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对学生团体献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5-07-31李诗敏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献血者优质满意度

李诗敏

优质护理对学生团体献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李诗敏

自2010年卫生部号召各级医疗单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优质护理服务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成效颇丰。其通过加强护理理念、专业知识、护理技巧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密切了护患关系[1-3]。但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无偿献血的研究目前报导不多。本文在学生团体献血实践中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干预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来自同期进行无偿献血的某普通本科院校的团体学生,共463名,年龄18~24岁,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先进行健康咨询、相关体检,化验合格后进入采血车进行献血。

1.2 方法 将血液采集人员分为2组,第1组人员6人,第2组人员4人,第1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干预,干预学生对象为286人(常规组),第2组成员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学生进行献血干预,干预人数为177人(优质组)。

1.3 干预方法

1.3.1 常规组护理方法 献血知识相关宣教,献血前询问身体状况、是否空腹并干预,维持献血车的秩序,保持献血环境通风、良好,关注献血反应等。

1.3.2 优质组的献血护理方法 (1)优质护理的前期准备:提升学生对无偿献血的了解,减轻心理疑虑为目的,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包括:①优质献血宣传:在献血前2~3d开动员会,通过宣传手册、献血健康教育片、幻灯片等,让学生认识无偿献血事业,知晓适量献血有益于身心健康及献血的意义,消除恐惧疑虑。②交待献血前注意事项:如保证充的睡眠,禁忌喝酒,献血前避免空腹等,预防献血反应。③献血活动场地的布置,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现场布置合理,流程流畅,设有流程指示图,分区域设置,各区域有明显标识,各环节都设有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指导下进行,减少学生献血过程等待时间。④为献血者准备饮料、点心、温开水、鸡蛋糖水等。填表前指导献血者补充适量水份,有利于献血后血容量的恢复,体检及格后,让献血者食用准备好的鸡蛋糖水、点心,有效杜绝大部分不吃早餐的学生因空腹献血而引起的献血反应。(2)优质采血服务:①献血环境准备:献血车内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温馨,整洁,可播放柔和音乐,专人维持车内秩序,预防拥挤;②物品准备,每个采血位置物品准备齐全,充足,避免工作人员因补充物品过多走动,造成工作场面混乱;③优质护理人员选取:采血人员仪表大方、得体、专业,要求技术精湛、理论知识扎实;态度和蔼可亲;④献血过程护理:优质组护理人员预先进行沟通技巧培训,现场与献血者面对面沟通,了解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程度,针对性解答献血者问题。穿刺前选择血管粗大富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做到一次性成功。采血过程护理人员保持微笑与学生沟通,尽可能分散其注意力,通过语言,笑话,音乐等方式进行,尽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⑤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献血反应发生的内在原因是心理作用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导致心率、心排出量、血压下降,使脑血液的灌流量减少。优质护理重点在献血前的人员筛查,在献血前亲切询问献血学生是否有晕血、晕针情况,是否为空腹献血、疲劳与睡眠不足等,及时排除不良反应隐患[4]。(3)献血后的优质护理:献血完成后给患者温开水或牛奶,在无不良反应20min后方可走动,献血结束24h后避免进行剧烈性运动,并指导其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食物,注意饮食搭配。颁发献血证并赠送小礼品,如:笔记本、文具等,学生走时向其致谢,并告知学生献血记录的查询方法,并欢迎学生再次进行无偿献血,让学生感到浓浓的人文关怀及献血工作者的充分尊重等。24h内再进行电话回访或家访,了解身体及精神状况,并进行健康指导。

1.4 观察指标 (1)献血反应判断标准参考文献标准[5]。(2)满意度调查方法:献血者离开前填写“献血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通过献血宣传、献血体检、采血服务、献后护理、献血环境及总体服务等6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包含5个选项: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及非常不满意(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正态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反应比较 优质护理组177名献血者中仅3名献血者发生轻度反应,献血反应率为1.7%,常规组286名献血者中有15名发生献血反应,总反应率为5.2%,其中轻、中、重度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1.0%、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P<0.05)。见表1。

表1 2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情况比较[n(%)]

表2 2组献血者对献血服务评价比较(±s,分)

表2 2组献血者对献血服务评价比较(±s,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t=6.824,aP<0.01;t=5.182,bP<0.01;t=5.408,cP<0.01;t=5.962,dP<0.01;t=1.135,eP>0.05;t=1.248,fP>0.05

组别例数献血宣传献血体检采血服务献后护理献血环境总体评价常规组2861.8±1.32.7±1.12.4±0.92.0±1.42.4±1.32.2±1.1优质组177 3.0±1.0a2.8±1.2e3.1±0.8b2.9±0.9c2.5±1.2f3.1±1.1d

2.2 献血宣传评分 献血者对优质护理组的献血宣传、采血服务、献血后护理及总体评价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 本研究发现在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学生团体献血者的轻、中及重度献血反应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献血反应的主要成因是心理因素,优质护理通过采血前后的宣教和沟通、采血中的心理疏导和护理、采血场地的精心布置,有效消除了献血者的紧张、疑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从源头上降低了献血反应的发生机率。(2)优质护理服务加强了对献血者的筛查,最大程度排除了献血反应隐患。学生人群对献血的热情度、接受力均显著高于其它人群,这与其观念及学历程度有关[6-7],但献血前空腹、过度疲劳、晕血及晕针等献血反应的诱因较多存在。护理人员在献血前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沟通发现献血反应高危因素后,进行适当处理,如对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学生可指导其在休息足够时再献血,空腹献血学生可在进食牛奶、白米粥后2h再献血,可避免许多反应的发生。(3)优质护理减少献血反应,也防止了在学生团体献血时若引发献血反应所产生的心理连锁效应[8],大大降低了发生群体性癔症性反应的可能。

3.2 可提升献血的满意度 本研究发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学生对献血宣传,献后护理、采血服务及总体评价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学生团体对献血的满意度。原因主要有:(1)优质护理服务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优质护理完善了献血宣传、献后护理、采血服务及献后健康宣教,通过护理人员良好的仪表,优秀的沟通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解决了心中疑虑,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献血。(2)优质护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可减少献血时的疼痛感,减轻献血前的焦虑,增加献血后的个人尊重感,这对于学生献血后满意度提升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优质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通过一系列护理手段控制高危因素的影响,以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9]。

[1] 宋春伟,张金庆.护理人力配置与患者优质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85-86.

[2] 周嫣,肖松梅,陈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临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2):1-4.

[3] 刘立捷.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57-58.

[4] 张雪琳.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采血过程心理疏导及施护[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21):114-116.

[5] 田浩,宿兰,邵茜,等.体质指数与献血反应的关系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58-59.

[6] 夏茂艳,苏云鹏,张态,等.大学生无偿献血意识和行为现况调查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9,8(10):50-53.

[7] 李玉珍,韩丽沙,吴振军.大学生无偿献血动机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7):1962-1964.

[8] 黄彦,符雪丽,李诗敏,等.学生团体献血安全措施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49-151.

[9] 时宝红,雷庆,蒋媛媛,等.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31):126-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82

广东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中心血站(李诗敏)

猜你喜欢

献血者优质满意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