丑恶加以痛心疾首地批判,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任何作品都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作者重点描绘第三只猫,意在告诉我们:待人接物不能有偏见,应当公平正义;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可能要伤害无辜,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

1.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 ) 怂( )恿( )

蜷伏( ) 虐待( )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3.对第三只猫,“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说说为什么?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5.说说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妙处。

6.结合文意对“我”做简要评价。

读完了郑振铎养猫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下国学大师季羡林养猫、爱猫的故事。

季羡林先生爱猫的故事

知秋

大约在1978年,季羡林开始养猫。第一只猫起名为虎子,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的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虎虎而有生气,因此起名为虎子。虎子脾气暴烈,不怕人,谁想打它,不仅不回避,而且要向前进攻,声色俱厉,谁得罪了它,永世不忘。后来,除了家中老祖、老伴和他自己以外,无人不咬。

第二只猫叫咪咪,咪咪一进门,就被虎子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虽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它喂奶。季羡林吃饭时,弄点鸡骨头、鱼刺,虎子自己蹲在旁边,瞅着咪咪吃,从不与它争食。虎子还会从外面抓些麻雀、蚱蜢、蝉、蛐蛐之类给咪咪吃。

季羡林同虎子与咪咪都有深厚的感情,每天晚上,两只猫抢着到他床上去睡觉。到了冬天,他在棉被上面特别铺上了一块布,供它们躺卧。有时候,他半夜醒来,神志一清醒,觉得有什么东西重重地压在他身上,一股暖气仿佛透过两层棉被,扑到他的双腿上。这时候,即便双腿由于僵卧过久,又酸又痛,他也总是强忍着,绝不动一下,免得惊了小猫的清梦。

到了虎子十一二岁时,咪咪也九岁了。虎子依然如故,脾气暴烈,威风凛凛。见人就咬,而咪咪却有下世的光景,常常到处小便,桌子上、椅子上、沙发上,几乎无处不便。

“最让我心烦的是,它偏偏看上了我桌子上的稿纸。我正写着什么文章,然而它却根本不管这一套,跳上去,屁股往下一蹲,一泡猫尿流在上面,还闪着微弱的光,说我不急,那不是真的,我心里真急,但是,我谨遵我的一条戒律:决不打小猫一掌,在任何情况之下,也不打它。此时,我赶快把稿纸拿起来,抖去了上面的猫尿,等它自己干,心里又好气,又好笑,真是哭笑不得,家人对我的嘲笑,我置若罔闻,‘全当秋风过耳边。”

后来,咪咪随意拉屎撒尿的频率增加了,范围也扩大了。桌上、床下、澡盆中、地毯上、书上、纸上,只要从高处往下一跳,尿水必随之而来。季羡林便以耄耋衰躯,匍匐在床下桌下向纵深的暗处去清扫猫尿,钻出来之后,往往得喘上半天粗气。他不但不气馁,反而大有乐此不疲之慨,心里乐滋滋的。年近九旬的老祖这时就笑着说:“你从来没有给女儿、儿子打扫过屎尿,也没有给孙子、孙女打扫过,现在却心甘情愿服侍这一只小猫!”他这时也是笑,但不回答,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原因何在。

家人终于忍无可忍,主张把咪咪赶走。咪咪被送出门去,关在外边。但晚上睡觉,季羡林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过几天,咪咪病得更厉害了,给它东西吃也没有胃口,季羡林看了直想流泪。有一次,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几里路到海淀肉店,买回猪肝和牛肉,想给它吃,一开始,咪咪有点想吃的样子,但一沾嘴唇,又把头缩回去,闭上眼,不闻不问了。后来,咪咪不见了,他到山上、塘边、草丛、树后、石缝,都找遍了,“屋前屋后搜个遍,几处茫茫皆不见”,咪咪永远地消失了。他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直到今天回想起来,内心里还颤抖不止。

(摘自《老来乐》,有删改)

季羡林与猫,已经成为燕园难以消磨的记忆,在默默诉说着老人与猫的深情故事。用季羡林的话来说,猫天真无邪,率性而行,和它们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想一想,同样是写猫,本文和郑振铎的《猫》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

阅读《猫》“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到结尾,回答完成题目。(2014年山东泰安卷)

1.“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3.“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一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知识把握

1.sè;sǒnɡ yǒnɡ;quán;nüè。

2.时间;养猫。

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4.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5.“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既有利于目击前两只猫的不幸遭遇,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运用第一人称,既能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又真实可信,引起读者共鸣。

6.①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②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③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类文阅读

示例如:本文侧重写爱心;课文侧重写内疚和自责。

考题回放

1.C 2.B 3.B。

猜你喜欢

郑振铎虎子养猫
郑振铎的铮铮铁骨
猫舍里的猫
郑振铎炒股
儿子的声音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一个罐子
郑振铎虚心接受批评
TAILS FROM THE CRYPTO
虎子
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