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07-31杨慧东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锥颅引流术血肿

杨慧东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的效果分析

杨慧东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锥颅穿刺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GCS评分、再出血率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具有疗效好、再出血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锥颅穿刺软通道;血肿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以男性居多。该疾病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逐渐成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2]。本研究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和保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出血量15~40mL,随机均分为2组(n=40)。均符合1999年WHO/ 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3]。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1.3±6.8)岁;壳核出血25例,丘脑出血8例,丘脑脑室出血5例,皮质下出血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61.5±5.9)岁;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7例,丘脑脑室出血6例,皮质下出血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原因、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止血药进行治疗,保持患者水和电解质平衡,并注意做好肺炎、胃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实验组患者采用锥颅穿刺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前脑CT扫描结果在脑CT定位引导下局部麻醉后行颅骨锥颅,以血肿最大平面的中外、中后1/3处为穿刺部位将特质的引流管插入,操作过程中要避开重要的脑部功能区域。穿刺成功后开始缓慢抽吸血肿至总量的1/3~1/2,并扩展血压在160/90~130/80mmHg。对于血肿破入脑室的患者可同时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手术完成后8h即可将20000U尿激酶+ 5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对剩余血肿进行溶解,关闭夹管2h后开放引流,3次/d,维持治疗3~5d。术后第1、3、5天复查脑CT待血肿大部分清楚后即可拔管并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抗溃疡等治疗[4-5]。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意识状况(GCS)和再出血情况;(2)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ADL评估,分为Ⅰ、Ⅱ、Ⅲ级。患者生活基本自理,能够基本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存在轻度功能障碍,ADL评分61~100分为Ⅰ级;患者存在中度功能障碍,需要帮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ADL评分41~60分为Ⅱ级;患者完全残疾或者存在重度生活能力自理障碍,ADL评分≤40分为Ⅲ级[6]。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3.7±4.2)分,术后再出血率为5.0%;对照组患者GCS评分为(10.1±4.8)分,术后再出血率为20.0%。实验组患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2组ADL测评结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Ⅰ级患者21例,较对照组Ⅰ级患者13例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ADL测评结果比较(n)

3 讨论

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创伤较小;(2)脑水肿时间住院时间缩短;(3)患者肢体偏瘫神经系统损失症状较保守治疗快;(4)患者术前都行头颅CTA检查排除动脉瘤;(5)血压稳定后行穿刺治疗避免术后在出血风险;(6)对于年龄较大,出血量在40mL以上,手术风险较大患者也可行锥颅穿刺术,创伤小,术后尿激酶血肿腔溶栓治疗代替开颅手术[7-8]。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具有疗效好、再出血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师冬晓,白润爱.锥颅液化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34-4535.

[2] 杨荣东,张明娟,何国英,等.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室出血98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10):1813-1815.

[3] 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4] 马文可,杨建义,耿庆云,等.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409.

[5] 裴本根,潘斯俭,张健,等.早期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0例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31-532.

[6] 周成,杨欢.早期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6):47-49.

[7] 施湘峰.软通道微创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7):884-8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65

新疆 843000 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医院 (杨慧东)

猜你喜欢

锥颅引流术血肿
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方面的治疗体会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