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麻醉中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地卡因的应用解析

2015-07-31穆恒明钟信明刘开敏

当代医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

穆恒明 钟信明 刘开敏

剖宫产麻醉中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地卡因的应用解析

穆恒明 钟信明 刘开敏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地卡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通过蛛网膜下腔给药,A组予以0.75%罗哌卡因液,B组予以0.5%罗哌卡因液,C组予以0.33%地卡因液,对比3组临床效果。结果 A、B 2组药物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 2组麻醉效果相近,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和地卡因应用于剖宫产麻醉均有一定疗效,前者对血流动力影响较小,且更加安全,尤其是0.75%罗哌卡因,肌松效果显著。

剖宫产;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地卡因

剖宫产作为产科的常见手术,其麻醉显得尤为关键,可帮助产妇减轻疼痛、消除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整个手术顺利完成[1-2]。然而麻醉也须谨慎选择药物和剂量,药量过少难以起到麻醉效果,药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各种麻醉的意外[3-4]。本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为选择最佳药物,对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地卡因的麻醉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信丰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均采用横切口剖宫产,并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置管。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年龄24~36岁,孕周(38.4±1.7)周,体质量(58.4±9.2)kg,身高155~172 cm;B组40例,年龄23~35岁,孕周(39.0±1.2)周,体质量(60.0±8.6)kg,身高157~170 cm;C组40例,年龄24~38岁,孕周(38.5±1.1)周,体质量(59.1±8.5)kg,身高156~169 cm。经检查,所有孕妇术前均没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呼吸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均处于正常状态。3组患者在年龄、孕周、身高、体质量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监测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等。产妇保持左侧卧位,取L3~4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并置入腰穿针,观察脑脊液溢出通常后,通过蛛网膜下腔给药。A组选用0.75%罗哌卡因液(含罗哌卡因15 mg)注入,B组以0.5%罗哌卡因液(含罗哌卡因15 mg注入),C组以0.33%地卡因液(含地卡因7.5 mg)注入。注射结束后将腰穿针取出,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后,产妇换成平卧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其中麻醉效果,患者肌肉松弛、无不适感和牵拉反应为优;切腹后产妇无明显疼痛,肌肉稍紧,且有牵拉感为良;产妇腹肌紧张,有明显的牵拉反应和牵拉痛为差。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B组在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在麻醉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在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合并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时候甚至能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在当前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为减轻产妇疼痛,促进手术顺利进行,需采取一定的手段,对麻醉技术要求更加严格。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有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与硬膜外麻醉方式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药效更快且阻滞良好,在术中通过硬膜外置管方便镇痛给药,在临床剖宫产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5-6]。选择适宜麻醉方式的同时,还应正确用药,包括药物的剂量、浓度和使用方法等,都对剖宫产手术结果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子宫下端横切口剖宫产手术,麻醉阻滞平面需要达到T10,同时为了胎儿能够顺利娩出,对腹肌松弛度也有着较高要求。浓度为0.33%的地卡因溶液在剖宫产麻醉中最为常用,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亲脂性强、肌松效果良好等优点。虽然应用较多,但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有较大影响,且产妇术后易发生仰卧位综合征,通常需要使用麻黄碱。即便如此,临床上依旧有很多产妇出现呕吐、恶心等反应。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来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7]。药物浓度对其阻滞程度有着很大影响,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对感觉神经能起到良好的阻滞作用,但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较弱,而0.75%的浓度对运动神经有着较好的阻滞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地卡因的麻醉强度比约为5∶8∶10[8]。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地卡因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但0.75%罗哌卡因的肌松效果要高于0.5%罗哌卡因。0.75%罗哌卡因的效能和0.33%地卡因相近,虽然起效稍慢,但一般不会耽误手术进行,且不良反应较少,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运动恢复时间较短。所以综合药物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效果等几方面分析,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最好,在剖宫产麻醉中值得推广应用。

[1] 马芷薇.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地卡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36-838.

[2] 姚向国,贾俊香.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9):69-71.

[3] 俞良.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地卡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0,19(11):69-70.

[4] 喻金政.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量效关系[J].现代医学,2011,39(6):718-719

[5] 邵雪琴.剖宫产麻醉论析[J].四川医学,2010,31(5):688-690.

[6] 黄波,黄伟.不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的比较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198-199.

[7] 周彦昆.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34):68.

[8] 杨光存,邹满英.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26(24):342-3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85

江西 341600 信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穆恒明 钟信明 刘开敏)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剖宫产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